【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设备的改进,属于水处理
技术介绍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目前我国每年排放的干污泥约为1. 3X106t,并以超过 10%的速率在增加。污泥的大量产生,也引起了日益严峻的二次污染,并成为城市污水处理 行业的一个瓶颈问题。污泥处理处置率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投资和运行成本 方面的限制。因此,污泥减量与资源化一直受到极大关注。污泥减量化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依靠降低 微生物产率以及利用微生物自身内源呼吸进行氧化分解等作用,使污水处理设施向外排放 的生物量(剩余污泥)达到最少,从根本上、实质上减少污泥产量。在此基础上近年的研究 热点主要集中在应用生化的方法进行污水处理。污水中有机物降解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细 菌,但细菌死亡菌体(剩余污泥中的主要有机成分)溶解后也将释放细胞物质到水中,提供 自产底物,使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提高。自产底物可被重新用于生物代谢,其中一部分转化为 呼吸产物从系统中排出,导致系统的污泥产量减少。专利“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专利号200420068573. X) ”采用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泥减量的高效复合水解酸化池,包括:物料投配口I(1)、物料投配口II(2)、高效传质导流板(3)、湍流扰动发生器(4)、水解填料(5)、高效物相分离器(6)、集水槽(7)、出水口(8)、贮泥斗(9)、排泥管(10)、下降流隔室(11)、上升流隔室(12)、高效物相分离区(13);其特征是:水解酸化池由高效传质导流板分隔成多级隔室,高效传质导流板上装有湍流扰动发生器,用以强化固液两相反应传质效果;上升流隔室中装有水解填料,用以增加水解酸化菌数量;尾端设置有高效物相分离器,可有效截留水解酸化菌;水解酸化池泥斗中污泥循环回流至物料投配口II,通过此高效水解酸化作用,实现污泥的减量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兴,王鹤立,李广,
申请(专利权)人:王鹤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