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57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胶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IPCC09J7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及其制备工艺。所述微发泡胶膜包括三层结构:中间层为PVDC或EVOH膜,上下层为POE胶膜;所述POE胶膜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烯烃弹性体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胶膜
,尤其涉及IPCC09J7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光伏胶膜是在光伏组件的封装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材料,是光伏组件的部分材料之一。胶膜粘结光伏电池片、光伏玻璃和组件,主要作用是保护电池片,并将其封装成可以输出直流电的光伏组件。传统的光伏胶膜是以EVA(乙烯

醋酸乙烯酯)聚合物为基本材料制成,但是醋酸乙烯酯的化学结构具有极性,具有水汽透过率高、易水解老化等缺陷,在户外潮湿环境下,无法对光伏组件起到有效的保护,近年来POE(乙烯

辛烯聚合物)光伏胶膜呼之欲出。由于POE是全碳

碳和碳

氢结构,没有极性,水汽透过率低且不会水解老化,POE光伏胶膜的使用已然成为光伏产业的大势所趋。
[0003]CN202011015244.9公开了一种抗力学冲击的光伏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将特定原料的弹性体树脂、热熔热固型树脂和玻璃纤维混合,经流延、压花、定型处理,得到抗力学冲击的光伏胶膜。但该专利技术未解决光伏胶膜在温度变化下容易出现分层,从而降低水汽阻隔性能,不能满足光伏胶膜在严苛户外环境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所述微发泡胶膜包括三层结构:中间层为PVDC或EVOH膜,上下层为POE胶膜;所述POE胶膜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烯烃弹性体50

80份,乙烯基聚合物5

10份,发泡剂1

5份,填料5

10份,抗氧化助剂0.01

0.3份。
[0005]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熔指(GB3682

2000测定)为1

10g/10min,所述聚烯烃弹性体密度为0.850

0.885g/cm3。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熔指为1

5g/10min,所述聚烯烃弹性体密度为0.860

0.885g/cm3。
[0007]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熔指为1.1g/10min,所述聚烯烃弹性体密度为0.883g/cm3,品牌:北欧化工Plastomer,型号:Queo 8201。
[0008]所述乙烯基聚合物为极性改性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
[0009]基于本专利技术体系,通过引入极性改性聚乙烯,尤其是引入熔融指数为1.0

5.0g/10min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配合体系中的聚烯烃弹性体,与体系中的发泡剂、抗氧化助剂和填料实现良好的兼容,保证发泡胶莫的粘结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
[0010]优选的,所述乙烯基聚合物为极性改性聚乙烯,熔指(GB3682

2000测定)为1

5g/10min。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乙烯基聚合物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熔指为1

3g/10min。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乙烯基聚合物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熔指为2g/10min,购自南京飞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0013]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乙烯基聚合物的质量比为(8

10):1。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乙烯基聚合物的质量比为9:1。
[0015]所述发泡剂包括偶氮类化合物、亚硝酸系化合物、酰肼发泡剂、无机发泡剂、物理发泡剂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16]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酸胺、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羧酸钡、N,N'

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N,N'

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对甲苯磺酰肼、苯基磺酰肼、4,4

氧代双苯磺酰肼、碳酸氢钠、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
[0017]本申请人研究发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且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的质量比为1:(4

8)时,使发泡胶膜在受到温度、外力变化时,胶膜整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减少局部破坏的产生,保证发泡胶膜的缓冲性能和耐温性能,推测发泡胶膜的孔径大小和均一度影响胶膜的综合性能,基于本专利技术体系,通过采用质量比为1:(4

8)的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的发泡剂组合,尤其是采用中位粒径(D50)为7.0

9.0μm的偶氮二甲酰胺低温发泡剂配合平均粒度为12

14μm的4,4

氧代双苯磺酰肼,使制备得到的胶膜泡孔直径分布均匀且泡孔平均直径在0.02

0.03mm范围内,使发泡胶膜在受到温度、外力变化时,胶膜整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减少局部破坏的产生,保证发泡胶膜的缓冲性能和耐温性能。专利技术人分析原因可能为:通过控制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按质量比引入聚合物体系,组合后具有改善的发泡倍率和泡孔结构稳定性,尤其是控制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的粒径,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共同作用下,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在聚合物体系中均匀分散,形成细微、优质、均匀的气孔结构,且泡孔均匀地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有效地降低了由于泡孔并孔和富集导致的发泡胶粘结强度、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降低。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所述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的质量比为1:(4

8)。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CAS:123

77

3)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CAS:80

51

3),所述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的质量比为1:6。
[0020]所述交联剂包括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化碳酸异丙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1]优选的,所述交联剂包括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所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重量比为1:(1

2.2)。
[00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交联剂包括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所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泡胶膜包括三层结构:中间层为PVDC或EVOH膜,上下层为POE胶膜;所述POE胶膜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聚烯烃弹性体50

80份,乙烯基聚合物5

10份,发泡剂1

5份,填料5

10份,交联剂0.5

1.5份,交联助剂0.1

0.6份,抗氧化助剂0.01

0.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熔指为1

10g/10min,所述聚烯烃弹性体密度为0.850

0.885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乙烯基聚合物的质量比为(8

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用新型微发泡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所述偶氮二甲酰胺和4,4

氧代双苯磺酰肼的质量比为1:(4

8)。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书义焦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聚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