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循环(IC)厌氧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旋流内循环(EIC)厌氧反应器的高效的三相前端处理器。
技术介绍
提高厌氧反应器的容积有机负荷和去除率、降低反应器的造价,一直是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在第二代代表性工艺——上流式污泥床厌氧反应器(UASB)的基础上,涌现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它们的典型代表有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EGSB虽具有容积有机负荷高的优点,但存在着运行控制严格、反应器容积放大时设计困难、缺少精处理和通常去除率低、存在后端处理和污泥回流处理装置的缺点。ABR由于工艺分段,可追求更高的去除率,但串联隔室间没有反馈功能,隔室大小难于控制,工艺运行条件差异较大,一般容积有机负荷不如EGSB和IC。通常IC运行,第一反应室(即下反应室,主反应区)工作情况类似于EGSB;第二反应室(即上反应室,辅反应区)为精处理区,运行情况类似于UASB。由于采用了有效利用气提能量的内循环系统,实现了变紊流能量为大循环主反应区的搅拌能量,无需外界能量实现污泥回流和进一步改善主反应区搅拌混合传质特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前端处理器,包括至少两层呈交叉配置的倒V字形水平集气槽(1)和顶部连接有提升管(5)的“π”形水平汇流槽(2),集气槽(1)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汇流槽(2)的侧板(12)上,水平相邻集气槽(1)下端之间留有流体和颗粒通道(10),其特征在于:集气槽(1)的中下部与汇流槽(2)在侧板(12)上连接的通道口(4)的形状为梯形,在集气槽(1)的另一端设有与集气槽(1)等截面的三角形堵块(11);在运行中,在集气槽(1)的梯形通道口(4)的上方形成气室(3)。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