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结构及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482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结构及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定子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冲片层、多个第二冲片层、两个第三冲片层以及两个喷油环。多个第二冲片层夹置于多个第一冲片层之间。位于定子结构最中间的第二冲片层夹置于两个第三冲片层之间。两个喷油环连接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冲片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定子结构及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定子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冲片层、一个第二冲片层以及两个喷油环。第二冲片层夹置于两个第一冲片层之间。两个喷油环连接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冲片层。借由上述定子结构的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油道与冷却油的接触面积,且提高冷却油的流速,从而有效提升油冷散热效果。提升油冷散热效果。提升油冷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子结构及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子结构及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有效提升油冷散热效果的定子结构及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对电机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在高功率密度和高转矩密度的指标下,电机温升是最难攻克的环节,且伴随着驱动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对系统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冷技术是目前的主流的散热方式,但其无法直接冷却热源,绕组处的热量需经过槽内绝缘层、电机定子才能传递至外壳被水带走,传递路径长,散热效率低,且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公差更是影响了传递路径的热阻大小。
[0003]目前,散热效率更高的油冷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按照冷却油与定子轭部的接触形式主要分为直接油冷和间接油冷方式。直接油冷又包括浸油式和喷油式两类。浸油式冷却方式是将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均浸没在冷却油里进行冷却,但是电机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喷油式冷却方式是在定子轭部增加油道,冷却油经由油道喷到定子端部或其它发热处进行冷却。然而,由于油道与冷却油的接触面积过小,散热效果也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提升油冷散热效果的定子结构及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定子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冲片层、多个第二冲片层、两个第三冲片层以及两个喷油环。各第一冲片层由至少一个第一冲片堆叠而成,各第一冲片具有一个第一缺口,相邻两个第一冲片层的第一缺口错位180度。多个第二冲片层夹置于多个第一冲片层之间,各第二冲片层由多个第二冲片堆叠而成,各第二冲片具有多个第一油道,相邻两个第二冲片层的多个第一油道错位。位于定子结构最中间的第二冲片层夹置于两个第三冲片层之间,各第三冲片层由多个第三冲片堆叠而成,各第三冲片具有一个第二缺口以及多个第二油道,第二缺口与邻近第三冲片层的第一冲片层的第一缺口错位180度,多个第二油道与多个第一油道错位。两个喷油环连接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冲片层。
[0007]优选地,各第一冲片具有多个第一定子齿部,各第二冲片具有多个第二定子齿部,各第三冲片具有多个第三定子齿部,多个第一定子齿部、多个第二定子齿部与多个第三定子齿部相互对齐。
[0008]优选地,各第一冲片具有多个第一定子槽,多个第一定子齿部与多个第一定子槽间隔排列成环形,各第二冲片具有多个第二定子槽,多个第二定子齿部与多个第二定子槽间隔排列成环形,各第三冲片具有多个第三定子槽,多个第三定子齿部与多个第三定子槽间隔排列成环形,多个第一定子槽、多个第二定子槽与多个第三定子槽相互对齐。
[0009]优选地,各第一冲片具有一个第一定子轭部,第一缺口形成于第一定子轭部上,各
第二冲片具有一个第二定子轭部,多个第一油道形成于第二定子轭部上,各第三冲片具有一个第三定子轭部,第二缺口与多个第二油道形成于第三定子轭部上。
[0010]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一油道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支撑肋,相邻两个第二油道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支撑肋。
[0011]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2]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堆叠至少一个第一冲片作为一第一冲片层;(b)将多个第二冲片堆叠于第一冲片层上而形成多个第二冲片层,其中在堆叠多个第二冲片层时,先堆叠一个第二冲片层,再将下一个第二冲片层旋转一角度进行堆叠,使得相邻两个第二冲片层的多个第一油道错位;(c)将至少一个第一冲片旋转180度且堆叠于第二冲片层上,以作为另一个第一冲片层,其中相邻两个第一冲片层的第一缺口错位180度;(d)再执行一次步骤(b);(e)将多个第三冲片堆叠于第二冲片层上而形成一个第三冲片层,其中第三冲片层的第二缺口与邻近第三冲片层的第一冲片层的第一缺口错位180度,且第三冲片层的第二油道与相邻的第二冲片层的第一油道错位;(f)重复步骤(b)与步骤(c);以及(g)将两个喷油环连接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冲片层。
[0013]优选地,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在步骤(c)之后先重复至少一次步骤(b)与步骤(c),再执行步骤(d)。
[0014]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结构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5]定子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冲片层、一个第二冲片层以及两个喷油环。各第一冲片层由多个第一冲片堆叠而成,各第一冲片具有多个第一油道,相邻两个第一冲片层的多个第一油道错位。第二冲片层夹置于两个第一冲片层之间,第二冲片层由多个第二冲片堆叠而成,各第二冲片具有一个缺口以及多个第二油道,多个第二油道与多个第一油道错位。两个喷油环连接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冲片层,各喷油环具有多个油路换向槽、一个油路出口、多个喷油口以及一个环形凹槽,多个油路换向槽与油路出口排列成环形,多个喷油口形成于环形凹槽中,油路出口与环形凹槽连通,各油路换向槽及油路出口分别与部分第一油道连通,两个所述喷油环的多个所述油路换向槽错位。
[0016]优选地,各第一冲片具有多个第一定子齿部,各第二冲片具有多个第二定子齿部,多个第一定子齿部与多个第二定子齿部相互对齐。
[0017]优选地,各第一冲片具有多个第一定子槽,多个第一定子齿部与多个第一定子槽间隔排列成环形,各第二冲片具有多个第二定子槽,多个第二定子齿部与多个第二定子槽间隔排列成环形,多个第一定子槽与多个第二定子槽相互对齐。
[0018]优选地,各第一冲片具有一个第一定子轭部,多个第一油道形成于第一定子轭部上,各第二冲片具有一个第二定子轭部,缺口与多个第二油道形成于第二定子轭部上。
[0019]优选地,相邻两个第一油道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支撑肋,相邻两个第二油道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支撑肋。
[0020]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1]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将多个第一冲片堆叠成多个第一冲片层,其中在堆叠多个第一冲片层时,先堆叠一个第一冲片层,再将下一个第一冲片层旋转一角度进行堆叠,使得相邻两个第一冲片层的多个第一油道错位;(b)将多个第二冲片堆叠于第一冲片层上而形成一个第二冲片层,其中第二冲片层的多个第二油道与相邻的第一冲片层
的多个第一油道错位;(c)重复步骤(a);以及(d)将两个喷油环连接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冲片层,其中各喷油环具有多个油路换向槽、一个油路出口、多个喷油口以及一个环形凹槽,多个油路换向槽与油路出口排列成环形,多个喷油口形成于环形凹槽中,油路出口与环形凹槽连通,各油路换向槽及油路出口分别与部分第一油道连通,两个喷油环的多个油路换向槽错位。
[0022]因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结构及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借由上述定子结构的配置,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油道与冷却油的接触面积,且提高冷却油的流速,从而有效提升油冷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定子结构的立体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冲片层,各所述第一冲片层由至少一个第一冲片堆叠而成,各所述第一冲片具有一个第一缺口,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冲片层的所述第一缺口错位180度;多个第二冲片层,夹置于多个所述第一冲片层之间,各所述第二冲片层由多个第二冲片堆叠而成,各所述第二冲片具有多个第一油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冲片层的多个所述第一油道错位;两个第三冲片层,位于所述定子结构最中间的所述第二冲片层夹置于两个所述第三冲片层之间,各所述第三冲片层由多个第三冲片堆叠而成,各所述第三冲片具有一个第二缺口以及多个第二油道,所述第二缺口与邻近所述第三冲片层的所述第一冲片层的所述第一缺口错位180度,多个所述第二油道与多个所述第一油道错位;以及两个喷油环,连接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冲片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冲片具有多个第一定子齿部,各所述第二冲片具有多个第二定子齿部,各所述第三冲片具有多个第三定子齿部,多个所述第一定子齿部、多个所述第二定子齿部与多个所述第三定子齿部相互对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冲片具有多个第一定子槽,多个所述第一定子齿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定子槽间隔排列成环形,各所述第二冲片具有多个第二定子槽,多个所述第二定子齿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定子槽间隔排列成环形,各所述第三冲片具有多个第三定子槽,多个所述第三定子齿部与多个所述第三定子槽间隔排列成环形,多个所述第一定子槽、多个所述第二定子槽与多个所述第三定子槽相互对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冲片具有一个第一定子轭部,所述第一缺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定子轭部上,各所述第二冲片具有一个第二定子轭部,多个所述第一油道形成于所述第二定子轭部上,各所述第三冲片具有一个第三定子轭部,所述第二缺口与多个所述第二油道形成于所述第三定子轭部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油道之间具有一个第一支撑肋,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油道之间具有一个第二支撑肋。6.一种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堆叠至少一个第一冲片作为一个第一冲片层;(b)将多个第二冲片堆叠于所述第一冲片层上而形成多个第二冲片层,其中在堆叠多个所述第二冲片层时,先堆叠一个所述第二冲片层,再将下一个所述第二冲片层旋转一个角度进行堆叠,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冲片层的多个第一油道错位;(c)将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冲片旋转180度且堆叠于所述第二冲片层上,以作为另一个所述第一冲片层,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冲片层的第一缺口错位180度;(d)再执行一次步骤(b);(e)将多个第三冲片堆叠于所述第二冲片层上而形成一个第三冲片层,其中所述第三冲片层的第二缺口与邻近所述第三冲片层的所述第一冲片层的所述第一缺口错位180度,且所述第三冲片层的第二油道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冲片层的所述第一油道错位;(f)重复步骤(b)与步骤(c);以及(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正宇王迪余志心王伟李节宝韩丽
申请(专利权)人:蔚然南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