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反射膜结构及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18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反射膜结构,包括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以及线偏光片,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由单片聚合物基材拉伸而成,经拉伸的聚合物基材具有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面内相位差值Re(450)以及面内相位差值Re(550),其中Rth(550)介于0纳米及25纳米之间,Re(450)/Re(550)介于0.7及0.95之间;线偏光片设置于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的一侧。在此抗反射结构中,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Nz系数为0.5,单张的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即可实现传统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搭配大视角补偿膜的效果,因此抗反射结构具有减薄且可达到所需光学效能的优点。达到所需光学效能的优点。达到所需光学效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反射膜结构及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反射膜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的抗反射膜结构及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

技术介绍

[0002]在光学显示器中,通常通过使用相位延迟膜来对光线的相位差进行修正,以改善光学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举例而言,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 Display)中,金属电极容易反射环境中的自然光而导致其对比度降低,故在出光面上通常会贴合由线偏光板及相位延迟膜所构成的圆偏光板,此圆偏光板可作为抗反射膜,以修正经反射的自然光的相位差而使得所述自然光无法由出光面射出,进而改善自然光反射的问题。
[0003]然而,习知圆偏光板中的相位延迟膜通常以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及大视角补偿膜作为架构,其中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例如为两片式聚合物层贴合而成,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厚度约为36微米以上,而大视角补偿膜为使用正C板(nx=ny<nz),其厚度约为3微米以上,正C板设置于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的一侧,以借由正C板提供相位延迟膜的大视角补偿。此种需设置有正C板的相位延迟膜,在制程工艺上较为繁琐,且厚度较厚,耐候性与信赖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反射膜结构及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其中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兼具有减薄的优势以及更为稳定的耐候性与信赖性,进而使得整个抗反射膜结构具有厚度薄且光学品质佳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反射膜结构包括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以及线偏光片。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由单片聚合物基材拉伸而成,经拉伸的单片聚合物基材具有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面内相位差值Re(450)以及面内相位差值Re(550),其中Rth(550)介于0纳米及25纳米之间,Re(450)/Re(550)介于0.7及0.95之间;线偏光片设置于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的一侧。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单片聚合物基材为单片碳酸聚酯(Polycarbonate,PC)系材料原膜。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为2.1纳米。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Re(450)/Re(550)为0.82。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面内相位差值Re(550)介于125纳米及150纳米之间。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经拉伸的单片聚合物基材具有面内相位差值Re(650),Re(650)/Re(550)介于1.01及1.1之间。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Re(650)/Re(550)为1.06。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的厚度介于20及36微
米之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Nz系数为0.5。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抗反射膜结构更包含感压胶,感压胶设置于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及线偏光片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由单片聚合物基材拉伸而成,经拉伸的单片聚合物基材具有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面内相位差值Re(450)以及面内相位差值Re(550),其中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介于0纳米及25纳米之间,Re(450)/Re(550)介于0.7及0.95之间。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反射膜结构中,通过单片聚合物基材拉伸后所实现的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Nz系数为0.5,且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550)介于0纳米及25纳米之间,在不需使用传统大视角补偿膜的前提下,单张逆分散补偿膜即可实现四分之一波长延迟膜搭配大视角补偿膜的效果,且单张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的厚度可薄化到20至36微米之间,具有减薄且可达所需光学效能的优点。
[0017]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抗反射膜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波长(λ)与Re(λ)/Re(550)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及符号的定义如下所述。
[0021]⑴
折射率(nx、ny、nz):nx是面内的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是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是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0022]⑵
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Rth(λ)是23℃下的由波长为λ纳米(nm)的光测定得到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例如,Rth(550)是23℃下的由波长为550nm的光测定得到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在将层(膜)的厚度设为d(nm)时,Rth(λ)通过式:Rth(λ)=[(nx+ny)/2

nz]xd而求出。
[0023]⑶
面内相位差值(Re):Re(λ)是23℃下的由波长为λnm的光测定得到的面内相位差值。例如,Re(550)是23℃下的由波长为550nm的光测定得到的面内相位差值。在将层(膜)的厚度设为d(nm)时,Re(λ)通过式:Re(λ)=(nx

ny)
×
d而求出。
[0024]⑷
Nz系数:Nz系数通过Nz=(nx

nz)/(nx

ny)而求出。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抗反射膜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如图所示,抗反射膜结构10包括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12及线偏光片14,其中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12是由单片聚合物基材16拉伸而成,经拉伸的单片聚合物基材16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介于0纳米及25纳米之间,且面内相位差值Re(450)及面内相位差值Re(550)的比值Re(450)/Re(550)介于0.7及0.95之间;又线偏光片14设置于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12的一侧。于一实施例中,抗反射膜结构10更包含感压胶18,感压胶18设置于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
膜12及线偏光片14之间。
[0026]其中,单片聚合物基材16例如为单片碳酸聚酯(Polycarbonate,PC)系材料原膜,经拉伸后的单片聚合物基材16的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例如为介于0至5纳米之间、5.1至10纳米之间、10.1至15纳米之间、15.1至20纳米之间、及20.1至25纳米之间,其中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较佳者为2.1纳米。又拉伸后的单片聚合物基材16的Re(450)/Re(550)较佳者为0.82,其中面内相位差值Re(550)介于125纳米及150纳米之间,面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由单片聚合物基材拉伸而成,经拉伸的所述单片聚合物基材具有一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一面内相位差值Re(450)以及一面内相位差值Re(550),其中所述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介于0纳米及25纳米之间,Re(450)/Re(550)介于0.7及0.95之间;以及一线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具逆波长分散特性的补偿膜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聚合物基材为单片碳酸聚酯系材料原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550)为2.1纳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e(450)/Re(550)为0.8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内相位差值Re(550)介于125纳米及150纳米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经拉伸的所述单片聚合物基材具有一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