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04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包括主管道、干燥桶、电机、过滤器、主箱体、集尘器、湿度传感器、加热器和管道消声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管道的上端设置集尘器,气流从主管道通过管道进入集尘器中,进入蜗壳进气机构对气流处理后流入到离心斗离心处理,在重力的作用下粉尘掉落到粉体桶中;通过在主箱体的右端设置加热器,气流由主管道流入到加热器中,加热管受热易热保持热量在加热器内,由对气流进行二次加温;通过在主管道的左后端设置管道消声器,气流由主箱体进入管道消声器中,共振腔使沿管道传播的某些频率声波,在突变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从而达到消声降音的目的。从而达到消声降音的目的。从而达到消声降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装置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余热回收装置是一种工业上用于回收过余热量的装置,将生产工艺中没有被有效利用的那部分热量进行回收利用。
[0003]公开号为CN201410583241.3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注塑机余热回收装置,但是此装置中公开的余热回收装置只是安装简易的集尘器,对气流中的粉尘处理过于粗糙,缺乏保温的装置对气流进行保温,使得气流在传输的过程中造成能量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包括主管道、干燥桶、电机、过滤器、主箱体、集尘器、湿度传感器、加热器和管道消声器,所述主管道安装于主箱体的前端左侧,所述过滤器安装于主箱体的左端,所述主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集尘器与主管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安装于主管道的顶部,所述加热器采用管道安装于主箱体的右端,所述管道消声器采用管道与主管道的左后端相连通,所述集尘器包括集尘器框架、粉体桶、离心斗、蜗壳进气机构、器盖、离心泵和桶门,所述集尘器框架与主管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尘器框架的内部下端设置有粉体桶,所述离心斗安装于粉体桶的顶部,所述离心斗与蜗壳进气机构的底部相固定,所述蜗壳进气机构的顶部内侧嵌入安装有离心泵,所述集尘器框架的顶部设置有器盖,所述桶门与粉体桶的左端底部铰链链接。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湿度传感器包括电热偶、传感器主体和安装卡扣,所述安装卡扣与主管道的顶部卡扣配合,所述传感器主体与安装卡扣的中部相固定,所述传感器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电热偶,采用电热偶能够检测气流湿度的变化,从而调整整个装置对气流进风量的调节。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器包括底座、加热器框架、进风口、加热管和固定隔板,所述加热器框架安装于主箱体的右端,所述底座设置于加热器框架的内部下端,所述进风口固定于加热器框架的右端,所述加热管安装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加热管贯穿于固定隔板的中部,进风口采用管道与主管道相连接,加热器能够保持气流温度,减少余热的流失。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道消声器包括共振腔、进风口一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一采用管道与过滤器的右端相连接,所述出风口的下端采用管道与主管道相连接,所述共振腔的顶部安装有进风口一,共振腔使沿管道传播的某些频率声波,在突变的界
面处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从而达到消声降音的目的。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蜗壳进气机构包括进气口、风速调整阀、出气口和蜗壳主体,所述蜗壳主体的顶部嵌入安装有离心泵,所述蜗壳主体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风速调整阀安装于进气口的内部,所述出气口设置于蜗壳主体的上端,蜗壳进气机构能增加或减少气流的进入,达到集尘的稳定。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离心斗的下端呈倒三角形分布,所述桶门采用卡扣结构与粉体桶的左端底部连接,倒三角形分布能让粉尘因为重力效果滑落到粉体桶中。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管设置有三个,所述固定隔板设置有三个,所述底座设置有三个,多个加热管能过较好的保温气流温度。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蜗壳主体呈蜗壳形状,所述风速调整阀与进气口的右端凹槽内滑动配合,风速调整阀的滑动能能增加或减少气流的进入,集尘效果明显。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离心斗的内表面的材料为氧化铝,吸附性好。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管的材料为气凝胶,吸收热量能力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中通过在主管道的上端设置集尘器,气流从主管道通过管道进入集尘器中,进入蜗壳进气机构对气流处理后流入到离心斗离心处理,在重力的作用下粉尘掉落到粉体桶中。
[0017]2、本技术中通过在主箱体的右端设置加热器,气流由主管道流入到加热器中,加热管受热易热保持热量在加热器内,由对气流进行二次加温。
[0018]3、本技术中通过在主管道的左后端设置管道消声器,气流由主箱体进入管道消声器中,共振腔使沿管道传播的某些频率声波,在突变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从而达到消声降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集尘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蜗壳进气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加热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湿度传感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管道消声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主管道

1、干燥桶

4、电机

6、过滤器

7、主箱体

9、集尘器

3、湿度传感器

2、加热器

5、管道消声器

8、集尘器框架

31、粉体桶

32、离心斗

33、蜗壳进气机构

34、器盖

35、离心泵

36、桶门

37、电热偶

21、传感器主体

22、安装卡扣

23、底座

51、加热器框架

52、进风口

53、加热管

54、固定隔板

55、共振腔

81、进风口一

82、出风口

83、进气口

341、风速调整阀

342、出气口

343、蜗壳主体

34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8]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包括主管道(1)、干燥桶(4)、电机(6)、过滤器(7)和主箱体(9),所述主管道(1)安装于主箱体(9)的前端左侧,所述过滤器(7)安装于主箱体(9)的左端,所述主箱体(9)的顶部设置有电机(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尘器(3)、湿度传感器(2)、加热器(5)和管道消声器(8),所述集尘器(3)与主管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2)安装于主管道(1)的顶部,所述加热器(5)采用管道安装于主箱体(9)的右端,所述管道消声器(8)采用管道与主管道(1)的左后端相连通,所述集尘器(3)包括集尘器框架(31)、粉体桶(32)、离心斗(33)、蜗壳进气机构(34)、器盖(35)、离心泵(36)和桶门(37),所述集尘器框架(31)与主管道(1)的底部相连通,所述集尘器框架(3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粉体桶(32),所述离心斗(33)安装于粉体桶(32)的顶部,所述离心斗(33)与蜗壳进气机构(34)的底部相固定,所述蜗壳进气机构(34)的顶部内侧嵌入安装有离心泵,所述集尘器框架(31)的顶部设置有器盖(35),所述桶门(37)与粉体桶(32)的左端底部铰链链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2)包括电热偶(21)、传感器主体(22)和安装卡扣(23),所述安装卡扣(23)与主管道(1)的顶部卡扣配合,所述传感器主体(22)与安装卡扣(23)的中部相固定,所述传感器主体(22)的底部设置有电热偶(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气流湿度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5)包括底座(51)、加热器框架(52)、进风口(53)、加热管(54)和固定隔板(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银山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