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453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以贴附发热组件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结构是包括散热器及导热体,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多个散热片,所述基座的底部具有容置槽,而所述导热体是容设于所述基座的容置槽内,所述导热体的周缘上开设多个排气通道,由此,当所述导热座与基座的容置槽欲接合时,原本存于所述容置槽内物的空气受到所述导热体挤压,再由导热体周缘上所开设的排气通道导出,使导热体与基座的容置槽产生紧密接合,以提高其导热作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直接贴附于发热组件上的散热器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技术精密化的同时,电子装置所产生的作用热也越趋增大,而为了使电子装置能顺利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运作,因此适度的散热作用成了相当重要的一环。而为了有效提高电子装置的散热效能,最常见的手段便是将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器直接设置于发热组件上,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结构是包括散热器1a及导热柱2a,所述散热器1a具有底座12a,于底座12a的顶部具有多个散热片14a,另于底座12a的底部具有容置空间122a,而所述导热柱2a用以贴接于发热组件3a,是容设于所述底座12a的容置空间122a中,同时所述导热柱2a的截面积是与所述容置空间122a的截面积实质相同,使所述导热柱2a的周缘可与容置空间122a的周缘紧密接合,通过所述导热柱2a的高导热特性,迅速将发热组件3a所产生的作用热向上传导至散热器1a上,再经由多个散热片14a向外散逸,以达到其散热作用。然而,上述的散热器1a设计却存在着一个缺失,由于所述散热器1a与导热柱2a是采取利用密接的方式组成,因此将所述导热柱2a的直径设计大于或等于所述容置空间122a的直径,使所述导热柱2a置入所述容置空间122a后,导热柱2a的侧缘与容置空间122a紧密贴合并固定,但也就是采取密接固定的设计,使所述导热柱2a与容置空间122a接合的同时,存在于容置空间122a的空气则无处排出,使得所述导热柱2a的顶部无法与容置空间122a的顶缘完全贴合而形成间隙4a,直接削减其原本应有的传导及散热作用上,成为所述结构未尽理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通过在与散热器结合的导热体周缘上开设多个排气通道,当所述导热体欲与散热器的底部嵌入结合时,使滞留于散热器底部与导热体间的空气由所述排气通道排出,藉此让导热体与散热器紧密接合,以提高其导热及散热作用。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结构是包括散热器及导热体,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多个散热片,另所述基座的底部具有容置槽,另所述导热体贴附发热组件,是容设于所述基座的容置槽内,所述导热体的周缘上开设多个排气通道,藉此,当所述导热座与基座的容置槽欲接合时,原本存于所述容置槽内的空气受到所述导热体挤压,再由导热体周缘上所开设的排气通道导出,使导热体与基座的容置槽顶部产生紧密接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散热器1a;底座12a;容置空间122a;散热片14a;导热柱2a;发热组件3a;间隙4a。本技术散热器1;基座11;容置槽111;散热片12;导热体2;排气通道21;发热组件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分解图,本技术是包括散热器1及导热体2,其中所述散热器1具有基座11,所述基座11的顶部设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片12,且所述散热片12是与基座11一体构成,另于所述基座11的底部开设容置槽11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11的横截面是呈圆形;而所述导热体2用以贴接发热组件3,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2是圆柱体,由高导热的材质所制成,如铜材质,且所述导热体2是容设于所述基座11的容置槽111中,同时所述导热体2的横截面是与容置槽111的横截面相对应,又,所述导热体2周缘所围起的面积等于所述容置槽111的面积,使所述导热体2的侧缘可与容置槽111的侧缘相互紧密接合,另于导热体2的周缘上开设至少一个排气通道21(图式中为四个),所述排气通道21是呈凹槽形状,并贯穿所述导热体2的上下端面。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可看出,当导热体2欲置入所述基座11的容置槽111的过程中,在外力推挤导热体2进到容置槽111,所述导热体2亦同时向上推挤存留在容置槽111内部的空气,空气便会自导热体2周缘所开设的排气通道21向外流出(如图中箭头所示即为空气流动方向),使所述导热体2的顶部及侧缘能确定与基座11的容置槽111确实紧密贴合,如图4所示,因此通过所述导热体2的传导作用,便能迅速将所贴附的发热组件3所产生的作用热传至散热器1上,再由散热器1上的多个散热片12进行散热作用,以维持所述发热组件3在正常工作下运作,同时也让整个散热器1达到最佳的散热效率。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可看出,所述排气通道21的设置亦可开设于导热体2上的任一处,如本图所示,所述排气通道21是开设于导热体2的临近中央处位置(图式中为四个),且所述排气通道21是呈圆孔状,同时贯穿所述导热体2的上下两端面,而形成穿孔,亦可达到前段所述将容置槽111内的空气排出。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为较佳的实施实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若依本技术权利要求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下述的专利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用以提供发热组件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其上具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具有容置槽;导热体,贴附发热组件,且紧密接合于基座的容置槽内,另于导热体上开设至少一个排气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排气通道是开设于导热体的周缘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排气通道为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排气通道是开设于导热体临近中央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排气通道为穿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导热体为圆柱体。专利摘要一种用以贴附发热组件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结构是包括散热器及导热体,其中所述散热器具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多个散热片,所述基座的底部具有容置槽,而所述导热体是容设于所述基座的容置槽内,所述导热体的周缘上开设多个排气通道,由此,当所述导热座与基座的容置槽欲接合时,原本存于所述容置槽内物的空气受到所述导热体挤压,再由导热体周缘上所开设的排气通道导出,使导热体与基座的容置槽产生紧密接合,以提高其导热作用。文档编号G12B15/00GK2922406SQ20062012439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高维钧 申请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用以提供发热组件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其上具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具有容置槽;导热体,贴附发热组件,且紧密接合于基座的容置槽内,另于导热体上开设至少一个排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维钧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