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92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部标记,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发光晶片,所述发光晶片的外侧设有晶片外层,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保护层,所述引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PCB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垫,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引脚,有利于减少引脚和PCB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其散热的效果更好,通过设有保护层,有利于防止静电的干扰,使得静电难以击穿二极管,进而保证其内部的元件完好,通过设有晶片外层,有利于保证发光晶片的光质量,使得其不会受到外界和周围灯光的干扰,保证光质量能够更佳。保证光质量能够更佳。保证光质量能够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发光二极管简称LED,能够发出可见光,经常在电路中用作指示灯,通过排列也可显示成文字和数字,红外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发出红外线的二极管,应用于安全监控、穿戴式装置、红外线通信、红外线遥控装置、传感器用光源及夜间照明等领域,特别是气体检测领域。
[0003]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对二极管进行安装时,其外侧容易与外界发生摩擦,容易产生静电,进而容易导致其内部的元件被静电击穿,导致其不能正常的使用,且在安装和运送时由于摩擦的原因容易磨损其外侧的材料,不利于其使用的寿命,与PCB板连接处的位置容易产生热量,不利于二极管的正常使用,在发光晶片进行发光时,其会受到周围晶片的干扰,使得光色发生明显的差异,使得光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部标记,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发光晶片,所述发光晶片的外侧设有晶片外层,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保护层,所述引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PCB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垫。
[0006]优选的,壳体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内侧设有碗杯。
[0007]优选的,发光晶片包括红光晶片、绿光晶片、蓝光晶片和红外发光晶片。
[0008]优选的,引脚包括信号输出引脚和信号输入引脚。
[0009]优选的,信号输出引脚和信号输入引脚均包括引脚主体,所述引脚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翅片,所述引脚主体的底部设有底部通槽。
[0010]优选的,红光晶片、绿光晶片和蓝光晶片共同连接在中部一侧的信号输出引脚上,所述红外发光晶片连接在另一侧上方的信号输出引脚上。
[0011]优选的,保护层包括粘黏层,所述粘黏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耐磨层。
[0012]优选的,耐磨层包括第一橡胶层,所述第一橡胶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颗粒,所述橡胶颗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层,所述橡胶颗粒之间设有空隙。
[0013]优选的,晶片外层的颜色为黑色。
[0014]优选的,PCB板包括PCB板主体,所述PCB板主体的内部设有镂空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引脚,有利于减少引脚和PCB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其散热的效果更好,通过减少接触面积,且使得其底部与空气能够直接接触,使得空气能够进行流通,进而使得散热效果更好,并且在其顶部设置有凸起块,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其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保证接触的稳定性,使得二极管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保护层,有利于防止静电的干扰,使得静电难以击穿二极管,进而保证其内部的元件完好,保证其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且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不会因为摩擦而使得其外部发生破损,保证其外观的完整性,进而保证其性能的稳定,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晶片外层,有利于保证发光晶片的光质量,使得其不会受到外界和周围灯光的干扰,通过晶片外层的阻挡,使得其外界的光不会干扰到其自身的光,改善晶片发出的光,保证其能够正常的进行发光,且使得发出的光质量更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极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极管底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壳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发光晶片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引脚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耐磨层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PCB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二极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为:1、壳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103、碗杯;2、发光晶片;201、红光晶片;202、绿光晶片;203、蓝光晶片;204、红外发光晶片;3、引脚;301、信号输出引脚;302、信号输入引脚;3001、引脚主体;3002、翅片;3003、底部通槽;4、保护层;401、粘黏层;402、隔热层;403、抗静电层;404、耐磨层;4041、第一橡胶层;4042、橡胶颗粒;4043、空隙;4044、第二橡胶层;5、晶片外层;6、底部标记;7、PCB板;701、PCB板主体;702、镂空孔;8、绝缘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标记6,壳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3,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发光晶片2,发光晶片2的外侧设有晶片外层5,壳体1的外侧设有保护层4,引脚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PCB板7,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垫8,底部标记6的颜色为黑色,通过在壳体1的底部进行刷墨处理,便于辨别二极管的极性,绝缘垫8用于防止上下两个引脚3的接触,保证其不会使得二极管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通过如图9的安装,使得二极管在进行贴装时无需考虑极性的问题,使得工作
变得更加的轻松,且通过该种结构安装完成后,一侧的发光晶片2不亮则另一侧的发光晶片2发出亮光,且通过将能够发出全彩的晶片对其安装在其内,可使得其发出彩色的灯光。
[0030]进一步的,壳体1包括上壳体101,上壳体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壳体102,上壳体101的内侧设有碗杯103,碗杯103用于反射灯光,使得灯光变得更加亮丽。
[0031]进一步的,发光晶片2包括红光晶片201、绿光晶片202、蓝光晶片203和红外发光晶片204,红光晶片201能够发出红色的灯光,绿光晶片202能够发出绿色的灯光,红外发光晶片204能够发出蓝色的灯光,红外发光晶片204能够发出红外线。
[0032]进一步的,引脚3包括信号输出引脚301和信号输入引脚302,信号输出引脚301用于信号的输入,信号输入引脚302用于信号的输出。
[0033]进一步的,信号输出引脚301和信号输入引脚302均包括引脚主体3001,引脚主体30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翅片3002,引脚主体3001的底部设有底部通槽3003,通过在引脚主体300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通槽3003,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标记(6),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3),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发光晶片(2),所述发光晶片(2)的外侧设有晶片外层(5),所述壳体(1)的外侧设有保护层(4),所述引脚(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PCB板(7),所述壳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垫(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01),所述上壳体(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的内侧设有碗杯(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晶片(2)包括红光晶片(201)、绿光晶片(202)、蓝光晶片(203)和红外发光晶片(2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3)包括信号输出引脚(301)和信号输入引脚(3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SMD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引脚(301)和信号输入引脚(302)均包括引脚主体(3001),所述引脚主体(30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翅片(3002),所述引脚主体(3001)的底部设有底部通槽(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文钟丹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而佳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