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506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包括出风单元以及一侧出风单元铰接的风量调节单元,出风单元的出风板的出风区形成筛网式的出风孔,风量调节单元包括叠放在一起的第一孔板以及第二孔板,第一孔板的表面直线排列布置有多行第一风口,第二孔板的表面直线排列布置多行第二风口,布置于进风侧的所述第一孔板相对于出风侧的第二孔板在预定方向能相对移动以调节位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孔板上隔开相邻两行所述第一风口的非通风隔开区能挡在所述第二风口的进风侧,进而实现调节通过第二风口的风量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证套色车间喷漆室内的车辆两侧竖向风喷涂风速的同时,风量能减半,最大程度节能。最大程度节能。最大程度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喷涂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汽车外观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颜色越来越多样性,用于使车辆外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套色喷漆室在喷涂线领域中越发重要。套色喷漆室在对车辆表面处理时,需要在套色喷漆室的顶部送风,下部排风,通过稳定风速带走过喷漆雾。用于套色的喷漆室自下而下一股是由送风腔、喷涂区域、排风腔三部分组成,上经由顶部布置的送风腔送风,下经由底部布置的排风腔进行排风,保证喷涂区域有足够风速的沉降风带走过喷涂料,保证喷漆室内良好的喷涂环境。现有喷漆室送风技术中,主要是采用顶部布置的送风腔送风,其送风方向是顶部垂直向下输送,风速一致且采用在顶部形成整体的一个送风腔,这样导致送风量是冗余的,形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能使喷漆室的送风结构优化,使送风风量减半的同时也能满足车身周围风速要求。
[000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包括出风单元以及一侧所述出风单元铰接的风量调节单元,所述出风单元具有出风板,所述出风板的出风区形成筛网式的出风孔,所述风量调节单元包括叠放在一起的第一孔板以及第二孔板,所述第一孔板的表面直线排列布置有多行第一风口,所述第二孔板的表面直线排列布置多行第二风口,布置于进风侧的所述第一孔板相对于出风侧的第二孔板在预定方向能相对移动以调节位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孔板上隔开相邻两行所述第一风口的非通风隔开区能挡在所述第二风口的进风侧,进而实现调节通过第二风口的风量大小;使用状态下,所述风量调节单元旋转合上并扣在所述出风单元的出风区的进风侧,并由快锁装置锁紧。
[0006]每个所述第一风口由多个第一风孔间隔开形成,每个所述第二风口由多个第二风孔间隔开形成。
[0007]优选的,所述风量调节单元的出风侧设置有用于压紧布置在所述出风单元的出风区的进风侧的过滤单元的格栅状结构的压紧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孔板固定安装于一个固定边框内,所述固定边框与所述出风单元铰接连接,并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出风单元通过所述快锁装置锁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孔板的外周布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二孔板的连接边框,所述连接边框位于所述固定边框内,由所述固定边框包围,并与所述固定边框的内侧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孔板的进风侧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固定边框的进风侧的外侧端
面,固定所述第二孔板的所述连接边框的出风侧的外表面低于所述固定边框的出风侧的外侧端面。
[0011]优选的,所述压紧板的出风侧端与所述连接边框的出风侧端平齐。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孔板与第二孔板采用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孔板上设置有便于调节所述第一孔板的位置的长条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长条孔、第二孔板上的螺钉孔与第二孔板的出风侧布置的螺母连接实现将所述第一孔板与第二孔板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孔板的一侧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由所述第一孔板的一端延伸到相对端。
[0014]优选的,所述出风单元以及风量调节单元的整体呈矩形状结构,所述出风单元的外周进风侧布置有垂直于所述出风板的挡边。
[0015]本技术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针对套色车间喷漆室的送风进行了优化,保证套色车间喷漆室内的车辆两侧竖向风喷涂风速的同时,风量能减半,最大程度节能,从而降低投资。
[0016]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能将过滤装置以及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结合为一体,降低了送风设备高度,减少一次性投资,也便于后期维修维护;可以通过单元式结构拼凑,能使得送风腔大小不同,通过选取不同个数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对送风腔进行组装,提高了设备的互换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打开后(处于非使用状态下)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闭合后(处于使用状态下)俯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的风量调节单元的一个轴测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的风量调节单元的再一个轴测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的风量调节单元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的风量调节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的风量调节单元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的风量调节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如图1至图8所示,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包括出风单元1

2以及一侧所述出风单元通过铰接的风量调节单元1

1,所述出风单元具有出风板1.21,所述出风板的内侧形成的出风区形成筛网式的出风孔1.22,所述风量调节单元包括叠放在一起的第一孔板1.12
以及第二孔板1.11,所述第一孔板的表面直线排列布置有多行第一风口1.16,所述第二孔板的表面直线排列布置多行第二风口1.17,布置于进风侧的所述第一孔板相对于出风侧的第二孔板在预定方向能相对移动以调节位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孔板上隔开相邻两行所述第一风口的非通风隔开区能挡在所述第二风口的进风侧,进而实现调节通过第二风口的风量大小;另外,在使用状态下,所述风量调节单元能旋转合上并扣在所述出风单元的出风区的进风侧,并由快锁装置锁紧。
[0027]通过移动调节第一孔板的位置,可以实现有效控制进入第一孔板的第一出风口中后流出的风量,从而能有效控制进入第二孔的出风口中的风量的大小,从而实现了控制进入喷漆室的风量的大小,方便进行风量的调节,且由于所述第一孔板与第二孔板叠放布置,既可以调节风量,又能够通过出风板上放置的过滤单元过滤空气,从而可以有效降低通风腔的高度。
[0028]一些实施例下,所述出风单元1

2及风量调节单元1

1形成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拼装连接形成整体,如可以通过单元式结构拼凑,能使得送风腔大小不同,如通过选取不同个数的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对送风腔进行组装,提高了设备的互换性;能将过滤装置以及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结合为一体,降低了送风设备高度,减少一次性投资。
[0029]一些实施例下,每个所述第一风口由多个第一风孔间隔开形成,多个第一风孔直线间隔排列形成所述第一风口,每个所述第二风口由多个第二风孔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单元以及一侧所述出风单元铰接的风量调节单元,所述出风单元具有出风板,所述出风板的出风区形成筛网式的出风孔,所述风量调节单元包括叠放在一起的第一孔板以及第二孔板,所述第一孔板的表面直线排列布置有多行第一风口,所述第二孔板的表面直线排列布置多行第二风口,布置于进风侧的所述第一孔板相对于出风侧的第二孔板在预定方向能相对移动以调节位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孔板上隔开相邻两行所述第一风口的非通风隔开区能挡在所述第二风口的进风侧,进而实现调节通过第二风口的风量大小;使用状态下,所述风量调节单元旋转合上并扣在所述出风单元的出风区的进风侧,并由快锁装置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风口由多个第一风孔间隔开形成,每个所述第二风口由多个第二风孔间隔开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单元的出风侧设置有用于压紧布置在所述出风单元的出风区的进风侧的过滤单元的格栅状结构的压紧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喷涂线喷漆室顶部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板固定安装于一个固定边框内,所述固定边框与所述出风单元铰接连接,并在使用状态下与所述出风单元通过所述快锁装置锁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福吴崇和刘晓亮代继东马郡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