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及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及芯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集成电路飞速发展,超大规模SOC(System
‑
on
‑
a
‑
Chip,系统级芯片)逐渐成为业界的焦点,随着工艺尺寸不断缩小,栅的尺寸越来越小,金属的层数越来越多,发生天线效应的风险就越大。而天线效应严重制约着集成电路的高质量发展。
[0003]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在高性能CPU大规模芯片物理实现中,会使用大量的特定的decap cell(Decoupling capacitor cell,一种去耦电容单元,也称为解耦电容)结构,由于这种结构的特殊性,在硬核(Hard IP)之上的顶层物理实现中,由于使用电源网络,金属面积过大,因此发生天线效应违例的风险也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制造方法及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衬底,用于在其表面形成有源区和场区,所述有源区用于生长器件,所述场区用于将有源区隔离成不同的部分;第一MOS管,生长于所述有源区中,包括:源极、漏极及栅极,所述源极和漏极之间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为所述场区的一部分,所述栅极位于所述隔离层的上方,所述源极、漏极及隔离层形成MOM电容;所述源极和漏极分别连接至半导体衬底上,所述栅极连接至上方的电源网络上;物理单元,生长于所述有源区中,且与所述第一MOS管隔离设置,所述物理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网络连接,所述物理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半导体衬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单元为去耦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单元,由生长于所述有源区的第二MOS管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MOS管为PMOS管,生长所述第二MOS管的有源区为N阱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为P型衬底,所述P型衬底连接至接地点。6.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有源区和场区,所述场区用于将有源区隔离成不同的部分;在所述有源区形成第一MOS管及物理单元,并分别通过上下层间互联至上方的电源网络上;将所述电源网络通过所述物理单元接入半导体衬底上;在半导体刻蚀工艺中,将电源网络累积的电荷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良,李重阳,侯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