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散CO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CO的吸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049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附材料领域,公开了高分散CO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CO的吸附方法。该CO吸附剂包括助剂、载体和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活性组分,所述助剂为Ce,所述载体为多孔碳载体,所述活性组分为Cu(I)。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分散CO吸附剂含有的助剂Ce能够使得活性组分Cu(I)更好地分散在多孔碳载体的表面,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利用Cu(I),在具有较高CO吸附容量的同时,该吸附剂的CO脱除深度也高,可应用于深度脱除氢气中痕量的CO,使其满足燃料电池车用氢的要求。使其满足燃料电池车用氢的要求。使其满足燃料电池车用氢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分散CO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CO的吸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高分散CO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CO的吸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中的CO杂质主要归咎于氢气的来源多为煤制氢或石油重整氢。CO对燃料电池的毒化作用极为迅速,主要对电池电极造成不可逆的碳蚀等永久性损坏。目前,燃料电池用的氢气对CO含量要求极高,根据《GB/T 3724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国家标准要求,CO小于等于0.2ppm。Cu(I)吸附剂因其对CO的高吸附量和高选择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吸附剂上CO与Cu(I)离子之间形成的π络合键比范德华力形成的键更强。更重要的是,在常温、减压等工程操作中,π络合键仍然较弱,吸附的CO易于解吸,是变压吸附应用中较理想的吸附剂。
[0003]CN110652960A公开了一种CO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CO吸附剂包括磷酸硅铝分子筛载体和一价铜化合物,该吸附剂制备工艺简单。
[0004]文献(Xue,C.;Hao,W.;Cheng,W.;M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分散CO吸附剂,其特征在于,该CO吸附剂包括助剂、载体和负载于所述载体上的活性组分,所述助剂为Ce,所述载体为多孔碳载体,所述活性组分为Cu(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吸附剂,其中,所述多孔碳载体选自活性炭、石墨烯、碳素和碳黑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活性炭;和/或所述多孔碳载体的BET比表面积为800

1800m2/g,优选为1000

1500m2/g。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O吸附剂,其中,经XRD检测,所述CO吸附剂在2θ角为20
°
至30
°
范围内和/或在2θ角为40
°
至50
°
范围内没有尖峰存在;和/或所述CO吸附剂中,Cu(I)对多孔碳载体的负载量为4

8mmol/g,优选为5

7mmol/g;和/或所述CO吸附剂中,Ce对多孔碳载体的负载量为0.1

1.5mmol/g,优选为0.2

1mmol/g;和/或所述CO吸附剂中,Cu(I)和Ce的摩尔比为6

60:1,优选为6

30:1。4.一种制备高分散CO吸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提供含有二价铜盐和二价铈盐的溶液;(2)采用所述溶液浸渍多孔碳载体,然后在惰性气氛下焙烧;其中,所述二价铜盐为氯化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二价铜盐为二水氯化铜;和/或,所述二价铈盐为乙酸铈、氯化铈和硝酸铈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乙酸铈;和/或以金属元素计,所述二价铜盐和二价铈盐的摩尔比为6

60:1,优选为6

30:1;和/或步骤(2)中,所述溶液与多孔碳载体的比例为5

12mL:5g,优选为8

10mL:5g。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迪王倩倩郭文畅郑金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