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55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箱,包括外壳、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外壳内部具有空间,外壳的内部空间包括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及第四容置空间。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内部空间且包括彼此同轴的第一轴承、第一齿部、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承,其中第一轴承容置在第一容置空间,第二轴承容置在第三容置空间。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内部空间且包括彼此同轴的第三轴承、第二齿部、第二轴杆及第四轴承,其中第三轴承容置在第二容置空间,第四轴承容置在第四容置空间。外壳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挡油板、第一导油槽及第二导油槽。第一导油槽及第二导油槽。第一导油槽及第二导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箱,特别是有关一种在外壳配置有润滑油导引结构的减速箱。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减速箱中轴承的润滑油补充方式有二种,第一种是通过润滑油供给装置,定时提供润滑油给轴承,第二种是通过减速箱中齿轮的高速运转,使容置在减速箱底部的润滑油受带动而飞溅,当润滑油飞溅向轴承,即可对轴承补充润滑油。
[0003]然而,第一种方式需要在减速箱中增设润滑油供给装置,而使减速箱的结构复杂,第二种方式虽然不需要增设润滑油供给装置,但润滑油飞溅的方向不易控制,而使润滑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速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是提供一种减速箱,包括外壳、第一传动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机构。外壳定义内部空间,外壳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及第四容置空间。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内部空间且包括彼此同轴的第一轴承、第一齿部、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承,其中第一轴承容置在第一容置空间,第二轴承容置在第三容置空间。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内部空间且包括彼此同轴的第三轴承、第二齿部、第二轴杆及第四轴承,其中第三轴承容置在第二容置空间,第四轴承容置在第四容置空间,且第二齿部与第一齿部啮合。外壳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挡油板、第一导油槽及第二导油槽,第一挡油板局部环绕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且分别对应第一导油槽及第二导油槽,第一导油槽连通内部空间及第一容置空间,且第二导油槽连通内部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
[0006]依据前述的减速箱,其中外壳的内表面可形成有第一环绕壁,第一环绕壁环绕第一容置空间,第一环绕壁形成有开孔或开槽对应第一导油槽。
[0007]依据前述的减速箱,其中外壳的内表面可形成有第二环绕壁,第二环绕壁环绕第二容置空间,第二环绕壁形成有开孔或开槽对应所述第二导油槽。
[0008]依据前述的减速箱,其中第一传动机构可定义轴向,第一挡油板自外壳的内表面沿着轴向延伸突起。
[0009]依据前述的减速箱,其中外壳可进一步形成有第二挡油板、第一导油孔、第二导油孔及外部通道,第二挡油板与第一挡油板对应且局部环绕第一导油孔,第二导油孔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的底部,第一导油孔通过外部通道与第二导油孔连通。第二轴杆可包括中空部,中空部连通第二导油孔及第四容置空间。
[0010]依据前述的减速箱,其中第一传动机构可定义轴向,第二挡油板自外壳的内表面沿着轴向延伸突起。
[0011]依据前述的减速箱,其中第一传动机构可进一步包括差速装置、第五轴承及支撑
板。差速装置设置在第一轴承及第一轴杆之间,第五轴承及支撑板设置于第一轴杆邻近差速装置的一端,支撑板形成有第五容置空间,第五轴承容置在第五容置空间。支撑板可形成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内部空间及第五容置空间。支撑板可形成有第二通孔,第一传动机构可进一步包括导油结构,导油结构可具有沟槽,沟槽的一端与第二通孔的位置对应,沟槽的另一端与第三容置空间对应。
[0012]依据前述的减速箱,其中外壳可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对合组装形成外壳,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形成在第一壳体,第三容置空间及第四容置空间形成在第二壳体。
[0013]本专利技术的减速箱,借由在外壳形成有第一挡油板、第一导油槽及第二导油槽,有利于将润滑油导引至容置有第一轴承及第三轴承的第一容置空间及第二容置空间,而可提升润滑效果。此外,第一挡油板、第一导油槽及第二导油槽形成在外壳,可不需额外增加零件,有利于简化减速箱的结构及缩小减速箱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减速箱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的减速箱的爆炸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中的减速箱在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4是图1中的减速箱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5是图2中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6是图2中的第一壳体、第二传动机构及第二壳体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0020]图7是图2中的第一传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8是图7中的第一传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9是图7中的支撑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减速箱
[0025]10:外壳
[0026]11:第一壳体
[0027]11a:第一内表面
[0028]12:第二壳体
[0029]12a:第二内表面
[0030]20:内部空间
[0031]110:第一容置空间
[0032]111:第一环绕壁
[0033]112:开孔
[0034]113:第一导油槽
[0035]120:第二容置空间
[0036]121:第二环绕壁
[0037]122:开槽
[0038]123:第二导油槽
[0039]141:第一导油孔
[0040]142:第二导油孔
[0041]143:外部通道
[0042]150:第三容置空间
[0043]160:第四容置空间
[0044]200:第一传动机构
[0045]210:第一轴承
[0046]220:第一齿部
[0047]230:第一轴杆
[0048]240:第二轴承
[0049]250:差速装置
[0050]251:壳体
[0051]260:第五轴承
[0052]270:支撑板
[0053]271:第五容置空间
[0054]272:第一通孔
[0055]273:第二通孔
[0056]280:导油结构
[0057]281:沟槽
[0058]282、283:端
[0059]284、285、286:安装部
[0060]300:第二传动机构
[0061]310:第三轴承
[0062]320:第二齿部
[0063]330:第二轴杆
[0064]331:中空部
[0065]340:第四轴承
[0066]X1:第一轴向
[0067]X2:第二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8]请参照图1至图4,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减速箱1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减速箱1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减速箱1在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减速箱1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69]减速箱1包括外壳10、第一传动机构200以及第二传动机构300。外壳10定义内部空间20,第一传动机构200设置在内部空间20,第二传动机构300设置在内部空间20。
[0070]外壳10可包括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及第二壳体12对合组装形成外壳10,第一壳体11具有第一内表面1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箱包括:外壳,内部具有空间,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包括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第三容置空间及第四容置空间;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且包括彼此同轴的第一轴承、第一齿部、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承,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轴承容置在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以及第二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且包括彼此同轴的第三轴承、第二齿部、第二轴杆及第四轴承,其中所述第三轴承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四轴承容置在所述第四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其中所述外壳进一步形成有第一挡油板、第一导油槽及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一挡油板局部环绕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及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导油槽及所述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一导油槽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及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导油槽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及所述第二容置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内表面形成有第一环绕壁,所述第一环绕壁环绕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环绕壁形成有开孔或开槽对应所述第一导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所述内表面形成有第二环绕壁,所述第二环绕壁环绕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环绕壁形成有开孔或开槽对应所述第二导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定义轴向,所述第一挡油板自所述外壳的所述内表面沿着所述轴向延伸突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进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策任传委毕路
申请(专利权)人:蔚然南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