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乙烯聚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负载法,将活性中心负载于已成型的无机惰性载体上如氯化镁,硅胶,氧化铝等,能够得到颗粒均匀和较好颗粒形态的催化剂,但催化剂活性偏低。(2)溶解析出制备方法,是将镁化合物或镁化合物的络合物溶解后重新析出,控制一定的生成条件,制备类球形的Ti
‑
MgCl2催化剂,。
[0003]中国专利CN1158136A、CN1958620A、CN1229092A、CN1299375A、CN1795213A,美国专利US3787384A、US4148754A、US4173547A、US4508843A,涉及的方法中所得催化剂颗粒形态不够理想,分布较宽甚至多峰分布,不利于聚合装置长周期平稳运行。
[0004]在专利CN1229092A中,由于在合成该催化剂时需采用苯酐等有机物作为助析出剂以促进沉淀的析出,并需要加入大量的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烯烃催化剂,包括以下组分的混合物和/或反应产物:(1)介孔材料、(2)镁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3)有机溶剂、(4)卤化试剂,其中,所述介孔材料为具有二维六方孔道结构的硅系介孔材料,其平均孔径为4
‑
15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50
‑
650m2/g、孔体积为0.5
‑
1.5mL/g、平均粒径为0.5
‑
1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选自式Mg(OR1)
m
X
12
‑
m
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1选自C2~C
20
的烃基或C3~C
20
的环烃基、优选为C2~C
10
的烷基,X1选自卤素、优选为氯元素,0≤m≤2;和/或,所述钛化合物选自式Ti(OR2)
n
X
24
‑
n
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2选自C2~C
20
的烃基或C3~C
20
的环烃基、优选为C2~C
10
的烷基,X2选自卤素、优选为氯元素,0<n≤4;和/或,所述有机溶剂为给电子体溶剂,所述给电子体溶剂选自脂族族羧酸的烷基酯、芳香羧酸的烷基酯、脂族醚和环醚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卤化试剂选自R
3a
MX
3b
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M选自铝或硅,X3选自卤素,R3选自C2~C
20
的烃基、C2~C
20
的烃氧基、C3~C
20
的环烃基、C3~C
20
的环烃氧基、C6~C
20
的芳族基团中的一种,a=0、1、2或3,b=1、2、3或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镁化合物中每摩尔镁计,所述钛化合物的用量为0.1~20摩尔,和/或,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0.01~100摩尔,和/或,所述卤化试剂的用量为0.1~50摩尔;和/或,基于镁化合物中每克镁元素计,所述介孔材料载体的重量为1
‑
50g,优选为2
‑
20g。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聚烯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中进一步任选地含有有机环氧化合物,优选地,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选自环氧烷烃、卤素取代环氧烷烃、烯烃取代环氧烷烃、二烯烃二环氧化物、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以所述镁化合物中每摩尔镁计,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的用量为0.1~10摩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烯烃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催化剂的平均孔径为4
‑
15nm,比表面积为520
‑
600m2/g,孔体积为0.6
‑
1.4mL/g,平均粒径为1
‑
20μm,粒径分布值为1.7
‑
1.8。7.一种聚烯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聚烯烃催化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所述镁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和任选的所述有机环氧化合物混合,反应得到前驱体溶液;(2)将所述前驱体溶液与所述介孔材料混合,得到悬浮液;(3)向所述悬浮液中加入卤化试剂,经反应得到待喷浆料;(4)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所述聚烯烃催化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5~100℃,优选40~80℃下进行;更优选地,反应直至得到透明溶液;和/或,
步骤(2)于0~100℃下进行0.5~10小时,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新平,苟清强,郭子芳,李秉毅,王如恩,黄廷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