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39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校正机构,应用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的电路板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的机架的电子装置中,该校正机构是由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及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所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校正机构借由该第一限位件与该第二限位件的相互配合,校正该待组装电路板与该机架的定位位置,使该电路板与该机架能够快速正确地校正定位位置,供该电路板的定位及后续的固定动作,简化了传统操作中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如现有技术复杂且不便,导致的误操作及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校正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校正机架内电路板位置的校正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蓬勃,电子装置提供的功能服务也越来越多,为提高服务器装置的处理效能,电子装置的主板(mother board,MB)上经常会增设许多功能电路,正面通常额外整合设置例如硬盘机、光驱、电池、调制解调器、网卡等至少一电子零组件,如此,导致该主板的面积相应越来越大。通常,电路板组装时,都是借助例如螺丝螺栓等锁固组件,将电路板固定在该机架上。为了达到该电路板的固定点与该机架对应位置固定点的整齐对准,通常会预先有一校正位置且定位的动作流程,故在该电路板与该机架上设置一定位装置,解决固定操作时该固定点的位置调整对齐的问题。如图1A及图1B图,它是现有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如图1A图所示,在该电路板1的抵靠该机架2定位的背面设有第一定位部10,它包括锁孔100及在第二方向开设且与该锁孔100相连接的行程槽102,其中该行程槽102的槽宽是略小于该锁孔100的直径。与此对应地,如图1B及图1C所示,在该机架2的对应该电路板1锁孔100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部20,该第二定位部20是锁固凸块200的结构,它是具有例如螺丝的结构,是设有一帽顶部202。将该电路板组装到该机架时,必须进行位置校正的定位操作,是首先校正该电路板1的锁孔100及与该锁孔100对应该机架2的锁固凸块200的相互位置,使该锁固凸块200置入该锁孔100,再借由水准推力推动该电路板1在第二方向移动,使该机架2的凸块20与该电路板1的行程槽102作用并使其卡入该行程槽102,因该锁固凸块200的帽顶部202直径是大于该行程槽102的槽宽,该锁固凸块200卡入该行程槽102后由于该帽顶部202的卡挡,使该电路板1定位在该机架2。如此,最后,即可借由该电路板1例如贯孔的第一固定部12、该机架2例如螺纹孔的第二固定部22及例如螺丝的锁固组件,将该电路板1固定在该机架2完成组装作业。由上可见,该定位动作流程完全借由人力主观的动作,然而,由于该电路板的尺寸与该机架的框架完全相互匹配,所以,在组装时调整该电路板与该机架的相互位置使其定位在该机架的操作并不十分方便,再有,该电路板的第一定位部是设在该电路板的抵靠该机架固定的背面,在定位时,使用者无法有效观察到其具体位置及调整情况,只能通过主观判断及实践经验的累积,这通常需要长期的实践,这也有降低了定位作业的效果及工作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在机加中校正并定位电路板位置的校正机构,使电路板与机架能够快速正确地校正相互组装的位置,以便进行定位及后续的固定工作,避免现有技术操作复杂且不便的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正机构,使电路板与机架能够快速准确地校正定位位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操作流程的校正机构。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的校正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校正机构,应用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的电路板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的机架的电子装置中,该校正机构至少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设在该机架,限制该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使该电路板的第一定位部在第一方向与该机架的第二定位部吻合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设在该机架,限制该电路板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使该电路板的第一定位部在第二方向吻合于该机架的第二定位部。其中,该第一定位部例如是锁孔的构造,它还具有一行程槽;同时,与之对应的,该第二定位部例如是锁固凸块的构造,置于该锁孔并借由纵向水准推力直到进入该行程槽,将该电路板固定在该机架上。该第一限位件是设在该机架在第一方向两侧端壳体的内侧,例如是凸部的结构,该第二限位件是设在对应该电路板的该机架固定位置外端,它包括用于止挡该电路板移动的止挡部及连接在该机架的连接部,借由该第一限位件与该第二限位件的配合,限制了该电路板在各方向随意移动的自由度,使该电路板能快捷准确地校正待定位位置,实现该电路板定位在该机架及其后续固定动作。由此可知,本技术的校正机构借由该第一限位件与该第二限位件的相互配合,校正该待组装电路板与该机架的定位位置,使该电路板与该机架能够快速正确地校正定位位置,供该电路板的定位及后续的固定动作,简化了传统操作中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如现有技术复杂且不便,导致的误操作及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定位装置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B及1C图是现有定位装置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校正机构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技术的校正机构应用在电路板组装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畴。请参阅图2,它本技术的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该校正机构是应用在如服务器、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的电子装置中,用于校正该电子装置中例如主板的电路板1及机架2的相互位置,使该电路板1准确定位在该机架2中,其中,该电路板1背面设有例如锁孔及行程槽的第一定位部10,与与相对应的,该机架2设有例如锁固凸块的第二定位部20。由于现有电路板1俱是适用对象,其结构并未改变,故为简化起见,并使本技术的特征及结构更为清晰易懂,在附图中仅显示与本技术直接关联的结构,其余部份则予以略除。如图2所示,该校正机构是应用在一具有电路板1及机架2的电子装置中,且该校正机构至少包括第一限位件3以及第二限位件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件3例如是金属材质的斜坡,该第二限位件4例如是塑料材质的绝缘体。该第一限位件3,是设于该机架2在第一方向两侧端壳体21、21′的内侧,限制该电路板1在第一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使该电路板1的第一定位部10在第一方向与该机架2的第二定位部20相吻合,最好可设定该第一限位件3在第一方向相互间的空间宽度,使其恰好是该所要组装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宽度。在组装该电路板1时直接置入该机架2即可,无须繁琐操作,即轻易实现快速方便且有效地校正该电路板1与该机架2的相互位置进行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件3是由该机架2在第一方向两侧端壳体21、21′内冲压而成的金属材质斜坡。当然,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皆知,该第一限位件3的结构并非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可视需要加以变化,例如该第一限位件3是可对称设置,甚至也可以单独成型、独立设置,而非是由两侧端壳体21、21′内冲压而成。该第二限位件4包括止挡部40及连接部42,其中,该止挡部40例如是卡条的结构,立设于该机架2在第二方向对应该电路板1组装位置的外端处,并预留一可供该电路板在第二方向推进的行程空间,限制该电路板1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即它是用于限制该电路板1在第二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使该电路板1的第一定位部10在第二方向与该机架2的第二定位部20的对应位置相互吻合,并同时施加在第二方向一定的水准推力,将该电路板1定位在该机架2;再有,该连接部42是一例如扣环的结构,由例如螺丝的锁固组件将该第二限位件4固定在该机架2。同时,虽然本实施例是在该机架2的两侧机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校正机构,应用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的电路板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的机架的电子装置中,该校正机构至少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限位件,设在该机架,限制该电路板在第一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使该电路板的第一定位部在第一方向与该机架的第二定位部吻合;以及    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设在该机架,限制该电路板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自由度,使该电路板的第一定位部在第二方向吻合于该机架的第二定位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季康高光毅张林伟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