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44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在机壳的侧壁配设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侧设有容纳凹槽的导热板,导热板的容纳凹槽中设置有均温板,再在导热板的一侧设有散热鳍片组以组成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部分外露于机壳,以使热交换器可将机壳内部的热量传送至外部。该被动式散热装置,不需外加电源且可持续、稳定地对电子设备的机壳内部进行散热。(*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有许多电子通信设备在机箱内运行,这些设备运作时会产生热量, 这些累积聚集于该机箱的热量若不及时散出,将影响这些电子设备的可靠度和 使用寿命,因而在此方面业内人士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散热问题。请参照图1,为一般电子通信设备机箱散热方式的示意图。电子通信设备l在密闭的机箱2中,另有空调热交换器3夹设于该机箱2的壁面,且令该空调 热交换器3—半在机箱2内、 一半设于该机箱2外,在该机箱2内的电子通信 设备1运行产生热量时,可借由该空调热交换器3传导而并逸散至该机箱2夕卜, 借此可使该机箱2内的温度维持一定;另外,该机箱2内通常设有备用电池4, 以在停电时可为这些电子通信设备1供应电力而维持其运转。然而,该机箱2内的电子通信设备1通常为全天候的运行,因此,该空调 热交换器3也需全天候启动以提供散热功能;然而,由于该空调热交换器3需 外加电源才能运行,长年累月地使用该空调热交换器3将造成庞大的使用电量 及电费,另一方面,该空调热交换器3的尺寸并不小,当机箱2较小时,安装 该空调热交换器3来说相对过大;此外,停电时,该备用电池4虽然可让机箱 2内的电子通信设备1维持运行,却无法同时供应该空调热交换器3的电力, 此时则无法将机箱2内的热量散出。因此,如何对机箱进行散热且可节省电力及电费,并持续且稳定地为该机 箱提供散热,即为本技术所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可 节省庞大电力及电费,并可持续且稳定地对电子设备的机壳内部进行散热。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在机壳的側壁配设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导热板,该导热板的一侧设有容纳凹槽;均温板,设置于该导热板的容纳凹槽中,该均温板内部具有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以及散热鳍片组,安装在该导热板的任一侧上;其中,该热交换器部分外 露于该机壳,以使该热交换器可将该机壳内部的热传送至外部。本技术利用具有均温板的热交换器,以对机壳的内部进行散热,由于 本技术为被动式散热装置,不需外加电源且可持续、稳定地对机壳内部进 行散热,故可节省庞大电力及电费。附图说明图l为一般电子通信设备机箱散热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的组合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 电子通信设备2 机箱3 空调热交换器4 备用电池10 机壳11 容置口20 热交换器组 30 热交换器31 导热板 311 容纳凹槽32 均温板33 散热鳍片组 50 发热设备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 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请参照图2,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 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其即为对机壳10内部进行散热的热交换器组 20,该机壳IO设有容置口 11,而该热交换器组20设于该容置口 11中,且部 分的该热交换器组20外露于该机壳10。请参照图3及图4,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及组 合截面示意图。该热交换器组20可由连续堆叠的多个热交换器30而组成。该 热交换器30设有导热板31,该导热板31的一侧设有截面呈平底"U"字形的 容纳凹槽311,该容纳凹槽311中设置有均温板32,该均温板32内部具有工作 流体及毛细组织,其中,该均温板32设置于容纳凹槽311后,该均温板32的 顶面与该导热板31的顶面平齐,最后在该导热板31及该均温板32上安装铝挤 型的散热鳍片组33,以使该散热鳍片组33的底面与该导热板31与该均温板32 的表面相互贴附接触,其中,该散热鳍片组33也可安装在该导热板31的任一 侧上。本实施例中,该热交换器组20由两组热交换器30堆叠而成,最上方的热 交换器30再叠设有一组导热板31及均温板32,此外,本实施例中该导热板31 的顶面设有三道容纳凹槽311,而各容纳凹槽311中分别设有均温板32,实际 实施时,该热交换器30的组数、导热板31上的容纳凹槽311及均温板32的个 数可根据所需而调整。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的使用示意图。热交换器 30配设在机壳10的侧壁上。使用时,该热交换器组20设于机壳10的容置口 11中,且该热交换器组20部分设于机壳10内、部分外露于该机壳10,该机壳 10内设有发热设备50,该发热设备50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充斥于该机壳10 内,并使空气产生自然对流;当机壳10内的空气与本技术的热交换器组 20接触时,大部分的热量即传导至该导热板31及均温板32,借由该导热板31 及均温板32可将热量迅速地传导至大散热面积的散热鳍片组33上,最后,该 热量即从机壳10外的散热鳍片组33逸散至外部空间,借此方式以周而复始地 对该机壳IO的内部进行散热。因此,本技术利用具有均温板32的热交换器30,以对机壳10的内部 进行散热,由于本技术为被动式散热装置,不需外加电源且可持续、稳定 地对机壳10内部进行散热,因此可节省庞大电力及电费,使本技术发挥最 大的实用性与经济效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 范围,其它运用本技术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专 利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在机壳的侧壁配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包括导热板,该导热板的一侧设有容纳凹槽;均温板,设置于该导热板的容纳凹槽中,该均温板内部具有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以及散热鳍片组,安装在该导热板的任一侧上;其中,该热交换器部分外露于该机壳。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 的容纳凹槽横截面呈平底"U"字形。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 的顶面与该导热板的顶面平齐,且该散热鳍片组的底面与该导热板与该均温板 的表面相互贴附接触。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 片组为铝挤型散热鳍片组。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 侧壁设有多组该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连续堆叠形成热交换器组。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在机壳的侧壁配设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一侧设有容纳凹槽的导热板,导热板的容纳凹槽中设置有均温板,再在导热板的一侧设有散热鳍片组以组成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部分外露于机壳,以使热交换器可将机壳内部的热量传送至外部。该被动式散热装置,不需外加电源且可持续、稳定地对电子设备的机壳内部进行散热。文档编号F28D15/02GK201230435SQ200820128100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乔治麦尔, 孙建宏 申请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在机壳的侧壁配设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包括: 导热板,该导热板的一侧设有容纳凹槽; 均温板,设置于该导热板的容纳凹槽中,该均温板内部具有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以及 散热鳍片组,安装在该导热板 的任一侧上; 其中,该热交换器部分外露于该机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治麦尔孙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