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焯俊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共振音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20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共振音响,包括音响主机壳、柔性连接结构、振动喇叭、固定环、音响主机壳盖、附着结构、与音响主机通过延长的连接线连接的控制面板。音响主机壳外侧伸出柔性连接结构,在柔性连接结构的另一端有与柔性连接结构一体连接的固定环,固定环内安装有振动喇叭,音响主机壳盖通过扣合结构与螺钉固定在音响主机壳底部,在音响主机壳盖外侧设置有附着结构,振动喇叭的底部也设置有附着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音响主机壳底部的附着结构对安装面上传导的振动波产生约束并获得较大的音量;可减少振动音响的整体厚度以节省车载储物空间;可提高振动音响在曲面上安装的适用性和附着力;可提高车载工况下使用振动音响的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共振音响


[0001]本技术属于音响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共振音响。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音响产品,主要都依靠自身喇叭的振膜发生,并通过吊挂的方式固定在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手的身上,或放置在储物兜、储物箱中使用。
[0003]此外还有一类家用音响产品采用了共振原理发声,这类音响需要附着于一安装面上,利用音响内部的振动喇叭迫使其附着的安装面发声振动,该振动携带了音响要输出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随着安装面的振动传播到空气中,从而实现了语音播报和播放音乐等功能。
[0004]基于共振原理发声的音响利用安装面共振发声,从而省去了振膜鼓盆等体积较大的结构,使其体积得以大幅缩小,相同体积下可输出更大的音频功率,以上这些优势使得基于共振原理的影响产品在车载场景下具备更大的应用潜力。现有共振音响类产品有两类构型:
[0005](1)音响壳体通过双面胶或磁吸贴条与安装面贴合,振动体的一侧固定在音响内部,另一侧则从音响壳体表面的孔中伸出并与安装面贴合(如图1所示);
[0006](2)音响壳体与振动体的一侧通过机械结构或粘合剂连接,振动体的另一侧则直接通过双面胶、磁吸贴条、吸盘等结构固定在安装面上,即整个音响都依靠振动体来固定在安装面上(如图2所示)。
[0007]综上所述,在车载工况下,下述现有产品分别存在以下缺点限制了其应用:
[0008]1.自带“振膜”的传统音响。
[0009]安装方式是:
[0010](1).通过挂绳吊装在车把/挂钩/骑手身上。
[0011](2).放置于储物兜、储物箱中。
[0012](3).捆绑在车把/车架上
[0013]缺点是:
[0014](1).相同发生功率下需要直径相当大的“振膜”和“盆架”结构,导致整体体积过大,不便于携带和安装。
[0015](2).相同发声功率下重量大。
[0016](3).吊装不稳影响骑行。
[0017](4).占用储物空间。
[0018](5).容易被偷盗。
[0019](6).所有控制按钮都设置在音响壳体上,操作不方便,影响骑行安全。
[0020]2.共振音响
[0021]第一类构型
[0022](1).放置于储物兜、储物箱中
[0023](2).使用吸盘吸附于电动车外壳
[0024](3).使用凝胶、硅胶通过摩擦力贴附于电动车外壳
[0025]缺点:
[0026](1).音响外壳与安装面的附着点围绕振动喇叭与安装面的附着点布置,振动喇叭传导到安装面上的大部分振动波被约束在音响外壳附着点所包围的面积之内,(如图3所示),导致发声效率大幅减小,音量不足。
[0027](2).音响外壳和振动喇叭的贴附结构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外壳具有较大刚性,导致此构型产品无法贴附于具有一定曲率的安装面上,然而大多数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表面都是曲面造型,此类振动影响的可安装面有限。
[0028](3).此类产品以家用为主,使用了易于拆卸的贴附方式(如吸盘、硅胶、磁吸等),这些固定方式的固定力十分有限,在振动较大的车载工况下极易松脱,造成危险,不适用。
[0029](4).在室外使用,易于拆卸的固定方式还存在容易被盗窃的风险,需要骑手随身携带,使用不便。
[0030](5).所有控制按钮都设置在音响壳体上,操作不方便,影响骑行安全。
[0031]3.共振音响
[0032]第二类构型
[0033](1).放置于储物兜、储物箱中。
[0034](2).使用吸盘吸附于电动车外壳。
[0035](3).使用凝胶、硅胶通过摩擦力贴附于电动车外壳。
[0036]缺点:
[0037](1).此类构型产品通常应用于水平表面,为了增强振子与水平接触面的接触效果,此类构型产品通常设计为具有较大的质量,这是为了使用重力压制振子,以防振子的振动导致整个音响跳起,产生破音。然而在车载工况下,使用者通常需要将振动音响安装在垂直(于地面)的安装面上,与此同时在行车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垂直于地面方向的振动,(如图4所示)。根据基本的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在相同的加速度下,质量越大的物体所产生的惯性力就越大,这将导致振动喇叭上出现过大的安装面切向振动载荷(如图4中a
s
所示),长此以往,会损坏振动喇叭的弹性构件,导致严重的破音。
[0038](2).由于此类振动音响质量较大,同时贴附面半径R较小,在安装面切向振动a
s
较大的车载工况下,其振动喇叭的固定结构所需克服的由重力和惯性力叠加产生的剥离力F
n
很大(如图4所示)。然而,现有产品以家用为主,使用了易于拆卸的贴附方式(如:吸盘、硅胶、磁吸等),这些固定方式的固定力十分有限,在车载工况下极易松脱,造成危险,不适用。
[0039](3).在室外使用,易于拆卸的固定方式还存在容易被盗窃的风险,需要骑手随身携带,使用不便。
[0040](4).所有控制按钮都设置在音响壳体上,操作不方便,影响骑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4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载共振音响。
[0042]剥离力F
n
—为保持振动音响固定于安装面而不脱落,其附着结构所需克服的安装
面法向力,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0043][0044]a
s
——由安装面的切向振动引入的切向加速度
[0045]g——重力加速度
[0046]m——振动音响整体质量
[0047]L——剥离力臂,振动音响质心点与其安装面的垂直距离
[0048]R——附着结构垂直于地面方向的最大半径
[0049]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50]一种车载共振音响,包括音响主机壳、柔性连接结构、振动喇叭、固定环、电路板、电池、音响主机壳盖、双面胶、吸盘结构。
[0051]音响主机壳外侧伸出柔性连接结构,在柔性连接结构的另一端有与柔性连接结构一体连接的固定环,固定环内安装有振动喇叭,音响主机壳内部包含了电路板和电池,音响主机壳盖通过扣合结构与螺钉固定在音响主机壳底部,在音响主机壳盖外侧粘贴了双面胶或安装吸盘,振动喇叭的底部也粘贴了双面胶或安装了吸盘,可将整个音响附着在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外壳即安装面上。
[0052]进一步的,音响主机壳上设置的所述柔性连接结构结构是与音响主机壳一体成型的柔性铰链结构,或者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与音响主机壳连接的活动连接结构。
[0053]进一步的,音响主机壳的其中一侧伸出一个柔性连接结构;或者音响主机壳的多侧各伸出一个柔性连接结构。
[0054]进一步的,振动喇叭通过过盈配合或者胶水固定在所述柔性连接结构另一侧的固定环内。
[0055]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音响主机壳、柔性连接结构、振动喇叭、固定环、电路板、电池、音响主机壳盖、双面胶或吸盘;音响主机壳外侧伸出柔性连接结构,在柔性连接结构的另一端有与柔性连接结构一体连接的固定环,固定环内安装有振动喇叭,音响主机壳内部包含了电路板和电池,音响主机壳盖通过扣合结构与螺钉固定在音响主机壳底部,在音响主机壳盖外侧粘贴了双面胶或安装吸盘,振动喇叭的底部也粘贴了双面胶或安装了吸盘,双面胶或吸盘用于将整个音响附着在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外壳即安装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音响主机壳上设置的所述柔性连接结构是与音响主机壳一体成型的柔性铰链结构,或者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与音响主机壳连接的活动连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共振音响,其特征在于,音响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焯俊
申请(专利权)人:谢焯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