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信号的传递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426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射频信号的传递系统。该系统包括:本地端、远端以及自由空间链路;本地端,用于向远端发送第一飞秒脉冲激光、接收远端返回的第二飞秒脉冲激光以及将第二飞秒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和第一飞秒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进行拍频处理,得到自由空间链路的相位噪声的相位因子,并基于相位因子对第一飞秒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进行预补偿;远端,用于接收本地端发送的第一飞秒脉冲激光,并基于第一飞秒脉冲激光向本地端发送第二飞秒脉冲激光以及将第一飞秒脉冲激光转换为射频信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实现自由空间链路下的高精度射频传递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实现射频信号在自由空间链路的高精度传输的技术效果。术效果。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频信号的传递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时频传递
,尤其涉及一种射频信号的传递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精度时频信号比对与分发技术在卫星定位导航、深空组网、甚长基线相干探测以及基础物理学参数测量等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基于光纤的时频传递技术在测量精度与稳定度方面已趋于成熟,但该技术仅限在固定的光纤网络中进行传播,而对于动态目标、广域空间场景以及不便于铺设光纤的偏远地区,则需要建立灵活度更高的自由空间链路,以满足多种复杂场景下的高精度时频传递需求。
[0003]目前,自由空间时频传递技术主要分为光频传递、光载射频传递与光梳传递,其中,光频传递技术通常采用主动相位补偿的方式,在本地端拍频探测链路噪声并进行预补偿,进而在远端复现本地端的光频信号,实现高稳定度连续激光信号传递,该技术普遍具有频率传递稳定度高的优势,但该技术通常对链路所处环境要求较高;光载射频传递技术通常将本地端稳定的射频信号加载于连续激光载波,采用光电转换的方式探测得到链路的射频相位噪声,在本地端通过主动反馈控制或在远端通过混频的方式,消除链路相位噪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信号的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端、远端以及自由空间链路,所述本地端和所述远端分别设置在所述自由空间链路的两端,其中,飞秒脉冲激光作为射频信号的传输载体,所述飞秒脉冲激光包括第一飞秒脉冲激光和第二飞秒脉冲激光;所述本地端,用于向所述远端发送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接收所述远端返回的所述第二飞秒脉冲激光以及将所述第二飞秒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和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进行拍频处理,得到所述自由空间链路的相位噪声的相位因子,并基于所述相位因子对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进行预补偿;所述远端,用于接收所述本地端发送的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并基于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向所述本地端发送所述第二飞秒脉冲激光以及将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转换为所述射频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端包括第一飞秒光梳、第一光纤环形器、第一光纤拉伸器、第一光学终端、第一伺服控制器以及第一压电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一飞秒光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纤拉伸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纤拉伸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学终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学终端的第二端与所述自由空间链路连接,所述第一伺服控制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光纤拉伸器的第三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飞秒光梳生成的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经过所述第一光纤环形器、所述第一光纤拉伸器和所述第一光学终端后,发送至所述远端;以及所述第一伺服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和所述第一光纤拉伸器,调整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端包括原子钟,其中,所述原子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飞秒光梳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飞秒光梳生成的所述第一飞秒脉冲激光的重复频率直接锁定于所述原子钟的射频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端包括:第一光电探测器、频率合成器以及第一混频器,其中,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探测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原子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频率合成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伺服控制器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寒旭杨宏雷张升康葛军付洋赵伟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