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910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涉及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依次相通的沉淀系统、脱气系统、AO反应系统、MBR超滤系统;AO反应系统包括多组缺氧区和好氧区;缺氧区与脱气系统相通;好氧区与缓冲区相通;缓冲区的硝化液回流至部分组的缺氧区内或全部组的缺氧区内;利用多点进水的方式可缓释脱氮除磷在反应机理上的矛盾;在反应池好氧末端以后设置缓冲区,缓冲区可以使好氧段末端富含溶解氧的混合液在推流式前进过程中,逐渐得以消耗,为反硝化反应创造必要的条件,并使回流的低氧混合液能够快速参与反硝化反应,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严苛的污水排放标准,目前对于污水的处理都是使用外加碳源进行处理;现有沼气工程处置后剩余大量残余物
‑‑‑
沼液,沼液的C/N≤2.86且氨氮浓度搞,导致生化工艺过程的碳源缺口大、氨氮污染空气;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碳源是甲醇,而污水厂在碳源上的费用占其日常运行及管理费用的50%以上,甚至可高达70%,外加碳源的需求量巨大。
[0003]现有的主流工艺两级A+O+MBR存在生物脱氮除磷过程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上的相互矛盾,在碳源方面脱氮除磷都需要有机碳源,存在微生物的竞争关系,存在控制不好出水氮磷不达标的风险。
[0004]申请号为CN201410843687.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源高效利用的A2/O

MBR复合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
主要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池、好氧池、消氧池、第二缺氧池和膜池,其中厌氧池与第一缺氧池连接,第一缺氧池与好氧池连接,好氧池与消氧池连接、消氧池与第二缺氧池连接、第二缺氧池与膜池连接。本专利技术针对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强化脱氮需求,通过在传统A2/O与MBR复合工艺系统中增设消氧池和缺氧池,利用消氧池消除回流硝化液中溶解氧对工艺脱氮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缺氧池的内源反硝化作用,实现碳源的高效利用和强化工艺脱氮。但上述方案,处理的方法较单一,处理的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能够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主要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通的沉淀系统、脱气系统、AO反应系统、MBR超滤系统;所述AO反应系统包括多组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缺氧区与脱气系统相通;所述好氧区与缓冲区相通;所述缓冲区的硝化液回流至部分组的缺氧区内或全部组的缺氧区内;在所述缓冲区的出口还连通有反硝化滤池;所述反硝化滤池与MBR超滤系统相连;所述MBR超滤系统产生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第一组的缺氧区。
[0008]优选地,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组数不小于5组;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容积比为0.5~0.6;所述MBR超滤系统的污泥回流比为2.5。
[0009]优选地,所述缓冲区的硝化液回流至前三组的缺氧区,且前三组缺氧区的回流比为5:4:1。
[0010]优选地,当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的组数为5组时,多组所述缺氧区的进水量为3:2:1:1:1。
[0011]优选地,所述缓冲区连通有微量充氧组件,在所述缓冲区内设有搅拌混合组件;所述微量充氧组件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控制启停和充氧量。
[0012]优选地,所述沉淀系统包括药剂投加系统、絮凝池、沉淀池和调节反应池;在所述絮凝池内通过药剂投加系统加入絮凝剂;加过絮凝剂的污水进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的上层清液进入调节反应池,沉淀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所述调节反应池与脱气系统相连。
[0013]优选地,所述脱气系统包括脱气池、曝气装置;所述脱气池与AO反应系统相连;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器和曝气风机;所述曝气器安装在脱气池内;所述曝气风机与曝气器相通;所述AO反应系统包括AO反应器;所述MBR超滤系统包括依次相通的原水泵、管道过滤器、循环泵、管式膜组件、超滤水箱。
[0014]优选地,所述缺氧区内安装有缓释碳源挂膜填料。
[0015]优选地,所述缓释碳源挂膜填料的基质颗粒是由硅藻土、沸石粉等多孔无机粉料和改性玉米芯作为碳源混合造粒制备的。
[0016]优选地,所述脱气系统与AO反应系统之间还设有厌氧池。
[0017]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预处理:污水先经过物理过滤无机物后进入沉淀系统,根据污水中SS、有机氮、高浓度氨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选择预设的药剂配比进行絮凝沉淀,降低污水中的SS、有机氮、部分氨氮的去除,经过处理后的上层液体进入脱气池中进行脱气,以便将铵盐转化为气态氨;
[0019]生化处理:经过脱气后的废水进入AO反应器内的多组缺氧区内;废水在缺氧区内进行反硝化反应,以便将硝酸盐氮转化成氮气,降低TN含量;经过缺氧区后的污水进入好氧区内进行硝化反应,以便脱氮和除磷;污水在经过好氧区后进入缓冲区,以消耗好氧区末端的溶解氧,使溶解氧降至0.5mg/l以下;缓冲区的硝化液回流至部分组的缺氧区内或者全部组的缺氧区内;缓冲区的出水进入反硝化滤池进行进一步的反硝化脱氮;
[0020]MBR超滤:经过生化处理后的污水经由原水泵送至管道过滤器内进行初步过滤,然后经由循环泵送至管式膜组件进行深度过滤,最后经过超滤水箱后出水排放;过滤时产生的浓缩液经过污泥回流进入第一组的缺氧区内,剩余污泥进入污泥处理系统。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具备下列优点:
[0022](1)利用沉淀系统、脱气系统、AO反应系统,从而结合化学法、生物法、物理法来实现污水处理,处理效果更好;在AO反应系统中对进水营养物进行多点不同比例分配措施,缺氧区和好氧区的组数越多,整个系统越接近推流式反应器,推流式反应器在处理效率上要高于完全混合反应器;这样实现多点布水分配营养,有利于脱氮除磷效果的强化,规避掉因传统的A+O+A+O的完全混合反应器的形式,导致存在与反应区中端的“缺氧区”[0023]在反硝化过程中获取营养物质处于不利地位;将A+O+A+O分割成多个小的缺氧区+好氧区,并利用多点进水的方式可缓释脱氮除磷在反应机理上的矛盾,缓释生物脱氮除磷过程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上的相互矛盾。
[0024](2)在反应池好氧末端以后,设置缓冲区,缓冲区可以是好氧或缺氧环境,在缓冲区可以少量充氧或搅拌混合,使好氧段末端富含溶解氧的混合液在推流式前进过程中,逐渐得以消耗,为反硝化反应创造必要的条件,并使回流的低氧混合液能够快速参与反硝化反应,提高反应速率,反硝化脱氮效果更佳。
[0025](3)本专利技术对内回流的位置进行优化,硝化液回流(内回流)至设定组的缺氧池内,实现反硝化脱氮过程,此时的回流比为了脱氮,并减少生化污泥量,有机物被充分的用于反硝化过程,同时更改进水方式,延长厌氧停留时间,促使进水碳源大量储存与细胞内以强化内源反硝化,降低补充外加碳源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整体结构的工艺示意图;
[0028]图2为沉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通的沉淀系统、脱气系统、AO反应系统、MBR超滤系统;所述AO反应系统包括多组缺氧区和好氧区;所述缺氧区与脱气系统相通;所述好氧区与缓冲区相通;所述缓冲区的硝化液回流至部分组的缺氧区内或全部组的缺氧区内;在所述缓冲区的出口还连通有反硝化滤池;所述反硝化滤池与MBR超滤系统相连;所述MBR超滤系统产生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第一组的缺氧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组数不小于5组;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容积比为0.5~0.6;所述MBR超滤系统的污泥回流比为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的硝化液回流至前三组的缺氧区,且前三组缺氧区的回流比为5: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的组数为5组时,多组所述缺氧区的进水量为3:2:1: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连通有微量充氧组件,在所述缓冲区内设有搅拌混合组件;所述微量充氧组件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控制启停和充氧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系统包括药剂投加系统、絮凝池、沉淀池和调节反应池;在所述絮凝池内通过药剂投加系统加入絮凝剂;加过絮凝剂的污水进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的上层清液进入调节反应池,沉淀进入污泥处理系统;所述调节反应池与脱气系统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碳氮比污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气系统包括脱气池、曝气装置;所述脱气池与AO反应系统相连;所述曝气装置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艳娟刘昭君穆子霄刘鑫潘文英林航天李海芳何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时代桃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