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583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进料机构;所属主体机构上配合有旋转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密封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活化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检修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出料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固定机构;进料机构可以以一定速率向主体机构内输送原料;旋转机构通过旋转使原料受热均匀;密封装置防止烟气在非绝对密封的炉体向环境泄漏;活化机构将炭灰原料活化为高品质活性碳;检修机构可以方便维修炉体;出料机构可以将活化后的活性炭排出炉体;固定机构将炉体安全固定,保证稳定运行、安全生产。生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质活化炉
,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具有含碳量高、热值低的特点,将其进行热解气化可以获得热解可燃气体和碳灰。热解可燃气体可以用来作为燃料,供工业使用,但是碳灰很难分离处理,无法用于工业生产。但是通过活化反应可以将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生的碳灰活化成高品质活性碳,加工成活性碳产品。
[0003]然而,现有的生物质碳灰活化炉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损失较大,极大影响了生物质碳灰活化炉的热利用效率。同时现有的生物质碳灰活化炉一般需要独立热源供热,造成资源浪费。并且由于一般的生物质活化炉的密封处理不到位,容易造成热量的散失,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危害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进料机构;所属主体机构上配合有旋转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密封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活化机构;所诉主体机构上配合有检修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出料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上配合有固定机构;
[0006]所述主体机构左右两端通过螺钉以及密封机构完成密封,所述主体机构上端开口为活化机构及检修机构,所述主体机构下端连接固定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右端连接旋转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左端连接出料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左端连接进料机构。
[0007]具体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左端连接进料机构,所述内筒布置于外筒内部,所述外筒左右两端通过密封螺栓连接外筒端盖,所述外筒外部为保温层。
[0008]具体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进料电机,所述进料电机通过轴连接螺旋轴,所述螺旋轴位于进料套筒内部,所述进料套筒左上端开口为螺旋进料口,所述进料套筒右端为螺旋出料口,所述螺旋出料口通过螺钉连接旋转机构。
[0009]具体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旋转电机底座上,所述旋转电机通过轴传动连接旋转主动轮,所述旋转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旋转从动轮,所述旋转从动轮通过齿轮连接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固定于内筒上,所述内筒上还连接两个滑轮槽,所述滑轮槽连接滑轮。
[0010]具体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销,所述密封销连接在外筒端盖上,所述外筒端盖于外筒用密封螺栓连接,且连接处放置有密封垫块。
[0011]具体的,所述活化机构包括烟气进口,所述烟气进口布置在炉体外筒的左上方,烟气出口布置在炉体外筒的右下方,检修机构位于炉体的正上方,由检修口和检修端盖组成,所述检修口和检修端盖由螺栓固定。
[0012]具体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出料口,出料口布置在内筒的右下方,内筒的右端为内筒端盖,内筒端盖通过螺栓与内筒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布置在炉体外筒的下方,所述固定支架下端连接固定底座,设置有螺纹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在进行碳灰活化时,通过打开余热烟气通往活化炉的开关,开启进料电机,开启旋转电机的操作,使碳灰原料进入到进料套筒,再进入到内筒中进行活化反应,最后从出料口排处炉体。即:在进料电机和旋转电机启动前,先打开余热烟气通往碳灰活化炉的阀门,余热烟气从烟气进口进入到外筒中,对炉体进行预加热,再从烟气出口排出炉体。碳灰活化炉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启动进料电机和旋转电机,碳灰原料从螺旋进料口进入进料套筒,在螺旋轴的作用下,从螺旋出料口排出进料套筒,进入到内筒,在旋转电机带动内筒旋转的作用下,碳灰原料缓缓向右运动,进入到外筒范围内开始在余热烟气的作用下发生活化反应,生成高品质活性炭,最后高品质活性炭通过出料口排出炉体,收集排出的活性炭,便可以制作高品质活性炭产品。
[0015](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此装置的外筒与外筒端盖是通过螺栓连接的,容易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通过密封销和外筒端盖连接,在端盖密封时,密封销会通过挡住密封缝隙来实现密封效果,并且还通过密封垫块加强密封,最后通过使用密封螺栓,连接外筒和外筒端盖,实现自密封效果。外筒外侧以及内筒接触空气的部分也将全部添加保温层,防止热量散失以及防止出现工人烫伤等危险事故。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进料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密封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主体机构;101、内筒;102、外筒;103、外筒端盖;104、保温层;105、内筒端盖;2、进料机构;201、进料电机;202、螺旋轴;203、进料套筒;204、螺旋进料口;205、螺旋出料口;3、旋转机构;301、旋转电机;302、旋转主动轮;303、皮带;304、旋转从动轮;305、旋转齿轮;306、滑轮槽;307、滑轮;308、旋转电机底座;4、密封机构;401、密封垫块;402、密封销;403、密封螺栓;5、活化机构;501、烟气进口;502、烟气出口;6、检修机构;601、检修口;602、检修端盖;7、出料机构;701、出料口;8、固定机构;801、固定支架;802、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3]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机构1;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进料机构2;所属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旋转机构3;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密封机构4;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活化机构5;所诉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检修机构6;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出料机构7;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固定机构8;
[0024]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内筒101,所述内筒101左端连接进料机构2,所述内筒101布置于外筒102内部,所述外筒102左右两端通过密封螺栓403连接外筒端盖103,所述外筒102外部为保温层104。所述进料机构2包括进料电机201,所述进料电机201通过轴连接螺旋轴202,所述螺旋轴202位于进料套筒203内部,所述进料套筒203左上端开口为螺旋进料口204,所述进料套筒203右端为螺旋出料口205,所述螺旋出料口205通过螺钉连接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旋转电机301,所述旋转电机301固定在旋转电机底座308上,所述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烟气余热的自密封回转式炭灰活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机构(1);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进料机构(2);所属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旋转机构(3);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密封机构(4);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活化机构(5);所诉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检修机构(6);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出料机构(7);所述主体机构(1)上配合有固定机构(8);所述主体机构(1)左右两端通过螺钉以及密封机构(4)完成密封,所述主体机构(1)上端开口为活化机构(5)及检修机构(6),所述主体机构(1)下端连接固定机构(8),所述主体机构(1)右端连接旋转机构(3),所述主体机构(1)左端连接出料机构(7),所述旋转机构(3)左端连接进料机构(2);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内筒(101),所述内筒(101)左端连接进料机构(2),所述内筒(101)布置于外筒(102)内部,所述外筒(102)左右两端通过密封螺栓(403)连接外筒端盖(103),所述外筒(102)外部为保温层(104);所述进料机构(2)包括进料电机(201),所述进料电机(201)通过轴连接螺旋轴(202),所述螺旋轴(202)位于进料套筒(203)内部,所述进料套筒(203)左上端开口为螺旋进料口(204),所述进料套筒(203)右端为螺旋出料口(205),所述螺旋出料口(205)通过螺钉连接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小萍王发辉陈国艳赵宇刘习羽邓发涛董振江刘宪生符勇朱倩楠刘洪峰孟庆水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建博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