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85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铲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套筒、对接筒和安装架,套筒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斜撑杆,斜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铲板,套筒的底部对接安装有对接筒,套筒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内侧螺旋安装有安装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套筒、铲板、减重孔与出风口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套筒与湿喷台车之间进行对接,通过铲板进行鼓包修整铲平,使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同时利用出风口,作业时打开风压,在高压风的作用下,混凝土便与铲板自动脱落,能够在进行作业时,混凝土能与铲板快速分离。混凝土能与铲板快速分离。混凝土能与铲板快速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铲平
,具体为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影响隧道喷射混凝土平整度的因素较多,有超挖大小、风压大小、速凝剂质量、湿喷料质量、操作员的喷射水平等,任何因素控制不合理其平整度都不易控制,且隧道初衬喷射混凝土的平整度对后续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隧道防排水影响初衬面喷射凹凸不平,在铺挂防水板时容易产生绷弦和褶皱现象,铺挂防水板时鼓包处无法进行牢固搭接,需要修剪防水板,增加焊缝,在二衬模筑混凝土施工时,防水板凹陷褶皱处容易破裂,对于地下水系发达的隧道容易造成二衬渗水情况发生,在高原高寒地区容易造成二衬冻裂、掉块,二是二衬模筑混凝土空洞和侵限,初衬面凹凸不平容易造成防水板后方形成虚空,二衬模筑混凝土时产生空洞或二衬侵线,其中申请号为“CN209832099U”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混凝土漏粪板制作的铲平均摊装置”,其已经解决了由于混凝土从布料斗中直接落在漏粪板模具上,会在漏粪板模具上形成高低不平的表面,如不将漏粪板模具上多余的混凝土铲掉,使混凝土表面基本呈水平,不利于后续抹光工序的顺利进行的多种弊端,再经过进一步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211333734U”所公开的“一种道桥建筑施工用定模装置”,其通过具体的技术结构设置,切实解决了通过人工将定模装置顶面多余的混凝土铲除抹平,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类似结构的混凝土铲平装置还存在诸多缺陷,如:局部地区凹凸不平整,鼓包多,全部需要人工铲平,但由于隧道上导照明不足,再加之喷射混凝土时粉尘量大,作业人员视野受限,容易出现修整不平或漏铲等现象,使得鼓包未消除为下道工序铺挂防水板留下质量隐患,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包括套筒、对接筒和安装架,所述套筒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铲板,所述套筒的底部对接安装有对接筒,所述套筒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螺旋安装有安装块。
[0005]通过套筒与湿喷台车之间进行对接,通过铲板进行鼓包修整铲平,每榀拱架从拱脚至拱顶依次铲过,不会留下鼓包,整体平整度较好,且无需喷射完毕再进行铲平作业,利用减重孔能够降低本装置的重量,使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同时利用出风口,作业时打开风压,在高压风的作用下,混凝土便与铲板自动脱落,能够在进行作业时,混凝土能与铲板快速分离。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夹持环,且夹持环的内侧黏贴有防护垫。能
够使安装块向内侧进行移动,在对接筒与套筒之间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能够方便的利用夹持环对对接筒的外侧进行限位固定,使套筒与对接筒之间在进行对接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脱落的情况,使在进行使用时更加方便。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与安装架之间通过螺纹杆螺旋安装,且螺纹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转动盘。通过旋转转动盘使螺纹杆同步旋转,能够使安装块向内侧进行移动,在对接筒与套筒之间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能够方便的利用夹持环对对接筒的外侧进行限位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铲板上开设有减重孔,安装架上开设有与安装块对应的滑动槽。在对接筒与套筒之间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能够方便的利用夹持环对对接筒的外侧进行限位固定,使套筒与对接筒之间在进行对接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脱落的情况。
[0009]优选的,所述斜撑杆与铲板之间通过安装座固定安装,套筒的顶部开设有与铲板对应的出风口。通过安装座能够方便的将斜撑杆与铲板之间进行连接,使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方便的进行安装,通过利用出风口,能够在套筒内部有风压的情况下,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吹动,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粘附在铲板上。
[0010]优选的,所述套筒与斜撑杆之间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且斜撑杆上开设有通孔。通过安装板能够方便的将斜撑杆与套筒之间进行练级,通过斜撑杆能够方便的将铲板进行支撑,使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增加结构强度,痛死通过通孔能够降低本装置的重量,使本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使本装置能够更加轻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有套筒、铲板、减重孔与出风口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套筒与湿喷台车之间进行对接,通过铲板进行鼓包修整铲平,每榀拱架从拱脚至拱顶依次铲过,不会留下鼓包,整体平整度较好,且无需喷射完毕再进行铲平作业,利用减重孔能够降低本装置的重量,使本装置在进行使用时能够更加方便,同时利用出风口,作业时打开风压,在高压风的作用下,混凝土便与铲板自动脱落,能够在进行作业时,混凝土能与铲板快速分离。
[0013]2、通过设置有安装架、夹持环、安装块与防护垫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旋转转动盘使螺纹杆同步旋转,能够使安装块向内侧进行移动,在对接筒与套筒之间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能够方便的利用夹持环对对接筒的外侧进行限位固定,使套筒与对接筒之间在进行对接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脱落的情况,使在进行使用时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夹持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套筒;101、安装板;102、斜撑杆;103、安装座;104、铲板;105、减重孔;106、出风口;107、通孔;2、对接筒;3、安装架;301、安装块;302、螺纹杆;303、转动盘;304、夹持环;305、滑动槽;306、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包括套筒1、对接筒2和安装架3,套筒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斜撑杆102,斜撑杆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铲板104,套筒1的底部对接安装有对接筒2,套筒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内侧螺旋安装有安装块301,安装块30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夹持环304,且夹持环304的内侧黏贴有防护垫306,安装块301与安装架3之间通过螺纹杆302螺旋安装,且螺纹杆3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转动盘303,铲板104上开设有减重孔105,安装架3上开设有与安装块301对应的滑动槽305。
[0022]基于实施例1的隧道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本装置安装在湿喷台车臂架上,由于湿喷台车臂架结构灵活,覆盖范围较广,可以通过调整湿喷台的臂架位置及喷头角度来对初称面不同位置的鼓包进行铲平上进行铲平作业,鼓包铲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包括套筒(1)、对接筒(2)和安装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斜撑杆(102),所述斜撑杆(10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铲板(104),所述套筒(1)的底部对接安装有对接筒(2),所述套筒(1)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的内侧螺旋安装有安装块(3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30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夹持环(304),且夹持环(304)的内侧黏贴有防护垫(3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初衬面混凝土铲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301)与安装架(3)之间通过螺纹杆(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海峰尹吉才张镔张鹏举张双印朱少伟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路桥第四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