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03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板,用于冷却N个电芯组,其前端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间形成冷却液流道;冷却液流道包括总进液流道和若干支流道,总进液流道与进液口连通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支流道均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连通总进液流道的支进液流道,各支进液流道中包括第一支进液流道,第一支进液流道所在的支流道为第一支流道,第一支流道中包括第一跨越流道,第一跨越流道与第一支进液流道相连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的后部,第一跨越流道至少穿过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板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液冷板。

技术介绍

[0002]温度因素是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电池模组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热量,因而在电池领域,通常在电池模组内设置液冷板以提高电池的散热效率,电池模组内通常设置多个电芯组,每个电芯组由多个电芯组成。液冷板流道一般采用一进和一出方式,随着流动对流换热的进行,流体的温度逐渐升高,必然会导致在进口远端温度更高,从而使得热源(电芯)的温差也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液冷板,可避免电芯之间的温差过大,并使得液冷板的温度更为均衡。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技术方案一,一种液冷板,用于冷却沿第一方向布设的N个电芯组,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前端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间形成用于冷却各所述电芯组且位于第一平面上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液口沿第一方向布设并分别靠近所述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的左右两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用于冷却沿第一方向布设的N个电芯组,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前端设有进液口(10)和出液口(20),进液口(10)和出液口(20)间形成用于冷却各所述电芯组且位于第一平面上的冷却液流道,所述出液口(20)和所述进液口(10)沿第一方向布设并分别靠近所述液冷板沿第一方向的左右两侧;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液流道包括总进液流道(30)和若干支流道,所述总进液流道(30)与所述进液口(10)连通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所述支流道均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连通所述总进液流道(30)的支进液流道,各所述支进液流道中包括第一支进液流道(411),所述第一支进液流道(411)所在的支流道为第一支流道(41),所述第一支流道(41)中包括第一跨越流道(412),所述第一跨越流道(412)与所述第一支进液流道(411)相连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的后部,所述第一跨越流道(412)至少穿过N

1个电芯组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N为大于1的正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进液流道(411)过液横截面积小于其他支进液流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是,各支进液流道还包括第二支进液流道(421)和若干第三支进液流道(431),所述第二支进液流道(421)所在流道为第二支流道(42),所述第三支进液流道(431)所在流道为第三支流道(43),所述第一支进液流道(411)和第二支进液流道(421)分别位于各第三支进液流道(431)沿第一方向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三支进液流道(431)过液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支进液流道(411)并小于第二支进液流道(42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液流道还包括与总出液口(20)连通的总出液流道(50);各所述支流道均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连通所述总出液流道(50)的支出液流道,每个支流道中的支出液流道位于其支进液流道沿第一方向的左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板,其特征是,各支出液流道中包括若干沿第一方向布设的第一支出液流道(413)、第二支出液流道(423)和若干沿第一方向布设的第三支出液流道(433),各第一支出液流道(413)与所述第一跨越流道(412)相连,所述第二支出液流道(423)与第二支进液流道(421)连通,所述第三支出液流道(433)的数量与第三支进液流道(431)的数量相等,各第三支出液流道(433)与各第三支进液流道(431)一一对应连通;所述第一跨越流道(412)位于各第三支出液流道(433)沿第二方向的后部并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峰吴其贤倪泽联赵晓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