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颂专利>正文

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20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电机结构只能对电机本体散热的问题,包括电机本体和同轴连接的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外套设有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内壁开设有风道,所述电机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置于散热外壳内且不遮盖风道,所述电机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置于前端盖或后端盖外侧的风叶,风叶的直径长度达到风道处,所述散热外壳外壁固定有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转轴带动风叶,风叶转动时吹(或吸)风,使风在风道内流动,可以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同时对控制器散热。同时对控制器散热。同时对控制器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
,具体的是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理解:电机散热的主要方式有:通过空气的对流和辐射冷却的自然冷却;转子上的风扇吹送散热;电机外壳的散热齿散热。
[0003]但是现有的电机只能对电机内部进行散热,无法对外机外壳上的控制器、驱动器散热。
[0004]而现有的电机外壳多为单壁厚结构,其内自带的风扇只能对电机内部散热,无法对外部的控制器散热。
[0005]也有一些电机外壳内壁开设有风道,但风扇置于电机内部,其风道主要还是为电机本体散热。
[0006]检索:在专利库中对该相关领域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几百篇相关专利,其中与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较为相似有以下两篇。
[0007]引证:对于专利号为202120390269.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便于散热的伺服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壳主体,电机壳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前盖机构,前盖机构与电机壳主体之间设置有散热机构,电机壳主体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输出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扇叶吹动气流对电机壳主体进行散热,使电机壳主体外表面的气体流通,便于散热,输出轴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内齿环旋转,内齿环带动宽径轴承的外圈旋转,宽径轴承的外圈带动扇叶旋转,其中散热机构在装配时,首先将插块插入插槽中,然后将前盖主体合上,前盖主体抵住宽径轴承的内圈,最后通过螺栓将前盖主体固定好即可,安装非常方便。
[0008]总结:对于该相关专利,专利技术人对此认为:该专利通过扇叶吹动气流对电机壳主体进行散热,便于散热,但其结构相对复杂,且只能对内部散热,无法对外部进行散热。
[0009]引证:对于专利号为201711093916.6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散热电机,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上穿插有转子,所述电机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套,所述转子上且位于电机外壳的外部套接有两个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内套接有转杆,且两个转杆的一端分别贯穿电机外壳的上下两侧且延伸至通风套内,所述电机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均等距离开设有三个通风口。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第一扇叶的改进,转子配合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使用,能够带动第一扇叶转动,从而能够利用电机的本身的动能散热,达到了节能散热的效果,通过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带动活动杆转动,从而活动杆上的第二扇叶会随之转动。
[0010]总结:对于该相关专利,专利技术人对此认为:虽然该专利实现的是对内部散热,但是,该专利设置了大量的传动风扇以及传动机构去实现对侧壁的散热,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零部件传动容易损坏。
[0011]在此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电机结构只能对电机本体散热的问题。
[0013]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包括电机本体和同轴连接的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外套设有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内壁开设有风道,所述电机本体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和后端盖,前端盖和后端盖置于散热外壳内且不遮盖风道,所述电机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置于前端盖或后端盖外侧的风叶,风叶的直径长度达到风道处,所述散热外壳外壁固定有控制器固有的发热元件。
[0014]优选的,所述散热外壳材质为铝。
[0015]优选的,所述电机外壳内壁经多个散热筋分割为多个风道。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固有的发热元件经螺栓固定在散热外壳上。
[0017]本技术与202120390269.0和201711093916.6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8]通过电机转轴带动风叶,风叶转动时吹(或吸)风,使风在风道内流动,可以对电机本体进行散热,同时对控制器散热。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电机本体;2:电机转轴;3:散热外壳;4:风道;5:前端盖;6:后端盖;7:风叶;8:控制器;9:散热筋;1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24]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25]本技术为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包括电机本体1和同轴连接的电机转轴2,电机本体1包括定子、转子、定子绕组、主磁极、电枢、永磁体等组件,这些组件均为电机现有自带组件,本技术并未对电机本身工作原理进行改进,因此,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0026]在电机本体1外套设有散热外壳3,电机本体1安装在散热外壳3内部,散热外壳3内壁内开设有风道4,使得散热外壳3的内壁分为散热外壳外壁和散热外壳内壁,其中,电机本体1装在散热外壳内壁内侧,电机本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5和后端盖6,前端盖5和后端盖6安装在散热外壳内壁内且直径长度不遮盖风道4,在电机转轴2上固定套设有风叶7,风叶7可以为径向风叶,也可以为离心风叶,风叶7的直径长度达到风道4处,使得风叶7
转动时,风可以进入风道4,风叶7可以安装在前端盖5外侧,也可以安装在后端盖6外侧,其目的是让风道4内有风流动,风叶7可以为吹风,同样也可以为吸风,在散热外壳3的外壁固定有控制器8固有的发热元件,控制器8包括且不限于控制器,还可以是驱动器、接线盒、出线盒、控制单元、温控器、开关等等。控制器的固定方式也不仅限于螺丝固定,也可以是胶水固定等。
[0027]控制器8一般用来控制电机本体1,传统的控制器都是放置在控制箱或者其他地方,而本技术将控制器8固定在散热外壳3上端,控制器8本身自带的电子元器件紧固在散热外壳外壁,当电机工作时,电机转轴2转动带动风叶7转动,风叶7转动使得有风进入风道4内,风道4内的风将散热外壳外壁降温并传递给控制器8,从而实现对控制器8的散热,而风叶7转动时,同样对电机本体1吹风或吸风,实现对电机本体1散热,从而实现对电机本体1和控制器8同时散热的效果。
[0028]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外壳3的散热效率,散热外壳3的材质选用铝。
[0029]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机本体1的散热,电机外壳内壁经多个散热筋9分割为多个风道4,散热筋9可以起到支撑连接散热外壳内壁和散热外壳外壁的作用,同时,相当于散热齿功能起到散热的作用。
[0030]为了实现对控制器8的固定,控制器8固有的发热元件是经螺栓10拧固在散热外壳3上。
[0031]本技术与202120390269.0和201711093916.6相比,具有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电机和控制器同时散热的结构,包括电机本体(1)和同轴连接的电机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本体(1)外套设有散热外壳(3),所述散热外壳(3)内壁开设有风道(4),所述电机本体(1)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端盖(5)和后端盖(6),前端盖(5)和后端盖(6)置于散热外壳(3)内且不遮盖风道(4),所述电机转轴(2)上固定套设有置于前端盖(5)或后端盖(6)外侧的风叶(7),风叶(7)的直径长度达到风道(4)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颂
申请(专利权)人:苏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