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357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高分子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比配料:以已内酰胺为母料、催化剂1.3克~1.5克/每公斤母料,固化剂3毫升~5毫升/每公斤母料;S2、活性料制备:母料已内酰胺计量投入熔融釜,熔融后计量加入二硫化钼和黑色分,二硫化钼为1.5克/每公斤母料、黑色粉为0.7克/每公斤母料;根据变径轮规格称取所需母料至反应釜,加入催化剂,插上温度感应器,连接抽真空装置;S3、根据变径轮规格,准备模具和轴;S4、将固化剂计量加入反应釜中,成型的变径轮出模;S5、内应力处理;S6、精加工。通过上述方案,极大的节约了加工材料和后续加工时间,且成型效率更高。成型效率更高。成型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制品
,特别是涉及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激光设备在切割加工领域的广泛使用,对于激光切割机的精确度、自动化程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切割机利用变径轮作为拖料支撑机构,解决因拖料支撑机构与管材不匹配造成切割精度降低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在生产变径轮时是通过尼龙粒料注塑成棒材后再进行切割、粗铣、精铣、钻孔等工序制造而成。但是,这种方式加工的变径轮加工成本高、产量低、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极大的节约了加工材料和后续加工时间,且成型效率更高。
[0005](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比配料:以已内酰胺为母料、催化剂1.3克~1.5克/每公斤母料,固化剂3毫升~5毫升/每公斤母料;S2、活性料制备:母料已内酰胺计量投入熔融釜,熔融后计量加入二硫化钼和黑色分;其中,二硫化钼为1.5克/每公斤母料、黑色粉为0.7克/每公斤母料,利用搅拌装置将熔融后的母料搅拌均匀;根据变径轮规格称取所需母料至反应釜,加入催化剂,插上温度感应器,连接抽真空装置;S3、根据变径轮规格,准备对应的模具和轴;S4、将固化剂计量加入反应釜中,摇晃反应釜20~30s后注入模具,静置15~30min后,打开模具使成型的变径轮出模;S5、内应力处理;S6、精加工。
[0006]优选的,在步骤S2中,连接抽真空装置后,加热反应釜至温度感应器所检测的温度达到145~155℃时,启动真空泵开始抽真空,其中,反应釜内真空压力为0.1MPa,抽真空15~30min后,关闭真空泵,移去真空装置。
[0007]优选的,在步骤S3中,选择的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有成型变径轮的模腔;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组导向组件;所述动模的一侧开设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连通所述模腔;在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温度的控温单元。
[0008]优选的,所述定模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加热孔,所述第一加热孔贯穿所述定模,所述第一加热孔位于所述模腔远离所述动模的外侧,且与所述模腔隔开;所述动模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加热孔,所述第二加热孔贯穿所述动模,所述第二加热孔位于所述模腔远离所述定模的外侧,且与所述模腔隔开;所述控温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孔内的第一加热管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孔内的第二加热管;所述定模外侧开设有第一检测孔,所述第一检测孔平行所述第一加热孔,所述第一加热孔为盲孔;在所述第一加热孔内设置有第一电热偶温度传感器;所述动模外侧开设有第二检测孔,所述第二检测孔平行所述第二加热孔,所述第二加热孔为盲孔,在所述第二加热孔内设置有第二电热偶温度传感器。
[0009]优选的,所述定模的外侧边上且位于靠近所述定模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动模的外侧边且靠近所述动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一对应;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包括位于第二安装槽内的安装部和伸出第二安装槽的导向部,所述定模和所述动模相互扣合时,所述导向部嵌合于所述导向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模腔的内壁上且位于相对远离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变径轮轮轴定位孔,所述变径轮轮轴定位孔位于变径轮的轴线方向。
[0011]优选的,将轴放置于烘箱内加热,加热至温度145摄氏度

155摄氏度之间;将所述模腔内层均匀涂抹脱模剂,利用变径轮轮轴定位孔将预热后的轴固定在模腔中间位置,通过气缸将定模和动模合紧,通过控温单元对模具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至150~160℃并保持。
[0012]优选的,在步骤S5中,将出模后的变径轮放置于恒温线进行保温,保温时间为60分钟

90分钟,温度为130摄氏度

160摄氏度;保温后放入水处理箱中浸煮,待水沸腾后开始计时,其中每公斤母料浸煮1小时,按照变径轮的投料量控制浸煮时间。
[0013]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或甲醇钠。
[0014]优选的,所述固化剂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列克纳胶,或者为甲苯二异氰酸酯和列克纳胶的混合物。
[0015](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避免了对尼龙粒料注塑成棒材,且避免了后期的切割、粗铣、精铣、钻孔等工序,通过模具直接成型的方式节约了大量粗加工材料,并节约了后续产品加工时间,节约了成本。同时缩减了成型工艺,成型效率更好,参量更高。
[0016]本方法通过以已内酰胺为母料,配合催化剂、固化剂、二硫化钼等材料,使成型的尼龙变径轮质更佳,使用寿命更长。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的特制的模具,在模具成型时,避免额外对模具进行加热,模具本身能够实现对自身温度的灵活调控,保证在模具内成型固化过程中,材料所处的模腔温度保持一致,在固化后,尼龙变径轮本身的性能更佳。
[0017]与此同时,通过设置的导向组件,在扣合后,能够起到限位效果,避免成型过程中定模和动模出现相对位移。与此同时,在成型后,由于导向组件的导向作用,能够保证二者分离时,不会对内侧成型的变径轮造成磕碰。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模具中突出加热孔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具中突出检测孔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模具中突出导向组件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模具中突出安装槽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100、定模;110、第一加热孔;120、第一检测孔;130、第一安装槽;200、动模;210、注料口;220、第二加热孔;230、第二检测孔;240、第二安装槽;300、模腔;310、变径轮轮轴定位孔;400、导向组件;410、第一导向块;411、第一导向槽;420、第二导向块;421、安装部;422、导向部;500、控温单元;510、第一加热管;520、第二加热管;530、第一电热偶温度传感器;540、第二电热偶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参见图1

图5,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比配料:以已内酰胺为母料、催化剂1.3克~1.5克/每公斤母料,固化剂3毫升~5毫升/每公斤母料。其中,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或甲醇钠。...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按重量比配料:以已内酰胺为母料、催化剂1.3克~1.5克/每公斤母料,固化剂3毫升~5毫升/每公斤母料;S2、活性料制备:母料已内酰胺计量投入熔融釜,熔融后计量加入二硫化钼和黑色分;其中,二硫化钼为1.5克/每公斤母料、黑色粉为0.7克/每公斤母料,利用搅拌装置将熔融后的母料搅拌均匀;根据变径轮规格称取所需母料至反应釜,加入催化剂,插上温度感应器,连接抽真空装置;S3、根据变径轮规格,准备对应的模具和轴;S4、将固化剂计量加入反应釜中,摇晃反应釜20~30s后注入模具,静置15~30min后,打开模具使成型的变径轮出模;S5、内应力处理;S6、精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连接抽真空装置后,加热反应釜至温度感应器所检测的温度达到145~155℃时,启动真空泵开始抽真空,其中,反应釜内真空压力为0.1MPa,抽真空15~30min后,关闭真空泵,移去真空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选择的模具包括定模(100)和动模(200);所述定模(100)和所述动模(200)相互靠近的一侧形成有成型变径轮的模腔(300);所述定模(100)和所述动模(200)的外侧间隔设置有多组导向组件(400);所述动模(200)的一侧开设有注料口(210),所述注料口(210)连通所述模腔(300);在所述定模(100)和所述动模(200)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定模(100)和所述动模(200)温度的控温单元(5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铸型尼龙变径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100)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加热孔(110),所述第一加热孔(110)贯穿所述定模(100),所述第一加热孔(110)位于所述模腔(300)远离所述动模(200)的外侧,且与所述模腔(300)隔开;所述动模(200)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二加热孔(220),所述第二加热孔(220)贯穿所述动模(200),所述第二加热孔(220)位于所述模腔(300)远离所述定模(100)的外侧,且与所述模腔(300)隔开;所述控温单元(50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加热孔(110)内的第一加热管(510)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加热孔(220)内的第二加热管(520);所述定模(100)外侧开设有第一检测孔(120),所述第一检测孔(120)平行所述第一加热孔(110),所述第一加热孔(110)为盲孔;在所述第一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霞梁宝淮赵文静冯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利德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