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泥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7908 阅读:4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泥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煤泥浮选捕收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煤油和/或轻柴油20%-50%,主乳化剂1%-5%,辅助乳化剂0.006%-0.015%,余量为水;其中,所述主乳化剂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与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混合物,所述主乳化剂的HLB值在12.8-14.3之间;所述辅助乳化剂选自下述1)或2),所述1)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2)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质量比1∶0.5-2混合得到的混合物。该煤泥浮选捕收剂的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在浮精产率、尾煤灰份均有改善的前提下,节油率可达40-60%。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捕收剂应用于浮选煤泥中,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采煤机械化的发展,原煤中的煤泥含量日益增加,同时用户和社会各方面要 求进一步提高精煤质量,改善煤泥水处理方法,减轻环境污染,使浮选在选煤中的作用日趋 重要。浮选是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实现分选的。煤的结构复杂,各部分的 显微组分不同,煤粒表面的性质也不均一,大部分为非极性区域,部分为极性区域。煤泥浮 选过程中通常要加入非极性的中性烃类油,如煤油和轻柴油等作为捕收剂吸附于煤的表面 形成油膜,增强煤表面的疏水性,使其牢固地粘附在气泡表面形成矿化气泡沫,进而与亲水 的矸石等杂质分离,从而达到分选的目的。 烃类油是一种疏水性的物质,在水中分散度差,只能以液滴(> 1mm)的形式存在, 而浮选的煤粒粒径在0. 5mm以下,一方面较大的油滴会被细小的煤粒过量吸附,提前浮出 造成浪费,而粗煤粒在浮选过程中因为药剂不足,浮选选择性较差,损失在尾煤中,尾煤灰 分较低;另一方面,油滴在被煤粒吸附的同时会一并将煤泥表面的细泥覆盖,导致错浮物较 多,精煤灰分升高。因此,提高烃类油在矿浆中的分散度,是提高药效、改善现有捕收剂性 能、减少捕收剂用量、降低煤炭浮选成本的一种重要途径。 烃类油乳化后,油滴的粒径在0. lmm以下,油滴数目增多,油滴与煤粒表面接触的 概率增大,从而可提高浮选速度和选择性、降低药剂使用量,提高精煤质量。乳化油中,油滴 与水的相界面上定向排列着乳化剂分子,当油滴与煤粒发生接触时,油滴表面上的乳化剂 分子能促进包裹着的烃类油在煤粒表面上扩散、覆盖,以致整个煤粒表面疏水性增强,提高 药剂的浮选活性,增强煤粒在气泡表面上的附着性。使用乳化捕收剂还可以减少外排尾矿 水的含油量,有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该捕收剂可以改善烃类 油对精煤的选择性,提高浮选效果,节约浮选成本。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煤泥浮选捕收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煤油和/或轻柴油20% _50%,主乳化剂1% _5%,辅助乳化剂0. 006% -0. 15%,余量为水; 其中,所述主乳化剂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类)与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类)的混合物,所述主乳化剂的HLB值在12. 8-14. 3之间; 所述辅助乳化剂选自下述1)或2),所述1)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2)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质量比1 : 0.5-2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所述煤泥浮选捕收剂的组成中煤油和/或轻柴油的含量具体可为25% -45%、25% -35%、35% -45% ;主乳化剂的含量具体可为1% -2%、2% -4%、4% -5% ;辅助乳化剂的含量具体可为0. 006% -0. 03%、0. 03% -0. 075%、0. 075% -0. 15%。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选自下述至少一种吐温80、吐温85、吐温20、 吐温40、吐温60 ;所述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选自下述至少一种司盘80、司盘20、司盘40、 司盘60、司盘85。 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轻柴油由直馏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柴油和焦化柴油等组分调合而成,可选择10号、0号、-10号、-20号的轻柴油。 上述煤泥浮选捕收剂可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步骤如下 将所述辅助乳化剂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 _10%的辅助乳化剂的水溶液,待用; 将所述主乳化剂加入到煤油和/或轻柴油中,混合均匀后加入上述辅助乳化剂的水溶液,使所述煤油和/或轻柴油搅拌至发稠,然后继续搅拌至溶液不溅且无响声时,加少量水,以100-500rpm的搅拌速率搅拌即形成初乳,接着加水至足量搅拌均匀形成乳白色的水包油型乳化油,即为本专利技术的煤泥浮选捕收剂。 本专利技术针对煤泥浮选中采用中性烃类油作为捕收剂,药剂消耗量大、浮选效果差、 外排尾矿水含油量高的问题,以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类)、脱水山梨醇脂肪 酸酯(司盘类)为主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副乳化剂,制 备得到了轻柴油和/或煤油的乳化油。该乳化油的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在浮精产率、 尾煤灰份均有改善的前提下,节油率可达40-60%。将本专利技术的捕收剂应用于浮选煤泥中, 有利于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制备煤泥浮选捕收剂的方法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 不局限于此。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制备煤泥浮选捕收剂 将吐温80和司盘80以4 : 1 (m/m,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得混合乳化剂(HLB值为 12. 9),在1000kg煤油中加入50kg上述混合乳化剂,搅拌至均匀混合。以100rmp的搅拌速 率,边搅拌边加入质量含量为5%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水溶液30kg至发稠,当搅拌不溅 且无响声时,加少量水(约100kg),迅速搅拌(搅拌速率300rpm)即形成稠厚的初乳。搅 拌,加水至所需浓度,得乳白色的乳化煤油。该乳化油稳定,反复暴晒、冷冻,均未见分层、破 乳等现象,室温下放置3个月未见分层。 实施例2、制备煤泥浮选捕收剂 将吐温20和司盘80以4 : l(m : m,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得混合乳化剂(HLB值 为14. 2),在1000kg煤油中加入100kg上述混合乳化剂,搅拌至均匀混合。以100rmp的搅 拌速率,边搅拌边加入质量含量为1 %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30kg左右至发稠,当搅 拌不溅且无响声时,加少量水(约100kg),迅速搅拌(搅拌速率300rpm)即形成稠厚的初 乳。搅拌,加水至所需浓度,得乳白色的乳化煤油。该乳化油稳定,反复暴晒、冷冻,均未见 分层、破乳等现象,室温下放置3个月未见分层。 实施例3、制备煤泥浮选捕收剂 将吐温40和司盘80以4 : 1 (m : m,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得混合乳化剂(HLB值4为13. 3),在1000kg煤油中加入80kg混合乳化剂,搅拌至均匀混合。以lOOrmp的搅拌速率, 边搅拌边加入质量含量为5%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质量比为 1 : 1的混合物的水溶液20kg左右至发稠,当搅拌不溅且无响声时,加少量水(约100kg), 迅速搅拌(搅拌速率300rpm)即形成稠厚的初乳,搅拌,加水至所需浓度,得乳白色的乳化 煤油。该乳化油稳定,反复暴晒、冷冻,均未见分层、破乳等现象,室温下放置3个月未见分 层。 实施例4、制备煤泥浮选捕收剂 将吐温80和司盘80以7 : 1 (m : m,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得混合乳化剂(HLB值 为13. 8),在1000kg煤油中加入75kg混合乳化剂,搅拌至均匀混合。以100rmp的搅拌速 率,边搅拌边加入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25kg左右至发稠,当搅拌不溅且无响声 时,加少量水(100kg左右),迅速搅拌(搅拌速率300rpm)即形成稠厚的初乳,搅拌,加水至 加水至所需浓度,得乳白色的乳化煤油。该乳化油稳定,反复暴晒、冷冻,均未见分层、破乳 等现象,室温下放置3个月未见分层。 实施例5、制备煤泥浮选捕收剂 将吐温60和司盘80以4 : 1 (m : m,质量比)的比例混合得混合乳化剂(HLB值 为12. 8),在1000kg煤油中加入80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泥浮选捕收剂,由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煤油和/或轻柴油20%-50%,主乳化剂1%-5%,辅助乳化剂0.006%-0.15%,余量为水;其中,所述主乳化剂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与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混合物,所述主乳化剂的HLB值在12.8-14.3之间;所述辅助乳化剂选自下述1)或2),所述1)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所述2)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质量比1∶0.5-2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青平段海龙吕靖刘继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