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965 阅读:171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枢纽器,其包含有一枢轴、一固定承架、一套设并固定于枢轴上第一限位垫片、一套设于枢轴上并与固定承架相互固定的第一定位件以及一套设并固定于枢轴上的第二定位件,其中第一限位垫片相邻于第一定位件的一侧成型有一限位凸决,第一定位件由其边缘径向延伸形成有一限位凸块,第一定位件与第二定位件通过第一定位件上的至少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件上与第一定位件的定位部凹凸配合的定位部相互卡合。基于上述结构,前述的枢纽器的第一定位件兼具定位以及限位功能,因而可在无需增加其它组件的使用之下,加强枢纽器限位的强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枢纽器,尤指一种设于电子装置的上盖与底座 间,用以使上盖可相对于底座枢转的枢纽器。
技术介绍
枢纽器一般具有一装设于一电子装置的上盖内的旋转承架以及一装 设于电子装置的底座内的固定承架,通过枢纽器使该电子装置的上盖可以相对于底座相互纟li转。依据电子产品使用上的需求以及功能的特异性,部分的电子装置,为 了避免上盖与底座之间的旋转角度过大,其枢纽器必须被设计具有一旋转 限位的功能,而现有技术的枢纽器的旋转定位的功能为主要透过设于 一 限 位垫片的 一 限位凸块以及设于固定承架对应于该限位垫片的限位凸块的 一限位凸块两者相互止挡,而达到旋转限位的功能。现有技术的枢纽器如欲增加其止挡的强度,则往往必须增加固定承架 以及限位垫片的数目,以增加产生止挡作用的位置数量来加强旋转限位的 强度,然此一情况之下,则必须增加枢纽器的枢轴轴长配合固定承架的增 加,如此将影响运用此一枢纽器的电子装置的空间利用,以及枢纽器的其 它组件则必须配合调整,而会增加枢纽器整体的组装过程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枢纽器的 缺点加以改良,将枢纽器的止挡功能从固定承架上转移到一第一定位件 上,如此无须增加枢纽器枢轴轴长,就可满足制程的方l更性以及一电子装 置空间利用的需求。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枢纽器,其包含有 一枢轴,其断面呈非圆形,枢轴具有一连接端及自由端;一固定承架,其套设于枢轴上并且能相对于枢轴转动; 一第一限位垫片,其套设并固定于枢轴上,第一限位垫片周缘径向延 伸成型有一扇型限位凸块;一第一定位件套设于枢轴上,并与固定承架相互固定,第一定位件由 其边缘径向延伸形成有一限位凸块,第一限位垫片的限位凸块受枢轴带动 旋转时可与第一定位件的限位凸块相靠抵,第 一定位件背向固定承架的一侧径向延伸形成有至少 一 定位部;一第二定位件套设并固定于枢轴上,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一定位件具有 定位部的一侧,第二定位件相邻于第一定位件的侧径向延伸成型有至少一 定位部,第二定位件的定位部对应于第一定位件的定位部,并与第一定位 件的定位部凹凸配合;以及一垫片组套设于枢轴上。在使用时,固定承架与电子装置的底座相互固定,而将枢轴或旋转承 架与电子装置的上盖相固定,当上盖相对于底座开启时,枢轴会带动第一 限位垫片旋转。当第 一限位垫片的限位凸块与第 一定位件的限位凸块相靠 抵时,枢轴的转动受到限制,使得旋转承架相对于固定承架的角度可以借 此被限定。基于上述结构,本技术的枢纽器的第 一定位件除具有定位功能 外,兼具有限定枢轴的转动角度的功能,借以达到限制旋转承架相对于固 定承架的角度的目的。本技术的枢纽器具有组装的过程方便与现有技 术相仿,然而枢轴轴长却无需额外增长,其止挡强度仍可相对提升,且枢 纽器组件变化幅度小,因而无须调整组件制程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2为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3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定位件与第一限位垫片的组合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端视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2及3所示,本技术包含有一枢轴10、 一旋转承架 20、 一固定承架30、 一第一限位垫片40、 一第一定位件50、 一第二定位 件60、 一垫片组70以及较佳地, 一第二限位垫片80。该枢轴10为一断面呈非圆形的杆体,枢轴10具相对的一连接端及自 由端,枢轴10的自由端上成型有螺紋部11。该旋转承架20与枢轴10的连接端相固定;较佳地,旋转承架20具 有复数突块21,旋转承架20的外径大于枢轴10外径,两者之间形成有 一侧面,所述的突块21设于旋转岸义架20连接枢轴10 —侧的侧面上且环 绕枢轴10。该固定承架30上设有一穿孔,以套设于枢轴10上,固定承架30能 相对于枢轴10转动,并且于固定承架30上贯穿成型有一定位孔31,以 及较佳地固定承架30上面对旋转承架的一侧上形成有一限位凸块32。该第一限位垫片40上设有一断面呈非圆形的穿孔,以套设于枢轴10 上并与枢轴10相互固定,进一步配合参考图4所示,第一限位垫片40 周缘径向延伸成型有一扇型限位凸块41。该第一定位件50上设有一穿孔,以套设于枢轴10上,并与固定承架 30相互固定;第一定位件50相对于固定承架30的定位孔31 —側轴向延 伸形成有一定位柱51,该定位柱51穿设并固定于固定承架30的定位孔 31内;第一定位件50与固定承架30之间夹设有该第一限位垫片40;第 一定位件50由其边缘径向延伸形成有一限位凸块52,较佳地,该限位凸 块52与该定位柱51相连接,当枢轴10带动第一限位垫片40转动时,第 一限位垫片40的限位凸块41会与第一定位件50的限位凸块52相靠4氐, 以限制枢轴10的旋转角度;第一定位件50背向固定承架30的一侧径向 延伸形成有至少一定位部53,较佳地,该定位部53为一由第一定位件50 背向固定承架30的 一侧的周舌彖径向延伸内凹形成的凹槽。该第二定位件60上设有一断面呈非圆形的穿孔,以套设并固定于枢 轴IO上并与枢轴IO相互固定,第二定位件60位于第一定位件50具有定 位部53的一侧,第二定位件60相邻于第一定位件50的侧径向延伸成型 有至少一定位部61,第二定位件60的定位部61对应于并与第一定位件 50的定位部53凹凸配合;较佳地,第二定位件60远离第一定位件50 — 侧接近边缘处延伸成型有两相对固定凸块62。该垫片组70套设于枢轴10上,垫片组70包含一定位垫片71、 一结 合垫片72、 一弹性组件73以及一固定件74。该定位垫片71上设有一断 面呈非圆形的穿孔,以套i殳并固定于枢轴10上位于;^走转承架20与固定承 架30之间,且相对于旋转承架20的一侧形成有复数对应于旋转承架20 的突块21的凹孔711;该结合垫片72上"i殳有一断面呈非圆形的穿孔,以 套设于枢轴10上,自端缘处径向内凹成型两相对缺槽,结合垫片72的缺 槽与第二定位件60的固定凸块62卡合,以通过结合垫片72增加第二定位件60与枢轴IO相互固定的效果。该弹性组件73套设于枢轴10上,用 以分別提供弹力加以紧迫各组件以及减少各组件间相对转动而产生的磨 耗;固定件74套设并固定于枢轴10的自由端,固定件74可为一螺帽以 螺合固定于枢轴10的螺紋部11上。该第二限位垫片80设有一断面呈非圓形的穿孔,借以套设并固定于 枢轴上,该第二限位垫片80位于固定承架30与旋转承架20之间;较佳 地,位于固定承架30与定位垫片71之间;该第二限位垫片80周缘径向 成型有一扇型限位凸块81。当枢轴10带动第二限位垫片80转动时,第 二限位垫片80的限位凸块81会与固定承架30上的限位凸块32相靠抵, 以限制枢轴10的旋转角度旋转。使用本技术时,将固定承架30与电子装置的底座相互固定,而 将枢轴10或旋转承架20与电子装置的上盖相固定,当上盖相对于底座开 启时,枢轴IO会带动第一限位垫片40、第二限位垫片80以及垫片組70 的定位垫片71、结合垫片72相对于固定承架30旋转。请配合参考图5所示,当第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枢轴,其具有一连接端及自由端; 一固定承架,其套设于枢轴上并且能相对于枢轴转动; 一第一限位垫片,其套设并固定于枢轴上,第一限位垫片周缘径向延伸成型有一扇型限位凸块; 一第一定位件套设于枢轴上,并与固定承架相互固定,第一定位件由其边缘径向延伸形成有一限位凸块,第一限位垫片的限位凸块受枢轴带动旋转时可与第一定位件的限位凸块相靠抵,第一定位件背向固定承架的一侧径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定位部; 一第二定位件套设并固定于枢轴上,第二定位件位于第一定位件具有定位部的一侧,第二定位件相邻于第一定位件的侧径向延伸内凹成型有至少一定位部,第二定位件的定位部对应于第一定位件的定位部,并与第一定位件的定位部凹凸配合;以及 一垫片组套设于枢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柏全
申请(专利权)人:欣日兴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1月16日 22:40
    指重要的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也指重要的地点或事物关键之处。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