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过江缆下沉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过江缆下沉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9613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江缆下沉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属于过江缆技术领域,该过江缆下沉装置包括壳体和载重物;其中,壳体表面开设有若干圆孔,内部中空形成腔体,若干圆孔与腔体连通;壳体上方开设有供过江缆穿过的穿缆口;载重物可卸除地填充于腔体内;当过江缆下沉时,载重物装载于腔体内,当过江缆上浮时,腔体内无载重物。该过江缆下沉装置利用装载物的装载和卸载,调节过江缆下沉装置在水中的浮力,实现过江缆的快速下沉和上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过江缆,尤其涉及一种过江缆下沉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逐步对长江上游区域的发展及上游航道等级的不断提升,对山区河流的便携的水运交通更加重视,逐步加大了整治航道的规模。疏浚工作是改善和维护航道的主要手段之一,进行疏浚工作时,为了减少水流速度对疏浚作业的干扰,通常利用过江缆(一般采用钢丝绳)将疏浚船限定在作业区域。当作业区处于通航航道线上时,过江缆会对通航造成障碍,并且对通航的社会船舶存在安全隐患。

2、为了避免过江缆对通航造成障碍,一般将过江缆暂时沉入江底,待船舶顺利通行后,再将过江缆上浮,继续疏浚工作。过江缆下沉的传统方法是利用过江缆的自重和水流冲击的影响,使过江缆缓慢沉入江底。但此方法过江缆的下沉效率极低,很难顺利沉入江底;并且对往来船舶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发生剐蹭船舱的安全事故。

3、因此,如何解决当前过江缆下沉效率低的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江缆下沉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利用装载物的装载和卸载,调节过江缆下沉装置在水中的浮力,实现过江缆的快速下沉和上浮,解决当前过江缆下沉效率低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江缆下沉装置,包括:

3、壳体,表面开设有若干圆孔,内部中空形成腔体,若干圆孔与腔体连通;壳体上方开设有供过江缆穿过的穿缆口;

4、载重物,其可卸除地填充于腔体内;当过江缆下沉时,载重物装载于腔体内,当过江缆上浮时,腔体内无载重物。本技术方案利用装载物的装载和卸载,调节过江缆下沉装置在水中的浮力,实现过江缆的快速下沉和上浮。

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呈四棱锥状,包括四个侧面板和一个底面板;穿缆口设有两个,两个穿缆口分别开设于两个相对的侧面板上。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壳体设计为四棱锥状,减少壳体对于水流的阻力;通过将穿缆口设置于两个相对的侧面板上,避免过江缆的弯曲,从而减少过江缆的磨损。

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侧面板还开设有用于装载载重物的装载口,装载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装载口的装载盖。本技术方案通过装载口与装载盖的设置,方便地装载载重物,提高施工效率。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底面板开设有用于卸载载重物的卸载口,卸载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卸载口的卸载盖。本技术方案通过卸载口与卸载盖的设置,方便地卸载载重物,提高施工效率。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过江缆下沉装置还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于过江缆上的限位件,两个限位件分别设置于两个穿缆口与过江缆连接处的外侧,且不能通过穿缆口,以限定壳体相对过江缆的滑动。本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的设置,防止壳体在水中的滑动和偏移,确保过江缆能够顺利地随壳体下沉。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过江缆下沉装置还包括限位框,限位框设置于底面板的侧边处,限位框开设有供过江缆穿过的开口,用于限定过江缆的位置以减少过江缆的滑动。本技术方案通过环扣与螺栓的配合,实现限位件的可拆卸连接。

10、除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过江缆下沉施工工艺,应用上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1、s1,将载重物填充于壳体内部的腔体;

12、s2,将过江缆穿过穿缆口,使过江缆两端各悬挂一过江缆下沉装置;

13、s3,松动过江缆,过江缆下沉装置拉动过江缆下沉。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过江缆下沉施工工艺还包括:s4,需上浮过江缆时,将载重物卸除,拉动过江缆上浮。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还包括:打开装载盖,通过装载口将载重物填充于腔体内;步骤s4还包括:打开卸载盖,通过卸载口将载重物卸除。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还包括,将两个限位件分别安装于两个穿缆口与过江缆连接处的外侧,并将过江缆的一端穿过限位框的开口,以减少过江缆的滑动。

17、基于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利用装载物的装载和卸载,调节过江缆下沉装置在水中的浮力,实现过江缆的快速下沉和上浮;过江缆下沉施工工艺通过在过江缆两端各悬挂一过江缆下沉装置,当过江缆妨碍船舶通航时,暂停疏浚工作,松动过江缆,使过江缆随过江缆下沉装置下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呈四棱锥状,包括四个侧面板和一个底面板;穿缆口设有两个,两个穿缆口分别开设于两个相对的侧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面板还开设有用于装载载重物的装载口,装载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装载口的装载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底面板开设有用于卸载载重物的卸载口,卸载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卸载口的卸载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江缆下沉装置还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于过江缆上的限位件,两个限位件分别设置于两个穿缆口与过江缆连接处的外侧,且不能通过穿缆口,以限定壳体相对过江缆的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江缆下沉装置还包括限位框,限位框设置于底面板的侧边处,限位框开设有供过江缆穿过的开口,用于限定过江缆的位置以减少过江缆的滑动。

7.一种过江缆下沉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过江缆下沉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江缆下沉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江缆下沉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还包括:打开装载盖,通过装载口将载重物填充于腔体内;步骤S4还包括:打开卸载盖,通过卸载口将载重物卸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江缆下沉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还包括,将两个限位件分别安装于两个穿缆口与过江缆连接处的外侧,并将过江缆的一端穿过限位框的开口,以减少过江缆的滑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呈四棱锥状,包括四个侧面板和一个底面板;穿缆口设有两个,两个穿缆口分别开设于两个相对的侧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的侧面板还开设有用于装载载重物的装载口,装载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装载口的装载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的底面板开设有用于卸载载重物的卸载口,卸载口处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卸载口的卸载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江缆下沉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江缆下沉装置还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于过江缆上的限位件,两个限位件分别设置于两个穿缆口与过江缆连接处的外侧,且不能通过穿缆口,以限定壳体相对过江缆的滑动。

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天华何修伟潘荣臻秦汝宾谢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