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47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包括一收纳结构与一包覆结构,其中所述的收纳结构是用在收纳电子装置所需的零组件,而所述的包覆结构是用在包覆以保护电子装置。所述的承载结构展开后约略成一方形,不但所需的原材料尺寸比较小,而且能减少剪裁时原材料的浪费。再者,所述的承载结构在承受较大重量的下方部分是呈一体而无裁切,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 节省原材料、增加结构强度的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其可以应用在承载电子装 置(如液晶面板)并收纳其所需的零组件。
技术介绍
在经过晶体管数组段(Array)、液晶注入段(Cell)与模块段(Module)所制成 的液晶面板(LCD panel),仍需要装设影像讯号电路(如VGA驱动电路)、 电源模块、讯号端子模块等多种零组件后再以外壳组立,才是一般消费者所见 的液晶显示器产品。图2所示即为一种传统的用在承载液晶面板并收纳上述零 组件的承载结构的外观立体图,而图1则为图2所示的承载结构的展开平面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传统的液晶面板的承载结构100展开后包括多个区 块,各相连接的区块之间以虚线或点线区隔;其中,虚线是作为折线的用,用 在承载结构100成型的用;而点线仅用在分隔区块以方便描述的用,故点线必 为区块的边线。承载结构100展开后包括构成收纳结构105的顶板110、上侧板 120、下侧^反130、左侧玲反140与右侧一反150凄t个区块,还包4舌构成包4隻结构107 的上底^反160、下底^反170、左底才反180、右底^反190、上边々反200、下边一反210、 左边板220、右边板230与第一至第四耳片241 244数个区块,其中上边板200 是由第一上边板201、第二上边板202与第三上边板203所组成,而下边板210 是由第一下边板211、第二下边板212与第三下边板213所组成。收纳结构105的构成是将上侧板120以顶板110的上折线1101向内折立, 将下侧板130以顶板110的下折线1102向内折立且与上侧板120相对,将左侧 板140以顶板110的左折线1103向内折立且邻接上侧板120与下侧板130 (即 左侧板140以边线1401邻接上侧板120的边线1201,且以边线1402邻接下侧 板130的边线1301 ),并将右侧板150以顶板110的右折线1104向内折立且邻 接上侧板120与下侧板130 (即右侧板150以边线1501邻接上侧板120的边线1202,且以边线1502邻4妄下侧一反130的边线1302 )所形成。由于左底板180的边线1801长度与上底板160的边线1601长度相同,且 左底板180的边线1802长度与下底板170的边线1701长度相同,因此,当形 成收纳结构105后,且左底板180以底板折线1803向外弯折时,左底^反180的 边线1801、 1802分别会邻接上底才反160、下底4反170,且左底一反180分别与上 底板160向左延伸所形成的第一耳片241、下底板170向左延伸所形成的第三耳 片243重叠。同样地,由于右底板190的边线l卯l长度与上底板160的边线1602 长度相同、且右底板190的边线1902长度与下底板170的边线1702长度相同, 因此,当形成收纳结构105后,且右底^反190以底^反折线1903向外弯折时,右 底板190的边线1901、 1902分别会邻接上底板160、下底板170,且右底板190 分别与上底板160向右延伸所形成的第二耳片242、下底板170向右延伸所形成 的第四耳片244重叠。如图2所示,由上底^反160、下底才反170、左底才反180、右底々反190、上边 板200、下边板210、左边板220与右边板230所形成的包覆结构107包覆液晶 面板的背面,然后由收纳结构105收纳液晶面板所需的影像讯号电路(如VGA 驱动电路)、电源模块、讯号端子模块等零组件。这种传统的液晶面板的承载 结构100是如图1般由一方形的原材料260裁切成H型,以顶板110为基准上 下左右向内弯折形成收纳结构105,再向外弯折形成包覆结构107,此种裁切原 材料260时会造成材料的浪费。除此的外,因结构设计的缘故必须在上底板160 延伸所形成的耳片241、 242、下底板170延伸所形成的耳片243、 244、左底板 180与右底^反190重叠处施加铆4丁 251 254以便加固整体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用以克服上述缺 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包括一收纳结构以及一包覆结 构,且所述的承载结构其展开后约略成一方形,包括用以形成所述的收纳结构 的顶板、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用以形成所述的包覆结构的 上底板、下底板、左底板、右底板、第一左边板、第二左边板、第一右边板、 第二右边板第一至第四耳片数个区块。其中,顶板的上下左右分别连接上侧板、 下侧板、左侧^反与右侧纟反。左侧4反的左延伸形成左底板,右侧+反的右延伸形成右底板。上侧板的上延伸形成上底板的中间部,所述的中间部左右分别延伸形 成上底板的左边部与右边部,左边部的左连接第 一左边板且其的下延伸形成第 一耳片,右边部的右连接第一右边板且其的下延伸形成第二耳片。下侧板的下 延伸形成下底板的中间部,所述的中间部左右分别延伸形成下底板的左边部与 右边部,左边部的左连接第二左边板且其的上延伸形成第三耳片,右边部的右 连接第二右边板且其的上延伸形成第四耳片。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展开后约略成一方形,相较在传统剪裁 成H型的承载结构而言,本技术的承载结构不但所需的原材料大小比较小 的外,还因为不需要太多剪裁而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再者,本技术的承载 结构在承受较大重量的下方部分(即下底板)是呈一体而无裁切,不必像传统 展开后为H型的承载结构其需要在下方部分(如图1,其包括下底板170、左底板180下方部分与右底板190下方部分)施加铆4丁 253、 254以便加固结构强度。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可以应用在承载电子装置 (如液晶面板)并收纳其所需的零组件,除了可以节省原材料,还可以增加结 构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一种传统的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的展开平面图; 图2绘示为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的展开平面图组立后的外观立 体图;图3绘示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的展开平面图;图4绘示为图3所示的承载结构的展开平面图组立后的外观立体图;图5绘示为依照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承载结构的展开平面图;图6绘示为图5所示的承载结构的展开平面图组立后的外观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承载结构;105-收纳结构;107-包覆结构;110-顶4反; 120-上侧板;130-下侧板;140-左侧板;150-右侧板;160-上底板;170-下底板; 180-左底板;l卯-右底板;200-上边板;201-第一上边板;202-第二上边板;203-第三上边板;210-下边板;211-第一下边板;212-第二下边板;213-第三下边板; 220-左边板;230-右边4反;241 244-耳片;251 254-铆4丁; 260-原材津+; 1101、1102、 1103、 1104、 1803、 1903-折线;1201、 1202、 1301、 1302、 1401、 1402、 1501、 1502、 1601、 1602、 1701、 1702、 1801、 1802、 1901、 1902陽边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450)的承载结构(300),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收纳结构(305)以及一包覆结构(307),且所述的承载结构(300)其展开后成一方形,包括用以形成所述的收纳结构(305)的顶板(310)、上侧板(320)、下侧板(330)、左侧板(340)、右侧板(350)、以及用以形成所述的包覆结构(307)的上底板(360)、下底板(370)、左底板(380)、右底板(390)、第一左边板(421)、第二左边板(422)、第一右边板(431)、第二右边板(432)、第一至第四耳片(364、365、374、375)数个区块;其中,    所述的顶板(310)的上下左右分别延伸形成上侧板(320)、下侧板(330)、左侧板(340)与右侧板(350);    所述的左侧板(340)的左延伸形成左底板(380),所述的右侧板(350)的右延伸形成右底板(390);    所述的上侧板(320)的上延伸形成上底板(360)的中间部(361),所述的中间部(361)左右分别延伸形成上底板(360)的左边部(362)与右边部(363),左边部(362)的左连接第一左边板(421)且左边部(362)的下延伸形成第一耳片(364),右边部(363)的右连接第一右边板(431)且右边部(363)的下延伸形成第二耳片(365);以及    所述的下侧板(330)的下延伸形成下底板(370)的中间部(371),所述的中间部(371)左右分别延伸形成下底板(370)的左边部(372)与右边部(373),左边部(372)的左连接第二左边板(422)且左边部(372)的上延伸形成第三耳片(374),右边部(373)的右连接第二右边板(432)且右边部(373)的上延伸形成第四耳片(37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杰夫刘家有
申请(专利权)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