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990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包括建立第一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和第二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第一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位于土层I中,第二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位于土层II中;忽略沉管隧道横截面的变形,将管节视为Euler梁模型,将地基视为Pasternak地基模型,引入位移相位角模拟地震的行波效应,考虑行波作用对于管节非一致激励的影响,沉管隧道接头位于变化地层交界面,获取变化地层交界面的沉管隧道弯曲控制方程;采用抗弯弹簧和抗剪弹簧模拟接头的受弯和受剪,考虑接头对于竖向位移差、转角、弯矩和剪力的传递作用,分析接头的受力峰值变化及接头突变段影响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接头变形和受力的响应规律。形和受力的响应规律。形和受力的响应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伴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跨海沉管隧道纵向长度不断增加,不可避免的要穿越不同性质的地层,地层突变导致沉管隧道在地震动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位于不同地层交界面附近上方的管节产生受力突变和变形突变,须严格保证不同地层交界面附近的密封性。因此,有必要在地层变化位置建立管节接头,以使沉管隧道整体结构缓解和适应由于地层变化导致的交界面上方管节受力突变和变形突变。为探究地震荷载对管节接头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预防接头发生渗漏,本专利技术建立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计算模型及方法。
[0003]目前,国内外沉管隧道结构设计中大多将地震荷载下的接头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有关穿越变化地层的管节接头性能研究的理论计算较少,且已有沉管隧道结构受力计算中,多将地基模型视为Winkler地基模型,而未考虑地基的连续性,同时忽视了接头的受力和变形连续性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第一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和第二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第一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位于土层I中,第二段半无限长弹性地基梁位于土层II中;步骤2、忽略沉管隧道横截面的变形,将管节视为Euler梁模型,将地基视为Pasternak地基模型,引入位移相位角模拟地震的行波效应,考虑行波作用对于管节非一致激励的影响,沉管隧道接头位于土层I和土层II之间的变化地层交界面,获取与管节抗弯刚度相关的变化地层交界面的沉管隧道弯曲控制方程;步骤3、采用抗弯弹簧和抗剪弹簧模拟接头的受弯和受剪,考虑接头处的抗弯刚度和抗剪刚度对于竖向位移差、转角、弯矩和剪力的传递作用,分析接头的受力峰值变化及接头突变段影响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波作用下考虑地层变化的沉管隧道接头性能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作用在土层Ⅰ和土层Ⅱ的自由场位移函数为:式中:u(z)1和u(z)2分别为土层Ⅰ和土层Ⅱ在距地表z米处的自由场位移峰值;和λ分别为地震波入射角和地震波波长,单位分别为rad和m;S1和S2分别为土层Ⅰ和土层Ⅱ受到的自由场竖向位移,单位为m;θ0为地震波位移相位角,单位为rad;x为沉管隧道沿结构纵向的不同位置,单位为m;沉管隧道的弯曲控制方程可表示为:式中:EI为管节抗弯刚度,单位为N
·
m2,P为沉管隧道和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单位为N,b为沉管隧道的管节宽度,单位为m;w为沉管隧道变形,单位为m;将土层与沉管隧道的相互作用简化为地基压缩层反作用力和地基剪切层剪力,在这种情况下,土层与沉管隧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表示为:式中:S自由场竖向位移,单位为m;K
h
为地基弹性抗力系数,单位为Pa;有关于地基弹性抗力系数的计算可以表示为:式中:ρ
s
和v分别是地基的密度和泊松比,密度单位为kg/m3,H是沉管隧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烨炜周桓竹郑俊杰陶凤娟纪明昌徐传堡刘圣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