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191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封装结构包括封装支架和覆盖窗,覆盖窗设置于封装支架的上方且与封装支架之间形成密闭腔体,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组和一个齐纳二极管,发光二极管芯片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封装支架靠近覆盖窗的一侧表面包括电路连接层,发光二极管芯片组内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电路连接层串联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组还通过电路连接层与齐纳二极管并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使深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最低工作电压增加的同时,防止多个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芯片被静电击伤,进而减小了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的电功率。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的电功率。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的电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深紫外发光二极管因其高效、环保、节能、可靠等优势,在照明、杀菌、医疗、印刷、生化检测、高密度的信息储存和保密通讯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这些优势是普通的紫外发光二极管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主要的封装形式为表面贴装器件的SMD3535规格,由于尺寸只有3.5mm*3.5mm,所以给封装设计方面预留的空间非常小。然而,现有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市场SMD3535规格的灯珠依然是以单颗深紫外发光二极管芯片为主。这种单颗芯片的封装结构缺点是功率低,而且应用端需要配备一个驱动模块以起到降压恒流作用,将12V或者24V的电压降低到5V至7V左右才能匹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正常工作的电压,这导致应用端上的驱动模块的功耗非常高,进而导致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电功率损耗特别高。
[0003]因此,亟需一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封装支架和覆盖窗,所述覆盖窗设置于所述封装支架的上方且与所述封装支架之间形成密闭腔体,所述密闭腔体内设置有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组和一个齐纳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组包括至少两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所述封装支架靠近所述覆盖窗的一侧表面包括电路连接层,发光二极管芯片组内的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通过所述电路连接层串联连接;发光二极管芯片组还通过所述电路连接层与所述齐纳二极管并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连接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路连接部、第二电路连接部、第三电路连接部以及第四电路连接部;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组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路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电路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三电路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第四电极与所述第四电路连接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齐纳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路连接部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支架包括基材,所述电路连接层设置于所述基材上;其中,所述封装支架还包括导通组件以及焊盘组件,所述导通组件贯穿所述基材,所述焊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材上远离所述电路连接层的一侧,所述焊盘组件通过所述导通组件与所述电路连接层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焊盘、第二焊盘以及第三焊盘,所述导通组件包括第一导通柱、第二导通柱、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生茂李磅许璐金利王磊王永忠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深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