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87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模具,所述模具设置于外固定面上;用于将浇筑液导入模具的浇筑组件,所述浇筑组件设置于模具上;以及用于控制浇筑组件运转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模具上;通过设置设备主体,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向右侧拉动拉柄,带动密封块向右侧移动,弹簧被压缩,此时浇筑道与进料口连通,随后使用人员利用浇筑件中的浇筑管其中的浇筑道对成型腔内部注料,加注结束后,使用人员松开拉柄,弹簧回弹,推动密封块复位至适配槽内,切断浇筑液流动,实现对浇筑口平切效果,解决了浇筑口位置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的问题。筑口位置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的问题。筑口位置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
,具体为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它是将高温的液态金属利用高压压入模腔中,模腔的构造与待成形的产品构造相同,待模腔中的液态金属冷却凝固后,将其取出,即为需要成形的工件。
[0003]现有的多浇道压铸模具在浇道内部也会被金属溶液注满,压铸完成后浇道内的溶液需要进行排出,常规的压铸模具排出过程复杂,需要单独在浇筑尾端开设引流通道,难以排除干净,且工艺成本更高,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压铸成型的模具浇筑口位置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需要后续再次进行打磨加工,增加了工序,提高了后期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
[0006]模具,所述模具设置于外固定面上;
[0007]用于将浇筑液导入模具的浇筑组件,所述浇筑组件设置于模具上;以及
[0008]用于控制浇筑组件运转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于模具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包括模座,所述模座设置于外固定面上,所述模座的内部设置有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端穿过模座的顶端与外部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浇筑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转动件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固定连接于模座的顶端,所述转动座的内侧顶端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后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接头,所述转动接头的后端设置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后端右侧设置有固定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浇筑组件还包括浇筑件,所述浇筑件包括浇筑管,所述浇筑管固定连接于两组所述固定块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浇筑管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料口对应的浇筑道,所述浇筑管的右端下部设置有适配槽。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包括与适配槽对应的密封块,所述密封块滑动连接于模座的顶端,所述密封块的顶端设置有与浇筑道对应的导流道,所述导流道的右端设置有收集槽。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的右端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右端设置有拉柄。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两组延伸臂。
[0016]进一步地,所述浇筑组件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压紧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于模座的顶端,两组所述安装块之间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侧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于右侧所述安装块的左端,所述弹簧的左端设置有滑动连接于导杆外侧的压环。
[0017]进一步地,所述延伸臂滑动连接于导杆的外侧,所述延伸臂的右端与压环的左端接触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通过设置设备主体,在使用时,使用人员向右侧拉动拉柄,带动密封块向右侧移动,弹簧被压缩,此时浇筑道与进料口连通,随后使用人员利用浇筑件中的浇筑管其中的浇筑道对成型腔内部注料,加注结束后,使用人员松开拉柄,弹簧回弹,推动密封块复位至适配槽内,切断浇筑液流动,实现对浇筑口平切效果,解决了浇筑口位置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的问题,提高成型效果,并且浇筑道内的浇筑液会沿密封块上的导流道流入收集槽,无需单独在浇筑尾端开设引流通道,进一步增强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使用人员使用。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1]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浇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设备主体;2、模具;21、模座;211、成型腔;2111、进料口;3、浇筑组件;31、转动件;311、转动座;312、转轴;313、转动接头;3131、转动臂;314、固定块;32、浇筑件;321、浇筑管;322、浇筑道;323、适配槽;4、控制组件;41、控制件;411、密封块;412、导流道;413、收集槽;414、拉杆;415、拉柄;416、延伸臂;42、压紧件;421、安装块;422、导杆;423、弹簧;424、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
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技术方案: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包括:模具2,模具2设置于外固定面上;用于将浇筑液导入模具2的浇筑组件3,浇筑组件3设置于模具2上;以及用于控制浇筑组件3运转的控制组件4,控制组件4设置于模具2上;
[0030]其中,模具2包括模座21,模座21设置于外固定面上,模座21的内部设置有成型腔211,用于实现浇筑液成型,成型腔21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111,进料口2111的顶端穿过模座21的顶端与外部连通,用于导入浇筑液;
[0031]浇筑组件3包括转动件31,转动件31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转动件31包括转动座311,转动座311固定连接于模座21的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包括:模具(2),所述模具(2)设置于外固定面上;用于将浇筑液导入模具(2)的浇筑组件(3),所述浇筑组件(3)设置于模具(2)上;以及用于控制浇筑组件(3)运转的控制组件(4),所述控制组件(4)设置于模具(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2)包括模座(21),所述模座(21)设置于外固定面上,所述模座(21)的内部设置有成型腔(211),所述成型腔(21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111),所述进料口(2111)的顶端穿过模座(21)的顶端与外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组件(3)包括转动件(31),所述转动件(31)前后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转动件(31)包括转动座(311),所述转动座(311)固定连接于模座(21)的顶端,所述转动座(311)的内侧顶端设置有转轴(312),所述转轴(312)的后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接头(313),所述转动接头(313)的后端设置有转动臂(3131),所述转动臂(3131)的后端右侧设置有固定块(3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组件(3)还包括浇筑件(32),所述浇筑件(32)包括浇筑管(321),所述浇筑管(321)固定连接于两组所述固定块(31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浇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321)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料口(2111)对应的浇筑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宗辉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天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