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11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包括下厢体,所述下厢体的内中下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下端与冷却机构的上端贴合,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抽水口内周固定连接在导热管的一端,所述循环水泵的排水口内周固定连接在散热管的一端,所述散热管的右侧与安装板的左侧贴合,所述散热管的左侧与散热鳍板的右侧贴合,所述散热鳍板的左侧均匀分布有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通过在下厢体的内部设置冷却机构中导热管内冷却液与导热板配合吸热,散热管对导热管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实现了进一步加速热量的传导速度,使电池厢的散热效果更好。电池厢的散热效果更好。电池厢的散热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

技术介绍

[0002]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特别是汽车的普及,对石油能源的消耗日益激增,而新能源汽车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纯电动汽车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源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和铅酸电池。
[0003]在现有的电池厢一般都是处于车辆底盘上,特别是在大型车辆如客运车辆等中,每个电池厢的壳体结构都是由多块部件连接而成,再加上水冷板,就形成了完整的电池厢体系,然而,水冷板与电池厢内的电池属于非接触式散热,水冷板只能将传导至电池厢壳体的热量吸收,并不能满足电池厢内部的电池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包括下厢体,所述下厢体的内中下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下端与冷却机构的上端贴合,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抽水口内周固定连接在导热管的一端,所述循环水泵的排水口内周固定连接在散热管的一端,所述散热管的右侧与安装板的左侧贴合,所述散热管的左侧与散热鳍板的右侧贴合,所述散热鳍板的左侧均匀分布有散热风扇。
[0007]优选的,所述下厢体的上端设置有上厢盖,所述下厢体和上厢盖的外周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泵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下厢体的左侧后端,所述导热管的下侧与下厢体的内底壁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管和导热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散热风扇的四角均通过连接柱与散热鳍板的左侧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散热鳍板的右侧四角均通过连接柱与安装板的左侧相连,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四角均通过连接柱与下厢体的左侧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上端均匀分布有阻热隔板,所述阻热隔板的前后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相远离的一侧均滑动连接在限位槽板相靠近的一侧开口内,所述限位槽板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下厢体的内前后侧。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在下厢体内部电池组工作时,电池组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传导至导热管内部的
冷却液中,导热管内部吸收的热量一部分通过下厢体的下端传导至汽车的水冷板上,启动循环水泵,将导热管内部吸收热量的冷却液泵入散热管内部,并将散热管内部的冷却液泵入导热管内部,并同时泵入散热管内部吸热后的冷却液通过散热鳍板吸收,启动散热风扇,对散热鳍板进行降温,加速散热鳍板对散热管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吸热,通过下厢体的内部设置冷却机构中导热管内冷却液与导热板配合吸热,散热管对导热管内部的冷却液进行散热,实现了进一步加速热量的传导速度,使电池厢的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中:1、下厢体;2、导热板;3、冷却机构;301、循环水泵;302、导热管;303、散热管;304、安装板;305、散热鳍板;306、散热风扇;4、螺栓;5、上厢盖;6、限位槽板;7、阻热隔板;8、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4所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包括下厢体1,下厢体1的内中下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2,导热板2的下端与冷却机构3的上端贴合,冷却机构3包括循环水泵301,循环水泵301的抽水口内周固定连接在导热管302的一端,循环水泵301的排水口内周固定连接在散热管303的一端,散热管303的右侧与安装板304的左侧贴合,散热管303的左侧与散热鳍板305的右侧贴合,散热鳍板305的左侧均匀分布有散热风扇306。
[0021]本实施例中,循环水泵301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下厢体1的左侧后端,导热管302的下侧与下厢体1的内底壁贴合,散热管303和导热管302的另一端相连通,散热风扇306的四角均通过连接柱与散热鳍板305的左侧相连,散热鳍板305的右侧四角均通过连接柱与安装板304的左侧相连,安装板304的右侧四角均通过连接柱与下厢体1的左侧相连。
[0022]具体的,将电池组放置在下厢体1内部连接块8之间,并通过螺栓4安装好上厢盖5,再将电池厢安装至汽车内部,在下厢体1内部电池组工作时,电池组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2传导至导热管302内部的冷却液中,导热管302内部吸收的热量一部分通过下厢体1的下端传导至汽车的水冷板上,启动循环水泵301,将导热管302内部吸收热量的冷却液泵入散热管303内部,并将散热管303内部的冷却液泵入导热管302内部,并同时泵入散热管303内部吸热后的冷却液通过散热鳍板305吸收,启动散热风扇306,对散热鳍板305进行降温,加速散热鳍板305对散热管303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吸热,通过在下厢体1的内部设置冷却机构3,实现了进一步加速热量的传导速度,使电池厢的散热效果更好。
[0023]本实施例中,下厢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厢盖5,下厢体1和上厢盖5的外周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4相连,导热板2的上端均匀分布有阻热隔板7,阻热隔板7的前后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连接块8相远离的一侧均滑动连接在限位槽板6相靠近的一侧开口内,限位
槽板6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下厢体1的内前后侧。
[0024]具体的,通过在导热板2上端均匀分布连接块8,将同列的电池隔开,避免热量向周围散发,影响电池的散热效果。
[0025]工作原理:
[0026]将电池组放置在下厢体1内部连接块8之间,并通过螺栓4安装好上厢盖5,再将电池厢安装至汽车内部,在下厢体1内部电池组工作时,电池组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2传导至导热管302内部的冷却液中,导热管302内部吸收的热量一部分通过下厢体1的下端传导至汽车的水冷板上,启动循环水泵301,将导热管302内部吸收热量的冷却液泵入散热管303内部,并将散热管303内部的冷却液泵入导热管302内部,并同时泵入散热管303内部吸热后的冷却液通过散热鳍板305吸收,启动散热风扇306,对散热鳍板305进行降温,加速散热鳍板305对散热管303内部的冷却液进行吸热,通过在下厢体1的内部设置冷却机构3中导热管302内冷却液与导热板2配合吸热,散热管3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包括下厢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厢体(1)的内中下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2),所述导热板(2)的下端与冷却机构(3)的上端贴合,所述冷却机构(3)包括循环水泵(301),所述循环水泵(301)的抽水口内周固定连接在导热管(302)的一端,所述循环水泵(301)的排水口内周固定连接在散热管(303)的一端,所述散热管(303)的右侧与安装板(304)的左侧贴合,所述散热管(303)的左侧与散热鳍板(305)的右侧贴合,所述散热鳍板(305)的左侧均匀分布有散热风扇(3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厢体(1)的上端设置有上厢盖(5),所述下厢体(1)和上厢盖(5)的外周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301)的右端固定连接在下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三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泰和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