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品加工后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23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品加工后的冷却结构,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力泵对涡流管的进气口充气,从而使涡流管的制冷端产生冷气并充入U形冷却槽的内部,并使气腔的内部充满冷气,从而对下模具进行降温,之后通过导热杆将冷却水箱内部的温度传导至U形冷却槽内部,从而对冷却水箱内部冷却水进行降温,之后通过水泵将冷却水传输至环形水仓的内部,并对上模具进行降温,即可将注塑品进行冷却降温,相比现有的通过风扇降温,本装置能充分且快速的对注塑品进行降温,提升冷却效率。提升冷却效率。提升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品加工后的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注塑品加工后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制品(Injection molding products)是指用注塑成型机把塑料加热塑化熔融,然后再注射到成型模具空腔内成型,经冷却降温,熔体固化后脱模,注塑成型机注射成型的制品。
[0003]注塑品在进行加工后通常需要对其模具进行冷却处理,从而使模具内部的熔融塑料进行成型,在进行冷却时通常会用到冷却结构,但现有的冷却结构在对其进行冷却时通常采用风扇进行散热,但风扇散热的方式无法快速均匀的与模具接触,且降温缓慢无法对模具内部的熔融塑料进行散热,从而导致冷却时间延长,造成工作效率降低,因并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0004]因此,需要对注塑品加工冷却结构进行设计改造,从而有效的防止其出现熔融塑料加工后降温缓慢无法对模具内部的熔融塑料进行散热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品加工后的冷却结构,具备能对注塑品充分冷却的优点,解决了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品加工后的冷却结构,包括加工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加工台(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所述顶板(3)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移动槽(26),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贯穿移动槽(26)并延伸至顶板(3)的顶部,所述加工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具(5),所述顶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具(6),所述顶板(3)的顶部设置有添加管(27),所述添加管(27)的顶部与上模具(6)连通,所述加工台(1)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冷却水箱(7),所述冷却水箱(7)内壁的内部开设有U形冷却槽(8),所述加工台(1)内部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压力泵(9),所述冷却水箱(7)的底部设置有涡流管(10),所述涡流管(10)的冷却端延伸至U形冷却槽(8)的内部,所述涡流管(10)的进气口与压力泵(9)通过气管连通,所述冷却水箱(7)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杆(11),所述导热杆(11)的两端均延伸至U形冷却槽(8)的内部,所述下模具(5)的内部开设有气腔(12),所述U形冷却槽(8)的左侧通过气管与气腔(12)连通,所述下模具(5)的右侧设置有泄压阀(13),所述泄压阀(13)与气腔(12)连通,所述加工台(1)内部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的进水端通过水管延伸至冷却水箱(7)的内部,所述支撑杆(4)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15),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治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晨辉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