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栖的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装备防污损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陆两栖的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船舶、海上石油平台、航标、深远海机械化养殖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表面易被海洋生物附着污损,不仅降低船速、增加油耗和碳排放,且易加速金属结构腐蚀、堵塞管道,甚至造成严重危害。船舶要定期进坞,航标要用工程船运到维修厂,进行表面污损生物的清洗并重新涂装防污漆,耗时耗力且费用高。对于海中固定的平台装备而言,一旦原有防污漆失效,被污损表面难以进行大面积智能清洗及重新涂漆。近年来国内外研发的清洗机器人,仅能在规则表面上使用,且功能单一,导致装备表面清洗后极易被海洋生物重新附着,目前仅在大型船舶和钻油平台的规则表面作为一种辅助性防污手段,应用范围非常受限,如在我国大量的渔船、客船、快艇等船舶上无法应用。因此,急需一种适用于大曲率非规则壁面下稳定吸附的水陆两栖机器人,用于解决海洋装备离岸维护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陆两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的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2)及设置于底盘(2)上的水下机器人(1),其中,底盘(2)包括底盘框架(8)、永磁吸附组件(9)及两组行走执行机构,其中永磁吸附组件(9)设置于底盘框架(8)的底部,用于提供吸附力;两组行走执行机构分别设置于底盘框架(8)的两侧,用于在吸附表面上行走;水下机器人(1)用于在水下环境中实现六个自由度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的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机器人(1)包括水下机器人框架(5)及设置于水下机器人框架(5)上的浮力材(3)、控制舱组件(6)、电源舱组件(7)及多组推进器组件(4),其中多组推进器组件(4)用于实现空间六自由度的运动;控制舱组件(6)用于控制推进器组件(4),电源舱组件(7)为整个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提供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的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推进器组件(4)分别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布置,水平设置的所述推进器组件(4)用于控制移动平台的水平方向运动及偏航的自由度;垂直设置的所述推进器组件(4)用于控制移动平台的垂直方向运动及滚转的自由度,并提供在吸附表面的附加吸附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的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组件(4)包括推进器(41)、推进器安装转接板(42)及安装铰链,其中推进器(41)设置于推进器安装转接板(42)上,推进器安装转接板(42)通过安装铰链与所述水下机器人框架(5)连接,通过安装铰链能够调整所述推进器(41)的安装位置和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的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材(3)设置于所述水下机器人框架(5)的顶部,且所述浮力材(3)的中部设有穿线孔;所述控制舱组件(6)设置于所述水下机器人框架(5)的内部;所述电源舱组件(7)设置于所述水下机器人框架(5)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的可吸附机器人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舱组件(6)包括控制舱玻璃罩(61)、控制舱前端盖(62)、控制舱体(64)、控制模块、控制舱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云嘎,姜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