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部除膜玻璃及其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920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边部除膜玻璃及其成型方法,边部除膜玻璃,包括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透明导电膜;所述玻璃板设有透明导电膜的表面包括镀膜区和除膜区,所述除膜区位于玻璃板的边缘处,所述除膜区内的透明导电膜被完全除去和/或被部分除去,所述除膜区的宽度x≥10mm;所述玻璃板还包括位于边缘处的模具接触区,所述模具接触区与除膜区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模具接触区的宽度y<x。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边部除膜玻璃的玻璃板边缘处除膜区的宽度大于模具接触区的宽度,从而使由于模具接触区所形成的张应力最大的区域与除膜区形成的压应力能够形成重合,进而使玻璃板整体的张应力降低,提高了玻璃整体强度,并降低玻璃板边缘碎裂的风险。裂的风险。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部除膜玻璃及其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镀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来说,在玻璃板的边缘处若不进行除膜,则玻璃板在合片形成夹层玻璃后,镀膜边缘裸露在空气中会出现氧化变色,甚至会出现膜层腐蚀的情况,这会导致导电截面积减小,产生热点,进而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使用风险。
[0003]但是在对玻璃板边缘进行除膜后,则玻璃板经过至少560℃的高温热处理和弯曲成型处理之后,在冷却退火的过程中,玻璃板与退火模具接触所产生的张应力会与由于除膜所产生的张应力相叠加,导致玻璃板整体的张应力增大,进而玻璃板边缘破裂的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边部除膜玻璃板边缘碎裂的风险。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边部除膜玻璃,包括: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透明导电膜;
[0006]所述玻璃板设有透明导电膜的表面包括镀膜区和除膜区,所述除膜区位于玻璃板的边缘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透明导电膜;所述玻璃板设有透明导电膜的表面包括镀膜区和除膜区,所述除膜区位于玻璃板的边缘处,所述除膜区内的透明导电膜被完全除去和/或被部分除去,所述除膜区的宽度x≥10mm;所述玻璃板由玻璃板的边缘向内依次包括边缘压应力带和边缘张应力带,所述边缘压应力带的压应力大于等于9MPa,所述边缘张应力带的张应力小于等于7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包括镀膜压应力区以及与镀膜压应力区相邻并位于镀膜压应力区远离玻璃板边缘一侧的镀膜张应力区,所述玻璃板还包括模具压应力区以及与模具压应力区相邻并位于模具压应力区远离玻璃板边缘一侧的模具张应力区,所述镀膜压应力区和模具张应力区至少部分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压应力带包括镀膜压应力区和模具压应力区重叠的区域,所述边缘张应力带包括镀膜张应力区和模具张应力区重叠的区域以及镀膜压应力区和模具张应力区重叠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还包括位于边缘处的模具接触区,所述模具接触区与除膜区至少部分重合,且所述模具接触区的宽度y<x,所述镀膜压应力区位于除膜区内,所述模具压应力区位于模具接触区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镀膜压应力区的宽度与除膜区的宽度相同,所述镀膜张应力区的宽度为30~90mm;所述模具压应力区的宽度与模具接触区的宽度相同,所述模具张应力区的宽度为10~20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接触区的宽度y为8~12mm。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接触区的宽度y≤x

5m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接触区的宽度y≤x

10m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边部除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接触区的宽度y≤x

15mm。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飞李炜军张灿忠
申请(专利权)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