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炉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205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炉的控制方法,碳化炉包括炉体和燃烧机,燃烧机固定于炉体上,可对炉体进行加热,炉体内部具有碳化腔,炉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均连通碳化腔,碳化腔内具有多层碳化层和驱动装置,多层碳化层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间隔设置,碳化层包括多个翻转槽,驱动装置与翻转槽连接,并可带动翻转槽进行翻转;控制方法为:当物料在碳化层的翻转槽内的停留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时,该层碳化层的全部翻转槽的开口方向一致进行同步翻转,并且在翻转时相邻翻转槽之间不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的碳化炉控制方法采用翻转槽的方式,控制同一碳化层的翻转槽的开口方向均相同翻转,可较好的解决相邻翻转槽在翻转时相互干涉的问题。相互干涉的问题。相互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炉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炉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循环经济的提倡,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随着城镇污水处理事业不断发展,污水厂总处理水量和处理程度将不断扩大和提高,产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加。当前国内针对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厌氧消化、加热干化和加碱稳定。污泥填埋占用大量土地,产生的渗漏液和气体会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大气。焚烧是实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最为彻底的方法,在污泥处理处置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已成为发达国家采用的主要技术。但是,目前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用的碳化炉普遍存在稳定性不好、燃烧效率低和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12939396A公开了一种热循环精确控温梯度碳化设备及用于污泥处理的方法,其通过带动振动翻板的翻转来实现碳化腔体内的物料下落,实现连续进料连续出料的效果。其这种采用振动翻板翻转的方式,容易导致同一层内相邻的翻板之间发生干涉打架,导致物料难以下落,使得碳化炉的稳定性较差,但是这种碳化炉若停机容易导致碳化炉出现故障,并且重新升温需要耗费较多的能源和成本,因此碳化炉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缺少一种既具有较好的燃烧效率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的碳化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烧效率较高并且稳定性较好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用的碳化炉。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炉的控制方法,所述碳化炉包括炉体和燃烧机,所述燃烧机固定于所述炉体上,可对炉体进行加热,所述炉体内部具有碳化腔,所述炉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连通碳化腔,所述碳化腔内具有多层碳化层和驱动装置,多层所述碳化层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碳化层包括多个翻转槽,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翻转槽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翻转槽进行翻转;
[0006]所述控制方法为:当物料在碳化层的翻转槽内的停留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时,该层碳化层的全部翻转槽的开口方向一致进行同步翻转,并且在翻转时相邻翻转槽之间不接触。
[0007]优选地,所述翻转槽翻转后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所述翻转槽沿其翻转方向复位回未翻转状态;
[0008]当所述翻转槽内的物料高于预设值时,位于该翻转槽轴向上方的翻转槽不发生翻转;
[0009]所述碳化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碳化层、第二碳化层和第三碳化层,所述第一碳化层和第三碳化层的翻转槽可同步进行翻转。
[0010]优选地,沿所述炉体轴向相邻的翻转槽中,当相对位于轴向下方的翻转槽内的物料少于预设值时,相对位于轴向上方的翻转槽才发生翻转。
[0011]优选地,上一层碳化层的多个翻转槽分别与下一层碳化层的多个翻转槽对应设置,上下相邻的碳化层中,当其中一碳化层的翻转槽翻转时,另一碳化层的翻转槽不发生翻转。
[0012]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为颗粒料,所述颗粒料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翻转槽的开口。
[0013]优选地,所述翻转槽为陶瓷制成,所述翻转槽的槽底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沿翻转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翻转槽开口宽度之间的比值为1:(1.5

3)。
[0014]优选地,所述翻转槽截面为半圆槽或弧形槽,从所述固体废弃物处理用的碳化炉的俯视方向看,所述翻转槽由碳化腔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
[0015]在所述翻转槽不翻转的状态下,同一碳化层的相邻翻转槽之间间隔设置,同一碳化层的相邻翻转槽之间的间隔距离值与所述翻转槽开口的宽度值之间的比值为1:(5

30)。
[0016]优选地,所述翻转槽在翻转后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翻转槽在翻转前的开口朝向之间可形成30

120
°
的夹角。
[0017]优选地,述驱动装置为多个,每层碳化层均设置有对应驱动装置,每层碳化层的驱动装置独立驱动;所述多层碳化层的层数大于5层,所述翻转槽的深度值与所述翻转槽的开口宽度值之间的比值为1:(1.8

2.5)。
[0018]优选地,每层碳化层均设置有驱动装置,每层碳化层的驱动装置均包括驱动器、齿条和多个齿轮,所述多个齿轮与该层的多个翻转槽一一对应连接,所述齿条与多个齿轮连接,所述多个齿轮沿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驱动器、齿轮和齿条均位于所述翻转槽的同一端,从所述固体废弃物处理用的碳化炉的俯视方向看,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翻转槽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20
°‑
160
°
的夹角,所述驱动器与所述齿条连接,并带动所述齿条沿其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齿轮运动。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的碳化炉控制方法采用翻转槽的方式,控制同一碳化层的翻转槽的开口方向均相同翻转,可较好的解决相邻翻转槽在翻转时相互干涉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用的碳化炉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翻转槽在碳化炉内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翻转槽沿碳化炉轴向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同一碳化层翻转槽在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在俯视方向下碳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参考图1

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碳化炉的控制方法,该碳化炉为固体废弃物处理用的立式碳化炉,包括炉体1和燃烧机2,燃烧机2固定于炉体1上,可对炉体1进行加热,炉体1内部具有碳化腔,炉体1上设置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1,进料口11和出料口11均连通碳化腔,碳化腔内具有多层碳化层3和驱动装置4,多层碳化层3沿进料口11至出料口11的方向间隔设置,每层碳化层3均包括多个翻转槽31,驱动装置4与翻转槽31连接,并可带动翻转槽31进行翻转,物料由进料口11最先进入顶层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炉包括炉体和燃烧机,所述燃烧机固定于所述炉体上,可对炉体进行加热,所述炉体内部具有碳化腔,所述炉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连通碳化腔,所述碳化腔内具有多层碳化层和驱动装置,多层所述碳化层沿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碳化层包括多个翻转槽,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翻转槽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翻转槽进行翻转;所述控制方法为:当物料在碳化层的翻转槽内的停留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时,该层碳化层的全部翻转槽的开口方向一致进行同步翻转,并且在翻转时相邻翻转槽之间不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槽翻转后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值,所述翻转槽沿其翻转方向复位回未翻转状态;当所述翻转槽内的物料高于预设值时,位于该翻转槽轴向上方的翻转槽不发生翻转;所述碳化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碳化层、第二碳化层和第三碳化层,所述第一碳化层和第三碳化层的翻转槽可同步进行翻转。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炉体轴向相邻的翻转槽中,当相对位于轴向下方的翻转槽内的物料少于预设值时,相对位于轴向上方的翻转槽才发生翻转。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一层碳化层的多个翻转槽分别与下一层碳化层的多个翻转槽对应设置,上下相邻的碳化层中,当其中一碳化层的翻转槽翻转时,另一碳化层的翻转槽不发生翻转。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为颗粒料,所述颗粒料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翻转槽的开口。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槽为陶瓷制成,所述翻转槽的槽底具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沿翻转槽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锋钟安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工碧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