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及其铺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970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底隧道碎石基床整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及其铺设方法,包括:靠近待安装管节首端的长垄区和靠近待安装管节的短垄区,所述长垄区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碎石垄,且每条所述碎石垄平行于待安装管节首端,最后一条所述碎石垄与所述碎石基床的尾端形成所述短垄区,所述短垄区内设置有短碎石垄,所述短碎石垄的长度小于所述碎石垄的长度,且所述短碎石垄平行于所述待安装管节首端,确保每条垄中心的高程均相同,不存在高程偏差及累计偏差,丰富了碎石基床垄体设计方式;碎石垄平行错位布设,保证碎石基床可以将曲线管节完全承托住的前提下,又不增加船位布置次数,而且可避免整平船抛石管斜线运动,降低铺设难度。降低铺设难度。降低铺设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及其铺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底隧道碎石基床整平
,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及其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底隧道一般由直线段管节与曲线段管节组成,其中直线段管节碎石基床采用沿隧道轴线的布置方式;对于曲率半径较小的曲线段管节的碎石基床,可以“以直代曲”,采用直线段管节碎石基床的铺设方式。但对于曲率半径较大曲线段管节的碎石基床,常规的直线段管节的布置方式已无法保证碎石基床完全承托住曲线段管节。
[0003]如果大曲率碎石基床采用每条垄均过圆心的方式布设,理论上讲,由于每条垄上的点距离管节首端的弧长不同,会导致每一条垄上的高程均不一样,一般会出现外高内低,而且距离管节首端越远累计偏差越大,累计到最后一条垄会超出施工误差允许范围。
[0004]故需设计一种适用于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以顺利完成曲线段碎石基床整平施工,满足曲线管节安装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完全承托住曲线段管节、便于施工的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及其铺设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基床包括靠近待安装管节首端的长垄区和靠近待安装管节的短垄区,所述长垄区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碎石垄,且每条所述碎石垄平行于待安装管节首端,最后一条所述碎石垄与所述碎石基床的尾端形成所述短垄区,所述短垄区内设置有短碎石垄,所述短碎石垄的长度小于所述碎石垄的长度,且所述短碎石垄平行于所述待安装管节首端。
[0007]本技术方案的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能够满足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管节的安装施工要求,可完全承托住曲线段管节,每条碎石垄均与管节首端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可确保每条垄中心的高程均相同,不存在高程偏差及累计偏差,丰富了碎石基床垄体设计方式。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碎石垄的长度不同且错位布置,保证整个碎石基床能够完全承托住曲线管节,不增加船位布置次数,而且可避免整平船抛石管斜线运动,降低铺设施工难度。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短垄区为三角形区域,且所述短碎石垄的长度沿靠近沉管尾端的方向逐渐缩短。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最后一条所述短碎石垄的位置距离所述管节尾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m,防止管节尾端悬空距离较大,影响管节后期安装施工。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条相邻的所述碎石垄之间连接有过渡段,两条相邻的所述短碎石垄之间也设置有过渡段,且所述过渡段垂直于所述碎石垄。
[0012]上述碎石基床的铺设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施工前准备:
[0014]整平船进入施工现场,并定位;供料船进入施工现场并驻位;
[0015]S2、长垄区碎石垄的铺设:
[0016]将碎石基床进行船位布设,第一船位设置在所述长垄区靠近沉管首端的位置,根据所述碎石垄错位且平行的分布特点,整平船移动至第一船位的施工位置,调整所述整平船的月池边与碎石垄平行,移动所述整平船的行走大车和行走小车,将所述整平船上的抛石管移动至第一船位的第一条碎石垄起点位置,下放所述抛石管至施工高度,所述供料船将石料输送至抛石管内,根据每条碎石垄的坐标及高程参数,移动所述行走大车和所述行走小车,逐行铺设碎石垄,直至第一船位的碎石垄铺设完成;
[0017]S3、剩余船位碎石垄的铺设:
[0018]所述第一个船位的所述碎石垄施工完成后,所述抛石管提升一定距离,移动所述整平船至第二船位的位置,所述行走大车、所述行走小车移动至所述第二船位碎石垄的起点位置,下放所述抛石管至施工高度,逐行铺设碎石垄,直至第二船位的碎石垄铺设完成;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完成最后一个船位的长垄区碎石垄的铺设;
[0019]S4、短垄区短碎石垄的铺设:
[0020]最后一个船位的最后一垄所述碎石垄铺设完成后,移动所述行走小车至第一条短碎石垄的起点位置,移动所述行走大车完成第一条短碎石垄的铺设后,维持刮刀高度不变,所述行走大车返回第一条短碎石垄的起点位置,移动所述行走小车至第二条短碎石垄的起点位置,移动所述行走大车完成第二条短碎石垄的铺设,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完成最后一条短碎石垄的铺设。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S3中,当前一碎石垄铺设完成时,行走大车、行走小车移动至当前碎石垄的终点位置,所述行走大车不动,所述行走小车移动垄宽的距离,此时铺设完成两条碎石垄之间过渡段,抛石管到达下一碎石垄的起点位置,移动所述行走大车进行下一碎石垄的铺设;由于曲线段管节的碎石垄为错位平行布置,每一船位月池边要与碎石垄平行,所以在转弯铺设过渡段时,只移动行走小车即可。
[00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中,按照设计长度铺设完短碎石垄后,所述短碎石垄靠近管节尾端为侵入垄体,所述侵入垄体侵入到管节对接位置,为防止碎石在安装期间夹在接合腔内,刮去所述侵入垄体的部分高程,使所述侵入垄体的高程低于原高程50cm以上,为后续沉管的安装提供安全条件。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中,由于所述短碎石垄的长度沿靠近所述沉管尾端的方向逐渐缩短,当前短碎石垄铺设完成后,刮刀维持原高度原路返回至当前短碎石垄的起点位置,然后斜线移动所述行走小车至下一条短碎石垄的起点位置,行走大车随动。
[00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碎石基床能够满足曲线段大曲率沉管管节的安装施工要求,可完全承托住曲线段管节,每条碎石垄均与管节首端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可确保每条垄中心的高程均相同,不存在高程偏差及累计偏差,丰富了碎石基床垄体设计方式;
[0025]碎石垄平行错位布设,保证碎石基床可以将曲线管节完全承托住的前提下,又不增加船位布置次数,而且可避免整平船抛石管斜线运动,降低铺设难度。
附图说明
[00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碎石基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短垄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碎石基床的船位布设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整平船移动至第一船位的位置关系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相邻船位的碎石垄的铺设起点位置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两沉管对接处的碎石基床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0、长垄区;11、碎石垄;12、过渡段;20、短垄区;21、短碎石垄;22、侵入垄体;30、待安装管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基床包括靠近待安装管节首端的长垄区和靠近待安装管节的短垄区,所述长垄区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碎石垄,且每条所述碎石垄平行于待安装管节首端,最后一条所述碎石垄与所述碎石基床的尾端形成所述短垄区,所述短垄区内设置有短碎石垄,所述短碎石垄的长度小于所述碎石垄的长度,且所述短碎石垄平行于所述待安装管节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碎石垄的长度不同且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垄区为三角形区域,且所述短碎石垄的长度沿靠近沉管尾端的方向逐渐缩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其特征在于,最后一条所述短碎石垄的位置距离所述管节尾端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其特征在于,两条相邻的所述碎石垄之间连接有过渡段,且所述过渡段垂直于所述碎石垄。6.根据权利要求1

5所述任一项的曲线段大曲率碎石基床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施工前准备:整平船进入施工现场,并定位;供料船进入施工现场并驻位;S2、长垄区第一船位碎石垄的铺设:将碎石基床进行船位布设,第一船位设置在所述长垄区靠近沉管首端的位置,整平船移动至第一船位的施工位置,调整所述整平船的月池边与碎石垄平行,移动所述整平船的行走大车和行走小车,将所述整平船上的抛石管移动至第一船位的第一条碎石垄起点位置,下放所述抛石管至施工高度,所述供料船将石料输送至抛石管内,根据每条碎石垄的坐标及高程参数,移动所述行走大车和所述行走小车,逐行铺设碎石垄,直至第一船位的碎石垄铺设完成;S3、剩余船位碎石垄的铺设:所述第一个船位的所述碎石垄施工完成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宋江伟张乃受刘德进苏长玺王殿文尚乾坤朱春峰赫亚锋徐良吕护生李德洲张浩男林恒義林树栋王鹏飞贾延铄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