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线控转向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底盘趋于电动化、集成化的大背景下,线控转向机构被引入到汽车底盘领域当中。线控转向机构能够省去大量的机械结构,提高传动效率,降低安全隐患,提升了行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线控转向机构集成在轮边,可以减少其在底盘占用的空间。同时,线控转向机构是滑板式底盘实现的基础。
[0003]现有的线控转向机构大多是通过转向电机连接到减速器进而固定到转向节上,从而驱动车轮转向。此类线控转向系统的执行机构布置在转向节的上端,以至于转向执行机构远高于轮胎的上端,侵占了车体的大量空间,不利于车身的布置,也增高了整车的质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其能够将转向机构整体都布置在转向节的中上部,使得转向执行机构垂向高度不超过轮胎边缘;在保证车轮大角度转动的同时,充分地利用了轮边的空间,更加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端总成,其包括车轮、轮毂电机和制动系统;转向节,其与所述轮端总成固定连接;转向执行机构,其包括:转向电机,其动力输出轴垂直于转向节的转向轴线;斜齿轮,其同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轴上;齿轮蜗杆轴,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齿轮和第一蜗杆;所述齿轮与所述斜齿轮啮合传动;蜗轮蜗杆轴,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一蜗轮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传动;蜗轮输出轴,其包括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蜗轮和转向节连接轴;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传动,所述转向节连接轴与所述转向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向执行机构还包括:壳体,其用于容纳所述斜齿轮、所述齿轮蜗杆轴、所述蜗轮蜗杆轴和所述蜗轮输出轴;所述壳体的下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蜗轮输出轴的下端从所述通孔中穿出与所述转向节连接;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接件,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上悬架臂的一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安装座和第二轴承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其中,所述斜齿轮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可转动的支撑在所述壳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蜗杆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三轴承安装座和第四轴承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其中,所述齿轮蜗杆轴通过所述第三轴承和所述第四轴承可转动的支撑在所述壳体中。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所述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五轴承安装座和第六轴承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五轴承和所述第六轴承;其中,所述齿轮蜗杆轴通过所述第五轴承和所述第六轴承可转动的支撑在所述壳体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七轴承和第八轴承;所述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七轴承安装座和第八轴承安装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七轴承和所述第八轴承;其中,所述蜗轮输出轴通过所述第七轴承和所述第八轴承可转动的支撑在所述壳体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连接轴与所述转向节的上节臂通过平键配合传动。
8.一种应用于滑板式底盘的线控转向机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车辆处于前轮转向模式时,前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立强,刘少杰,董增辉,李建华,肖峰,刘哲,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