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反射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509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一种抗反射膜结构,适于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抗反射膜结构包含四分之一波长(λ/4)相位差补偿膜、二分之一波长(λ/2)相位差补偿膜及线偏光片。λ/4相位差补偿膜及λ/2相位差补偿膜具正波长分散性。λ/4相位差补偿膜及λ/2相位差补偿膜的其中的一个是正A板,其中的另一个是负A板,其中λ/4相位差补偿膜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λ/2相位差补偿膜设置于λ/4相位差补偿膜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一侧,线偏光片设置于λ/2相位差补偿膜远离λ/4相位差补偿膜的一侧。正A板及负A板的叠设具有λ/4的逆波长分散及视角补偿特性,此抗反射膜结构具有满足大视角广波域的特性且产品良率较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反射膜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抗反射膜结构。


技术介绍

1、一般常用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器需要在线偏光片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之间搭配大视角广波域的四分之一波长(λ/4)补偿膜,以补偿正视角与大视角漏光导致对比下降,环境光下可读性不佳,及黑画面不够黑的问题。

2、传统大视角广波域补偿膜主要是由正a板(a-plate)加上正c板(c-plate)组成;其中正a板为逆波长分散的λ/4补偿膜(qwf),而正c板作为大视角补偿膜,其平面内相位差值(r0)需要尽量小,最好r0小于10,其厚度方向相位差值(rth)需与正a板作搭配,以补偿大视角。然而,目前一片式λ/4补偿膜的逆分散正a板为特殊材料,有较为昂贵、逆分散特性离理想逆分散特性较远的问题;而正c板一般为液晶涂布制程制造,也有制程良率较差,可靠度不佳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反射膜结构,可以同时满足大视角广波域的特性且产品良率较高。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反射膜结构,适于应用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抗反射膜结构包含四分之一波长(λ/4)相位差补偿膜、二分之一波长(λ/2)相位差补偿膜及线偏光片。λ/4相位差补偿膜具正波长分散性,选自正a板和负a板其中的一种,λ/4相位差补偿膜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λ/2相位差补偿膜具正波长分散性,选自正a板和负a板其中的另一种,λ/2波长相位差补偿膜设置于λ/4相位差补偿膜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一侧;线偏光片设置于λ/2相位差补偿膜远离λ/4相位差补偿膜的一侧。

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λ/2相位差补偿膜具有第一光轴角度,λ/4相位差补偿膜具有第二光轴角度,且第一光轴角度与第二光轴角度不相同。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光轴角度介于10°及20°之间,且第二光轴角度介于70°及80°之间,或者第一光轴角度介于70°及80°之间,且第二光轴角度介于10°及20°之间。

4、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λ/4相位差补偿膜的平面内相位差值(r0)介于90纳米及140纳米之间,λ/2相位差补偿膜的平面内相位差值(r0)介于180纳米及280纳米之间。

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抗反射膜结构更包括多个光学胶层,分别设置于λ/4相位差补偿膜及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之间、λ/4相位差补偿膜及λ/2相位差补偿膜之间、以及λ/2相位差补偿膜及线偏光片之间。

6、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学胶层选自光学透明胶(oca)层、液态透明光学胶(loca)层及感压型黏胶(psa)层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正a板具有第一厚度方向相位差值,负a板具有第二厚度方向相位差值,第一厚度方向相位差值与第二厚度方向相位差值相加的总和小于10。

8、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正a板与负a板各自的厚度介于10微米(μm)至40微米之间。

9、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相互叠设的正a板及负a板具四分之一波长的逆波长分散性,且反射率介于0.5%及2.0%之间。

10、本技术结合正a板和负a板形成双层的大视角广波域补偿膜,并与线偏光片组成抗反射膜结构,其中,正a板和负a板设置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线偏光片之间。

1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反射膜结构,适于应用在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反射膜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具有一第一光轴角度,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具有一第二光轴角度,且所述第一光轴角度与所述第二光轴角度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角度介于10°及20°之间,且所述第二光轴角度介于70°及80°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角度介于70°及80°之间且所述第二光轴角度介于10°及2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的一平面内相位差值介于90纳米及140纳米之间,所述二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的一平面内相位差值介于180纳米及280纳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反射膜结构更包含多个光学胶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及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之间、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及所述二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之间、以及所述二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及所述线偏光片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层选自光学透明胶层、液态透明光学胶层及感压型黏胶层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A板具有一第一厚度方向相位差值,所述负A板具有一第二厚度方向相位差值,所述第一厚度方向相位差值与所述第二厚度方向相位差值相加的总和小于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A板与所述负A板各自的厚度介于10微米至40微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相互叠设的所述正A板及所述负A板具有四分之一波长的逆波长分散性,且搭配线偏光片及应用在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可使反射率介于0.5%及2.0%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反射膜结构,适于应用在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反射膜结构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具有一第一光轴角度,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具有一第二光轴角度,且所述第一光轴角度与所述第二光轴角度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角度介于10°及20°之间,且所述第二光轴角度介于70°及80°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轴角度介于70°及80°之间且所述第二光轴角度介于10°及2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的一平面内相位差值介于90纳米及140纳米之间,所述二分之一波长相位差补偿膜的一平面内相位差值介于180纳米及280纳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反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反射膜结构更包含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锐敏王耀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龙华光电薄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