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反应气相组分的检测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965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反应气相组分的检测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分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切换阀、第三色谱柱和第二切换阀;第二分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切换阀、第二色谱柱和第二切换阀,第三切换阀上连接有第一色谱柱;和检测装置,其通过管路与第二切换阀连接,用于检测气相组分;其中,第一切换阀与待测气体源和载气源连接;第三切换阀与待测气体源和载气源连接;第一色谱柱用于预分离O2+N2+CO以及CO2+丁烷,第二色谱柱用于分离O2+N2+CO,第三色谱柱用于分离CO2+丁烷。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检测时,有定性简便、重复性好以及定量准确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反应气相组分的检测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反应气相组分的检测系统和一种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反应气相组分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顺酐又名马来酸酐、失水苹果酸酐,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苯酐和醋酐的第三大酸酐,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醇酸树脂。此外,还可用于生产1,4

丁二醇(BDO)、γ

丁内酯(GBL)、四氢呋喃(THF)、马来酸、富马酸和四氢酸酐等一系列重要化工产品。
[0003]正丁烷氧化法工艺是以正丁烷为原料,在V

P

O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正丁烷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炼厂裂解气、乙烯裂解气和油田伴生气。该工艺由于原料价廉、对环境污染小以及我国正丁烷资源丰富等原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代表了顺酐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
[0004]反应气中含有正丁烷、O2和N2,水吸收法处理过的尾气中含有未反应完的丁烷、O2和深度氧化产物CO、CO2。N2仅对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烷氧化法制顺酐反应气相组分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第一分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切换阀、第三色谱柱和第二切换阀;第二分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切换阀、第二色谱柱和第二切换阀,第三切换阀上连接有第一色谱柱;和检测装置,其通过管路与第二切换阀连接,用于检测气相组分;其中,第一切换阀与待测气体源和载气源连接;第三切换阀与待测气体源和载气源连接;第一色谱柱用于预分离O2+N2+CO以及CO2+丁烷,第二色谱柱用于分离O2+N2+CO,第三色谱柱用于分离CO2+丁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切换阀为六通阀,第二切换阀为六通阀,第三切换阀为十通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色谱柱的固定相为聚苯乙烯类填料、聚二乙烯苯类填料、聚苯乙烯

二乙烯苯类填料或碳分子筛类填料,优选为聚苯乙烯

二乙烯苯类填料或碳分子筛类填料;和/或所述第二色谱柱的固定相为分子筛类填料,优选为5A分子筛填料;和/或所述第三色谱柱的固定相为聚苯乙烯类填料、聚二乙烯苯类填料、聚苯乙烯

二乙烯苯类填料或碳分子筛类填料,优选为聚苯乙烯

二乙烯苯类填料或碳分子筛类填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色谱柱为plot Q色谱柱、Haysep Q色谱柱或Shincarbon色谱柱;和/或所述第二色谱柱为5A分子筛色谱柱;和/或所述第三色谱柱为plot Q色谱柱、Haysep Q色谱柱或Shincarbon色谱柱。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色谱柱的柱长为25

50m,直径为0.25

0.32mm,填料目数为80

100目;和/或所述第二色谱柱的柱长为25

50m,直径为0.25

0.32mm,填料目数为80

100目;和/或所述第三色谱柱的柱长为25

50m,直径为0.25

0.32mm,填料目数为80

100目。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刘静姜健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