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工学双层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77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体工学双层枕,其包括:内部支撑层和外部舒适层,所述内部支撑层包括侧睡支撑部和仰睡支撑部,所述仰睡支撑部位于所述内部支撑层的中部,所述侧睡支撑部位于所述仰睡支撑部的两侧,所述外部舒适层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内部支撑层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外部舒适层包括侧睡舒适区和仰睡舒适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述内部支撑层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和抗压性能,用于对所述外部舒适层和人体头部进行支撑,能够提高枕头的使用寿命,所述外部舒适层与人体头部接触,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和柔软性能,所述内部支撑层和所述外部舒适层的表面与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相吻合,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又保护了颈部的正常生理曲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工学双层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枕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人体工学双层枕。

技术介绍

[0002]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的床上用品,由于一个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眠上,不正确的颈枕间距和承载能力会阻碍颈椎舒适的姿势,会刺激并导致颈部疼痛,选择一款辅助睡眠和起到调节良好睡眠姿势的枕头尤为重要。
[0003]仰卧姿势睡眠时,若头部压力小而分散,会减少头部压力感,提高舒适度,从而减少头部压力对头部血液供应的影响,侧卧姿势睡眠时,若枕头高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颈肩部疼痛。目前在枕头的设计、制作和应用方面,虽然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方形结构的枕头,但是目前市场上枕头的内填充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内填充物会发生屈服失去应有的支撑作用,导致枕头的舒适度降低,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体工学双层枕,其具有内外的双层结构,内层具有很好的支撑能力,外层具有很好的舒适度,并且枕头的表面符合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从而提高枕头的舒适度,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人体工学双层枕,其包括:内部支撑层和外部舒适层,所述内部支撑层包括侧睡支撑部和仰睡支撑部,所述仰睡支撑部位于所述内部支撑层的中部,所述侧睡支撑部位于所述仰睡支撑部的两侧,所述侧睡支撑部上表面的中部沿枕头长度方向上设有贯穿所述侧睡支撑部的第一凹陷,所述第一凹陷与人体侧睡时的侧脸相配合,所述侧睡支撑部朝向人体一侧的高度小于远离人体一侧的高度,所述仰睡支撑部上表面的中部沿枕头宽度方向上设有贯穿所述仰睡支撑部的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凹陷与人体仰睡时的颈部和后脑相配合,所述仰睡支撑部朝向人体一侧的高度小于远离人体一侧的高度,所述仰睡支撑部与两侧的所述侧睡支撑部的连接处设有过渡连接曲面;
[0006]所述外部舒适层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内部支撑层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外形与所述内部支撑层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外部舒适层包括侧睡舒适区和仰睡舒适区,所述仰睡舒适区位于所述外部舒适层的中部,所述仰睡舒适区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仰睡支撑部的上表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侧睡舒适区位于所述仰睡舒适区的两侧,所述侧睡舒适区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上表面的形状相匹配。
[0007]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侧睡支撑部的上表面包括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第二侧睡支撑曲面和第三侧睡支撑曲面,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一端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另一端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底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和所述第
三侧睡支撑曲面为向上凸起的曲面,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为向下凹陷的曲面。
[0008]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的高度,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的水平距离为200~220mm。
[0009]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侧睡支撑部底面的高度为40~60mm,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侧睡支撑部底面的高度为60~80mm。
[0010]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的最低点的高度为25~30mm,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的最低点的水平距离为118~122mm。
[0011]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仰睡支撑部包括第一仰睡支撑曲面和第二仰睡支撑曲面,所述第一仰睡支撑曲面的一侧与一个所述侧睡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仰睡支撑曲面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仰睡支撑曲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曲面的另一侧与另一所述侧睡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仰睡支撑曲面与所述第二仰睡支撑曲面的连接处向下凹陷。
[0012]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仰睡支撑曲面与所述第二仰睡支撑曲面的连接处向下凹陷的深度为20~30mm。
[0013]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仰睡支撑曲面和所述第二仰睡支撑曲面的中部沿枕头的长度方向设有凹陷,其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凹陷相配合。
[0014]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仰睡支撑曲面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仰睡支撑曲面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连接处均设有所述过渡连接曲面。
[0015]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侧睡舒适区包括第一侧睡舒适曲面、第二侧睡舒适曲面和第三侧睡舒适曲面,所述第二侧睡舒适曲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睡舒适曲面、所述第三侧睡舒适曲面连接,所述第一侧睡舒适曲面和所述第三侧睡舒适曲面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侧睡舒适区的两端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侧睡舒适曲面、所述第二侧睡舒适曲面、所述第三侧睡舒适曲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和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相匹配。
[0016]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第一侧睡舒适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的高度为35~40mm,所述第二侧睡舒适曲面的最低点到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的最低点的高度为35~40mm,所述第三侧睡舒适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第三侧睡舒适曲面的最高点的高度为35~40mm。
[0017]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仰睡舒适区包括第一仰睡舒适曲面和第二仰睡舒适曲面,所述第一仰睡舒适曲面的一侧与一个所述侧睡舒适区连接,所述第一仰睡舒适曲面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仰睡舒适曲面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仰睡舒适曲面的另一侧与另一所述侧睡舒适区连接,所述第一仰睡舒适曲面与所述第二仰睡舒适曲面的连接处向下凹陷,所述第一仰睡舒适曲面和所述第二仰睡舒适曲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仰睡支撑曲面、所述第二仰睡支撑曲面相匹配。
[0018]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内部支撑层上设有若干孔隙。
[0019]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外部舒适层在高度较高一侧的侧表面的
中部设有第三凹陷,所述第三凹陷用于人体仰睡时与肩颈部位相贴合,从而提高枕头的舒适度。
[0020]在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一示例中,所述内部支撑层包括男性内部支撑层和女性内部支撑层,所述外部舒适层包括男性外部舒适层和女性外部舒适层,所述男性内部支撑层与所述男性外部舒适层相配合,所述女性内部支撑层与所述女性外部舒适层相配合。
[0021]本专利技术人体工学双层枕的所述内部支撑层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和抗压性能,用于对所述外部舒适层和人体头部进行支撑,能够提高枕头的使用寿命,所述外部舒适层与人体头部接触,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和柔软性能,能够提高枕头的舒适度,所述内部支撑层和所述外部舒适层的表面与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相吻合,并且针对人体的仰睡睡姿和侧睡睡姿设置了不同的区域,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又保护了颈部的正常生理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工学双层枕,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支撑层,所述内部支撑层包括侧睡支撑部和仰睡支撑部,所述仰睡支撑部位于所述内部支撑层的中部,所述侧睡支撑部位于所述仰睡支撑部的两侧,所述侧睡支撑部上表面的中部沿枕头长度方向上设有贯穿所述侧睡支撑部的第一凹陷,所述第一凹陷与人体侧睡时的侧脸相配合,所述侧睡支撑部朝向人体一侧的高度小于远离人体一侧的高度,所述仰睡支撑部上表面的中部沿枕头宽度方向上设有贯穿所述仰睡支撑部的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凹陷与人体仰睡时的颈部和后脑相配合,所述仰睡支撑部朝向人体一侧的高度小于远离人体一侧的高度,所述仰睡支撑部与两侧的所述侧睡支撑部的连接处设有过渡连接曲面;外部舒适层,所述外部舒适层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内部支撑层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外形与所述内部支撑层的外形相匹配,所述外部舒适层包括侧睡舒适区和仰睡舒适区,所述仰睡舒适区位于所述外部舒适层的中部,所述仰睡舒适区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仰睡支撑部的上表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侧睡舒适区位于所述仰睡舒适区的两侧,所述侧睡舒适区的上表面的形状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上表面的形状相匹配。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人体工学双层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上表面包括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第二侧睡支撑曲面和第三侧睡支撑曲面,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一端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另一端与所述侧睡支撑部的底面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和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为向上凸起的曲面,所述第二侧睡支撑曲面为向下凹陷的曲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人体工学双层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的高度,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第三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的水平距离为200~220mm。4.如权利要求2所述人体工学双层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睡支撑曲面的最高点到所述侧睡支撑部底面的高度为40~60mm,所述第三侧睡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成波钱海洪张辉刘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罗莱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