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包括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地上钢筋加工及绑扎区、构件翻转区、构件存放区及空中吊装区,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包括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一浇筑区、构件蒸养区、第二浇筑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为多条流水线布局;所述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位于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的两端,为钢筋笼吊装、构件脱模、构件调转运行作业区,设纵横轨道,构件可通过第一、第二多功能转运区进入第一、第二浇筑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置的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及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地下与地上空间,无需单独建设地上厂房,投资成本较低,减少占地面积,布局紧凑,立体化生产。立体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构件
,具体为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占据未来装配式建设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对于部分施工项目,存在施工场地不足、工期要求较高等因素,超大、异型构件不便于在施工现场就地生产,预制装配式构件逐渐成为优选方案。然而,在大型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等过程中,浇筑、养护、堆放依然需要占用很大的场地面积,对厂房占地空间及布局要求比较高;其次,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成型过程周期较长,对模具的依赖时间久,也制约着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如何减少场地占用面积与节约空间、降低厂房投资,提高模具的周转效率、缩短构件的加工周期,提高产能与生产效率已成为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环节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0003]对比以下在先申请专利方案,申请号为201710293999.7,其采用了一种高层立体生产系统,过程中需要采用地上高层结构与垂直运输电梯、搬运车协同工作,与现有常见构件生产线工艺相比,其工厂造价较高,需要借助外界设施的助力比较大,更为关键的是,对于超大、异型、超重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及生产工艺,解决了目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包括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地上钢筋加工及绑扎区、构件翻转区、构件存放区及空中吊装区,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包括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一浇筑区、构件蒸养区、第二浇筑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为多条流水线布局;
[0006]所述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位于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的两端,为钢筋笼吊装、构件脱底模、构件调转运行作业区,设纵横轨道,构件可通过第一、第二多功能转运区进入第一、第二浇筑区;
[0007]所述第一浇筑区、第二浇筑区分别与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相邻,为地下隧道式,两边浇筑区上方预留地面浇筑口,通过自动浇筑料斗浇筑,浇筑口一侧设有第一通道门,浇筑区两侧墙固定有构件侧模。
[0008]进一步的,所述构件侧模外部安装高频振捣器,同时在侧模两端设置激光定位装置,当构件底模移动到浇筑位置时,激光定位装置确定侧模与底模相对位置后,两侧模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开合,控制系统可优选伺服系统控制伺服电机或液压传动系统控制侧模的开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构件蒸养区包括原位高温蒸养区、可调温保湿养护区;
[0010]原位高温蒸养区即为浇筑区,设置蒸汽装置、蒸汽输送管、蒸汽喷头、集水凹槽、第
二、第三通道门;
[0011]可调温保湿养护区设置集水凹槽、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喷淋装置及自动控制主机、第三通道门、喷淋水输送管道,喷淋水可为地下二次循环利用水,可调温保湿养护区采用“温度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构件芯部、表层预留的温度传感器,动态控制养护区内温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地上钢筋加工及绑扎区位于构件蒸养区上方;空中吊装区为大型龙门吊工作区,龙门吊横跨整个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生产中可沿生产线纵向滑动,移动吊装构件;构件翻转区及构件存放区均位于地上,方便后期构件外运。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门为遥控折叠可升降门,通过PLC控制系统远程控制,下方设置轨道,轨道两端设置升降杆,配备提升装置,可牵引轨道及第一通道门上下升降,调节原位高温蒸养区仓体大小;
[0014]所述第二、第三通道门为遥控卷帘门,其中第二通道门为双层拉伸铝板,夹层设置厚聚氨酯绝缘保温层,第三通道门为单层铝合金。
[0015]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凹槽纵断面带有一定坡度,可将喷淋水与蒸汽水二次回收至外部集水井,喷淋装置中喷淋头为旋转设置,能实现上下及左右180
°
范围喷射。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为地下露天开放式并设置有集水井,方便收集雨水、地表水,蒸汽冷凝水等。
[0017]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往复式单条生产线生产工艺与循环式多条生产线生产工艺,往复式单条生产线工艺主要流程为:
[0018]步骤1),钢筋绑扎:入场钢筋经地上钢筋加工及绑扎区加工并绑扎后预留吊装构件;
[0019]步骤2),吊装及安装预埋件:模台、底模进行纵横轨道,钢筋笼由空中吊装区中的龙门吊吊装至第一多功能转运区或第二多功能转运区,放入底模中进行安装固定,固定完成后安装预埋件;
[0020]步骤3),模具与构件定位:钢筋笼由第一多功能转运区进入第一浇筑区,当构件底模移动到浇筑位置时,激光定位装置确定侧模与底模相对位置后,两侧模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开合,模具定位误差范围
±
1mm;
[0021]步骤4),浇筑振捣:采用布料机进行混凝土浇筑;模具外部安装高频振捣器,高频振捣辅助浇筑密实;
[0022]步骤5),构件养护:浇筑完成后,第一通道门覆盖地面浇筑口,第二、第三通道门遥控自动下调,蒸汽装置开始工作,加热循环水,蒸汽输送管输送蒸汽至蒸汽喷头喷出高温水蒸气,对构件进行高温蒸汽养护,最快可实现6~10小时拆除侧模;拆除侧模后,第三通道门遥控升起,构件进入可调温保湿养护区动态温控养护,养护初期喷淋水输送管道运送加热水至喷淋装置喷洒热水养护,利用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温度传感器确保构件内外温差不大于20
°
,中后期构件自然降温后淋冷水养护;
[0023]步骤6),构件经18h~24h可调温保湿养护结束后,于第二多功能转运区通过龙门吊吊装至构件翻转区,将构件180
°
翻转后放至地上构件存放区存放,清理底模后,可由原生产线通道反向经钢筋绑扎、吊装及安装预埋件、模具与构件定位后经第二浇筑区浇筑振捣、原位高温蒸养,继而经可调温保湿养护区养护,至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等待后续吊装、翻转、
堆放;或者直接通过原生产线通道返回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等待后续生产。
[0024]进一步的,循环式多条生产线生产工艺主要流程生产步骤与往复式单条生产线工艺相同,区别在于,步骤(6),底模清理后,原生产线可继续正向生产,底模由其他生产线通道直接返回,或通过其他生产线反向进行钢筋绑扎、吊装及安装预埋件、模具与构件定位后经第二浇筑区浇筑振捣、原位蒸养,继而经可调温保湿养护区养护,至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等待后续吊装、翻转、堆放。
[0025]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所设置的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及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地下与地上空间,无需单独建设地上厂房,投资成本较低,减少占地面积,布局紧凑,立体化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包括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地上钢筋加工及绑扎区、构件翻转区、构件存放区及空中吊装区,其特征在于,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包括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一浇筑区、构件蒸养区、第二浇筑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为多条流水线布局;所述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位于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的两端,为钢筋笼吊装、构件脱底模、构件调转运行作业区,设纵横轨道,构件可通过第一、第二多功能转运区进入第一、第二浇筑区;所述第一浇筑区、第二浇筑区分别与第一多功能转运区、第二多功能转运区相邻,为地下隧道式,两边浇筑区上方预留地面浇筑口,通过自动浇筑料斗浇筑,浇筑口一侧设有第一通道门,浇筑区两侧墙固定有构件侧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侧模外部安装高频振捣器,同时在侧模两端设置激光定位装置,当构件底模移动到浇筑位置时,激光定位装置确定侧模与底模相对位置后,两侧模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开合,控制系统可优选伺服系统控制伺服电机或液压传动系统控制侧模的开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蒸养区包括原位高温蒸养区、可调温保湿养护区;原位高温蒸养区即为浇筑区,设置蒸汽装置、蒸汽输送管、蒸汽喷头、集水凹槽、第二、第三通道门;可调温保湿养护区设置集水凹槽、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喷淋装置及自动控制主机、第三通道门、喷淋水输送管道,喷淋水可为地下二次循环利用水,可调温保湿养护区采用“温度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构件芯部、表层预留的温度传感器,动态控制养护区内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上钢筋加工及绑扎区位于构件蒸养区上方;空中吊装区为大型龙门吊工作区,龙门吊横跨整个地下PC构件循环生产线,生产中可沿生产线纵向滑动,移动吊装构件;构件翻转区及构件存放区均位于地上,方便后期构件外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门为遥控折叠可升降门,通过PLC控制系统远程控制,下方设置轨道,轨道两端设置升降杆,配备提升装置,可牵引轨道及第一通道门上下升降,调节原位高温蒸养区仓体大小;所述第二、第三通道门为遥控卷帘门,其中第二通道门为双层拉伸铝板,夹层设置厚聚氨酯绝缘保温层,第三通道门为单层铝合金。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立体式循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凹槽纵断面带有一定坡度,可将喷淋水与蒸汽水二次回收至外部集水井,喷淋装置中喷淋头为旋转设置,能实现上下及左右18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全昌,张茂军,于海鹏,刘艺,王杰,陈烨,安良梅,穆鹏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科坤泰装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