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07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属于金属热处理领域,该退火工艺使用卧式退火炉进行卷铁芯退火;其中,所述卧式退火炉包括炉体、设置在所述炉体的进出口的炉门、设置所述炉体内部的底面和顶面的耐火层、设置在所述耐火层上的电阻带、设置在所述炉体上的真空度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真空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炉体外侧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的真空泵以及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的真空度传感器。该退火工艺采用卧式退火炉进行退火,退火炉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加热效率高、卷铁芯受热均匀、退火时间短,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可广泛适用于卷铁芯退火领域。用于卷铁芯退火领域。用于卷铁芯退火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热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能源越来越紧张和全球减少碳排放的要求,各国加紧研制和推进节能型变压器。三角立体卷铁心在节能降耗上具有显著优势,我国国家电网和南网配变招标上卷绕铁心的招标比例上升明显,近年来卷绕铁心配变招标比例已接近50%。
[0003]卷绕铁心制造过程中,硅钢片运输、剪切、卷绕环节都会产生应力,损耗会急剧升高,因此,铁心绕制完成后,必须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恢复硅钢片固有的电磁性,使磁路各处均无高磁阻存在,以降低空载损耗与励磁电流。退火炉、退火效果以及退火工艺成为各卷绕铁心生产厂家重点研究内容。
[0004]公开号CN10423287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卷铁芯退火炉,道轨设置在炉体的底部,并且穿出炉体的炉门侧,滚轮组件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架上,滚轮组件和道轨相配合,料台放置在升降组件的活动端上,升降组件固定连接在安装架上以便当安装架进入炉体后用于升降料台,料台基座设置在炉体的底部以便用于支承料台。主要通过结构改进,避免铁芯在退火完成后无法退出退火炉的现象,能够便捷地完成大型变压器卷铁芯的退火工作,属于传统退火工艺范畴,退火效率、节能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0005]公开号CN10469471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立体卷铁芯退火炉,包括冷却外壳、循环风扇、加热器、通过固定在冷却外壳内的加热室、水平滚轮组、放置在水平滚轮组上的托盘、设置在托盘顶面的立体卷铁芯支架,其中,冷却外壳的侧壁上设有面向托盘加热工位的电极,加热室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加热室入口,加热室入口上设有加热室入口挡板,冷却外壳的侧壁上设有与加热室入口对应的炉口,炉口上设置有炉门,加热室的四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可单独开闭的通风窗,加热室的底板上均匀有多个通气孔。可以满足非晶合金立体卷铁芯的退火要求,但在退火效开设率、节能方面也没有明显优势。
[0006]公开号为CN10193574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三角形卷铁芯变压器的卷铁芯退火处理方法,将铁芯的排列方式进行了更加合理的组合,采用三个完全相同的单框拼合成立体等边三角形铁芯,其特点在于,铁芯在拼合后的铁芯再经过拼装后进行退火处理,使得铁芯磁阻大大减小,内部应力、激磁电流和空载损耗显著降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三角形卷铁芯变压器铁芯的退火,是在真空退火炉内进行,立体三角形卷铁芯变压器铁芯的退火是在高温500

600℃、真空0.1

0.5MPa情况下,慢慢注入纯氮气体,经过2

3小时的保温后完成的。铁芯经过真空退火处理,消除了硅钢片运输、剪切、卷绕时产生的应力,恢复了硅钢片固有的电磁性,磁路各处均无高磁阻存在,故空载损耗与励磁电流均可大幅度下降。该退火方法三角卷铁心整体退火,且退火温度低,为保证铁心温度均匀,退火时间必定很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该退火工艺使用卧式退火炉进行卷铁芯退火;其中,所述卧式退火炉包括炉体、设置在所述炉体的进出口的炉门、设置所述炉体内部的底面和顶面的耐火层、设置在所述耐火层上的电阻带、设置在所述炉体上的真空度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真空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炉体外侧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的真空泵以及设置在所述炉体内部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的真空度传感器;
[0009]所述退火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00、将铁芯卷绕后进行捆扎,连续并排卧放在运输小车上,通过运输小车运入炉膛内;
[0011]S200、关闭炉门,控制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将真空度控制在

0.1~0.5MPa;
[0012]S300、控制电阻带以150~200℃/h的速度升温至600℃,保温30

60min;
[0013]S400、以30~50℃/h的速度升温至800℃,保温60~90min后,从800℃炉冷至400℃;
[0014]S500、出炉,空冷至室温。
[0015]优选的,所述卧式退火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内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的温度传感器。
[0016]优选的,所述电阻带呈蛇形排布在所述耐火层上,所述耐火层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电阻带的安装槽。
[0017]优选的,所述炉门与所述炉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
[0018]优选的,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所述运输小车移动的轨道。
[0019]优选的,所述炉体采用钢材料制成。
[0020]该退火工艺采用卧式退火炉进行退火,退火炉体积小、占地面积少,加热效率高、卷铁芯受热均匀、退火时间短,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可广泛适用于卷铁芯退火领域。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中的卧式退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中的卧式退火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炉体;2、炉门;3、耐火层;4、电阻带;5、真空泵;6、真空度传感器;7、密封结构;8、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如图1和图2所示,该退火工艺使用卧式退火炉
进行卷铁芯退火;其中,所述卧式退火炉包括炉体1、设置在所述炉体1的进出口的炉门2、设置所述炉体1内部的底面和顶面的耐火层3、设置在所述耐火层3上的电阻带4、设置在所述炉体1上的真空度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真空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炉体1外侧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的真空泵5以及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部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的真空度传感器6。其中,所述炉体1采用钢材料制成。为了方便进行炉温控制,所述卧式退火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的温度传感器。
[0027]所述退火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8]S100、将铁芯卷绕后进行捆扎,连续并排卧放在运输小车上,通过运输小车运入炉膛内;
[0029]S200、关闭炉门,控制真空泵5进行抽真空,将真空度控制在

0.1~0.5MPa;
[0030]S300、控制电阻带4以150~200℃/h的速度升温至600℃,保温30

60min;
[0031]S400、以30~50℃/h的速度升温至800℃,保温60~90min后,从800℃炉冷至400℃;
[0032]S500、出炉,空冷至室温。
[0033]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炉膛内加热温度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铁芯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工艺使用卧式退火炉进行卷铁芯退火;其中,所述卧式退火炉包括炉体(1)、设置在所述炉体(1)的进出口的炉门(2)、设置所述炉体(1)内部的底面和顶面的耐火层(3)、设置在所述耐火层(3)上的电阻带(4)、设置在所述炉体(1)上的真空度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真空度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炉体(1)外侧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相连的真空泵(5)以及设置在所述炉体(1)内部且与所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相连的真空度传感器(6);所述退火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铁芯卷绕后进行捆扎,连续并排卧放在运输小车上,通过运输小车运入炉膛内;S200、关闭炉门,控制真空泵(5)进行抽真空,将真空度控制在

0.1~0.5MPa;S300、控制电阻带(4)以150~200℃/h的速度升温至600℃,保温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许世杰周闯沈浩李杰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极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