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纽扣连接器以及天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98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毛纽扣连接器,包括导体、外绝缘体、内绝缘体、毛纽扣,所述导体的一端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内为内安装孔,所述毛纽扣过渡连接所述内绝缘体内,所述内绝缘体的外部与所述导体的内安装孔过盈连接,所述内绝缘体沿轴线方向开设槽口,所述外绝缘体过盈配合连接在所述导体的筒状结构外部,所述槽口的径向截面呈台阶状。以及采用该毛纽扣连接器的天线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保证了毛纽扣能够垂直安装,满足天线模块低剖面的需求;且台阶状的槽口可以避免了开口处的电磁泄露;毛纽扣连接器前置安装,能够适应连接面翘曲的问题。能够适应连接面翘曲的问题。能够适应连接面翘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纽扣连接器以及天线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毛纽扣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相控阵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雷达性能、功能、体积和重量均提出越来越严苛的技术要求。目前,作为雷达的关键组成部分,有源阵列天线向着低剖面、轻量化、高集成、模块化等方向发展,常采用无源天线、T/R组件、射频、低频网络等各组成部分平铺式布局。其中,T/R组件与射频、低频网络等集成为多功能PCB板,实现有源阵列天线高集成化;无源天线与多功能PCB板之间采用连接器互联,这决定有源阵列天线的剖面高度和轻量化程度;多个天线单元、多功能板以及后端的电控单机、热控板等组成天线模块,实现有源阵列天线的模块化设计。
[0003]传统设计中,金属背腔式无源天线与多功能PCB板中连接器互联采用SMP或SSMP连接器插头、插座对接,两连接器之间通过电缆组件或者盲配互联,受连接器法兰结构与保证连接可靠的插针对插深度限制,一对连接器厚度至少15mm,造成天线模块剖面过高、重量过大。
[0004]毛纽扣作为性能可靠和先进的无焊垂向弹性互联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集成、低剖面、高密度、高可靠性的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毛纽扣连接器通过轴向端面与无源天线、PCB板对应区域接触,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
[0005]毛纽扣通常使用方法是金属背腔式低剖面天线模块中无源天线辐射面内匹配块设置光孔,毛纽扣间隙安装在光孔中,当天线模块中的所有天线单元均安装好毛纽扣后,多功能PCB板压装在无源天线上,通过紧固件连接,保证毛纽扣呈压缩态,确保毛纽扣的连接可靠性。
[0006]上述的毛纽扣安装方式虽然能实现天线模块的低剖面连接,但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毛纽扣与无源天线间隙安装时,无法保证毛纽扣的垂直安装,在压装多功能PCB板时,容易造成毛纽扣倾斜甚至折弯;其次,受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影响,多功能PCB板存在翘曲变形,导致天线模块中的各毛纽扣压缩程度不同,甚至出现部分毛纽扣未与PCB板压缩接触的现象,影响天线模块连接可靠度;再次,毛纽扣在无源天线与多功能PCB板间呈压缩态,对天线辐射面和PCB板均有膨胀力作用,该膨胀力与毛纽扣直径呈正相关,相对较弱的辐射面可能会造成局部形变,影响天线阵面平面度和天线电性能;最后,天线模块中个别毛纽扣出现故障时,需要拆除多功能PCB板,此时所有毛纽扣均回弹后处于自由态,更换故障毛纽扣后重新安装多功能PCB板,所有毛纽扣再次挤压处于压缩态,拆卸会造成毛纽扣二次损伤和寿命下降,并且该方式下毛纽扣更换周期长。如公告号:CN207853105U,公开一种毛纽扣连接器集成模块,包括集成板(5),所述集成板(5)包含有多路连接器,其中每个单路连接器包括下内导体(1)、上内导体(2)、毛纽扣(3)、绝缘子(4)、外壳(6),所述外壳(6)安装于集成板(5)的底部界面端,在集成板(8)上部尾端设有用于与相连接集成板之间精确定位的定位销(7),所述外壳(6)具有连接器标准界面,外壳(6)连接有绝缘子(4),绝缘子(4)包裹毛纽扣
(3),所述毛纽扣(3)底端连接有下内导体(1),上端连接有上内导体(2)。该专利中实施例毛纽扣连接是从天线后端安装进去,后端安装的弊端是天线模块内有多个毛纽扣组件,毛纽扣组件安装在天线与多功能板之间,当一路毛纽扣损坏,需要解开天线与多功能板之间的连接,暴露出所有的毛纽扣组件,更换后再螺钉连接天线和多功能板,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造成毛纽扣二次伤害。
[0007]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已构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毛纽扣在安装后,产生变形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毛纽扣连接器的连接方式无法适应PCB板翘曲等问题,使其可靠性低、适应性低的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11]毛纽扣连接器,包括导体、外绝缘体、内绝缘体、毛纽扣,所述导体的一端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内为内安装孔,所述毛纽扣过渡连接所述内绝缘体内,所述内绝缘体的外部与所述导体的内安装孔过盈连接,所述内绝缘体沿轴线方向开设槽口,所述外绝缘体过盈配合连接在所述导体的筒状结构外部,所述槽口的径向截面呈台阶状。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毛纽扣与内绝缘体过渡配合,降低毛纽扣的安装难度,然后内绝缘体与导体过盈安装,导体对内绝缘体产生挤压力,造成内绝缘体向内微收缩,保证安装后的毛纽扣不会脱落,内绝缘体与导体过盈安装时,具有台阶状开口的内绝缘体有一定向内收缩的空间,减少毛纽扣挤压变形,保证了毛纽扣能够垂直安装,满足天线模块低剖面的需求;且台阶状的槽口可以保证内绝缘体压缩前后,毛纽扣均不会从内绝缘体的槽口处挤出,与导体内壁面发生接触,避免了开口处的电磁泄露。
[0013]优选的,所述导体加热后,将所述毛纽扣与所述内绝缘体组装完成后安装到导体的内安装孔内,导体冷却后,所述导体的内安装孔与所述内绝缘体过盈配合。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导体加热后,内安装孔变大,再将所述毛纽扣与所述内绝缘体过渡连接完成后安装到导体的内安装孔内,导体冷却后,对内绝缘体进行挤压,内绝缘体因Z型槽口能够向内收缩,将毛纽扣紧紧连接,该安装方式简单、可靠。
[0015]优选的,所述槽口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三槽口位于所述第二槽口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三槽口位于所述内绝缘体的不同径线上,所述第一槽口贯穿所述内绝缘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三槽口贯穿所述内绝缘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内安装孔相通。
[0016]优选的,所述导体远离筒状结构的一端为螺纹段,螺纹段的外径大于筒状结构的外径。
[0017]导体设置螺纹段,可以与无源天线实现螺纹连接,避免现有技术中导体与无源天线间隙配合,造成PCB板压装后,毛纽扣产生倾斜甚至折弯的现象,螺纹连接,能够保证导体的垂直度,继而保证毛纽扣的垂直安装。
[0018]优选的,所述外绝缘体的端部、所述内绝缘体的端部以及所述筒状结构的端部齐
平。
[0019]优选的,所述毛纽扣的端部伸出所述导体端部。
[0020]本专利技术还公开采用上述毛纽扣连接器的天线模块,包括无源天线、PCB板,所述无源天线与所述PCB板连接后,多个毛纽扣连接器连接所述无源天线和所述PCB板,所述毛纽扣连接器从无源天线的前面穿过所述无源天线并与所述PCB板抵接。
[0021]本专利技术中,毛纽扣连接器从无源天线的前面安装,多个毛纽扣连接器之间相互独立,且毛纽扣连接器与无源天线和PCB板也是相互独立;当部分毛纽扣连接器损坏时,不需要解开无源天线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只需要从无源天线的前面替换损坏毛纽扣连接器即可;再者,每个毛纽扣为独立件,能够适配PCB板存在翘曲变形的问题。
[0022]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毛纽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外绝缘体、内绝缘体、毛纽扣,所述导体的一端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内为内安装孔,所述毛纽扣过渡连接所述内绝缘体内,所述内绝缘体的外部与所述导体的内安装孔过盈连接,所述内绝缘体沿轴线方向开设槽口,所述外绝缘体过盈配合连接在所述导体的筒状结构外部,所述槽口的径向截面呈台阶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纽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加热后,将所述毛纽扣与所述内绝缘体组装完成后安装到导体的内安装孔内,导体冷却后,所述导体的内安装孔与所述内绝缘体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纽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三槽口位于所述第二槽口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三槽口位于所述内绝缘体的不同径线上,所述第一槽口贯穿所述内绝缘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三槽口贯穿所述内绝缘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内安装孔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纽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远离筒状结构的一端为螺纹段,螺纹段的外径大于筒状结构的外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纽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体的端部、所述内绝缘体的端部以及所述筒状结构的端部齐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纽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洪肇斌张瑞江李加杨婷婷李正琦董好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