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4712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环氧树脂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固性树脂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mini LED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其相比于液晶显示屏(LCD)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饱和度等优点,显示效果与OLED显示器相当,且可组合成大型显示装备,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目前,mini LED主要往大屏显示方向发展,但大屏mini LED封装问题较多,难以实现规模化,因此对封装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尤其是要求封装胶具有良好的透光率和热稳定,及耐黄变、尺寸稳定性等。
[0003]常见的mini LED封装胶主要有环氧树脂体系、有机硅树脂体系以及紫外固化丙烯酸胶体系等。有机硅封装胶由于体系问题,和LED环氧基板的附着力较差,气密性不佳,容易渗透水汽导致折射率变化。环氧封装胶因为其良好的浸润性以及与基板的较高结合力,在LED封装领域接受度更高。普通的环氧封装胶是由固化剂、环氧树脂、促进剂、稀释剂、填料及其它助剂构成,其固化过程中收缩应力较大,因此,制品的耐黄变性、尺寸稳定性、冷热冲击性能较差。为了克服该技术难题,技术人员通过添加纳米无机粉体以改善以上缺陷,如中国专利CN104312513A、CN114437655A、CN115353846A等均有涉及。但由于无机粉体和环氧树脂胶是非均相体系,添加后胶液由于折射率差异会变成乳白色状液体,同时未改性的纳米无机粉体加入后会形成相界面的微裂纹,固化物的吸水性及冷热冲击性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且透过率会大幅降低,雾度提高,添加纳米粉体的胶水也会因为粉体的高比表面积产生触变性,流动性变得极差,不适合高精度点胶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双组份热固性树脂使用时形成环氧AB胶,呈无色透明液体,固化物无微裂纹,折射率及雾度良好,冷热冲击性能优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按重量份数计,
[0006]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环氧树脂80

90份、扩链剂1

15份、纳米二氧化硅1

10份、硅烷偶联剂0.5

3份、催化剂A 0.2

2份;
[0007]其中,硅烷偶联剂为巯基硅烷偶联剂或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0008]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脂环族酸酐60

95份、多元醇1

40份、聚醚胺0

40份、催化剂B 0.2

2份。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双组份热固性树脂,采用A组分和B组分,A组分中通过特定的硅烷偶联剂(巯基硅烷偶联剂或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处理纳米二氧化硅,然后再与环氧树脂相容,纳米粉体和树脂形成均相体系,得到低雾度、高透明度纳米粉
体改性的A组份,B组分中通过多元醇和/或聚醚胺改性的脂环族酸酐预聚物,二者配合,不会因为纳米粉体的触变效应而粘度升高,胶水流动性良好,粘度不受搅拌速率的影响,固化物无微裂纹,折射率及雾度良好,冷热冲击性能优异。
[0010]示例地,A组分的制备原料中,环氧树脂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80份、82份、84份、86份、88份、90份;扩链剂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1份、3份、5份、7份、9份、11份、13份、15份;纳米二氧化硅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硅烷偶联剂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催化剂A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0.2份、0.5份、1份、1.5份、2份。
[0011]示例地,B组分的制备原料中,脂环族酸酐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60份、65份、70份、75份、80份、85份、90份、95份;多元醇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1

20份,20

40份,10

30份,比如可为但不限于1份、5份、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聚醚胺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0份,1

20份,20

40份,10

30份,比如可为但不限于1份、5份、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催化剂B的含量可为但不限于0.2份、0.5份、1份、1.5份、2份。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环氧树脂选自脂肪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氢化环氧树脂、液体双酚A环氧树脂、液体双酚F环氧树脂、海因环氧树脂和液体酚醛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扩链剂选自双酚A、双酚S、聚醚胺和脂环族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D50值为10

45nm,示例地,粒径D50值可为但不限于10nm、20nm、30nm、45nm。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纳米二氧化硅采用溶剂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作为示例地,采用乙醇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或采用丙酮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进一步地,纳米二氧化硅溶液的用量为1

10份,示例地,可为但不限于1份、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催化剂A选自季铵盐、吡啶衍生物、咪唑和膦腈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B选自季铵盐、吡啶衍生物、咪唑、膦腈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催化剂A与催化剂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脂环族酸酐选自甲基四氢苯酐、甲基六氢苯酐、六氢苯酐和甲基纳迪克酸酐中的至少一种。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元醇选自分子量为100

5000的聚醚多元醇、分子量为100

5000聚酯多元醇、脂肪族二元醇和甘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为100:(60

150),示例地,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比可为但不限于100:60,100:70,100:80,100:90,100:100,100:110,100:120,100:130,100:140,100:150。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聚醚胺的活性氢当量为40

1500g/eq。
[0021]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组份热固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22]制备A组分:
[0023](1)将纳米二氧化硅与溶剂混合,制得第一混合物;
[0024](2)将环氧树脂、扩链剂、催化剂投入反应容器中,加热搅拌,通入氮气,每隔30min取样测试25℃下的粘度,反应至粘度不再上升为止,反应结束后,得到第二混合物;
[0025](3)将第一混合物加入第二混合物中,再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A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环氧树脂80

90份、扩链剂1

15份、纳米二氧化硅1

10份、硅烷偶联剂0.5

3份、催化剂A0.2

2份;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巯基硅烷偶联剂或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B组分的制备原料,包括脂环族酸酐60

95份、多元醇1

40份、聚醚胺0

40份、催化剂B 0.2

2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选自脂肪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氢化环氧树脂、液体双酚A环氧树脂、液体双酚F环氧树脂、海因环氧树脂和液体酚醛环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选自双酚A、双酚S、聚醚胺和脂环族酸酐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A选自季铵盐、吡啶衍生物、咪唑和膦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催化剂B选自季铵盐、吡啶衍生物、咪唑、膦腈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脂环族酸酐选自甲基四氢苯酐、甲基六氢苯酐、六氢苯酐和甲基纳迪克酸酐中的至少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热固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选自分子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莹江文亮魏红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鼎泰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