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和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30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和储能装置,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微通道换热器内设置有多个沿第三方向排布的流道;多个电池,多个电池设置于相邻两个微通道换热器之间;集流器,设置在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的端部,集流器包括:注液口,开设于集流器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多个连通口,开设于集流器的面向微通道换热器的侧壁上,与多个微通道换热器一一对应连通;分流板,设置于集流器内并将集流器分隔为在第三方向上排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注液口连通,分流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分流槽,自集流器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分流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大。面积逐渐增大。面积逐渐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和储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和一种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用于对电池进行散热,每个微通道换热器的两端均需要设置相应地进液集流部件和出液集流部件,导致电池模组的零部件数量较多,装配过程也比较复杂,降低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
[000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储能装置。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微通道换热器内设置有多个沿第三方向排布的流道;多个电池,多个电池设置于相邻两个微通道换热器之间;集流器,设置在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的端部,集流器包括:注液口,开设于集流器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用于供制冷剂进出;多个连通口,开设于集流器的面向微通道换热器的侧壁上,与多个微通道换热器一一对应连通;分流板,设置于集流器内并将集流器分隔为在第三方向上排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注液口连通,分流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分流槽,自集流器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分流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大。
[0007]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排布,进一步的,每个微通道换热器中均开设有多个沿第三方向排布的流道,从而使得制冷剂能够流经每个微通道换热器的流道,同时,待散热物品放置于相邻两个微通道换热器之间,在制冷剂流经微通道换热器的流道的过程中,制冷剂能够与待散热物品发生热交换,从而完成散热过程。
[0008]进一步地,电池模组还包括集流器,集流器开设有注液口和多个连通口,其中,注液口开设于集流器在第二方向上的一段,相应地,多个连通口可以开设于集流器面向微通道换热器的侧壁上,这样,可以将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的端部直接与连通口相对,使得微通道换热器的流道能够与连通口一一对应连通。并且多个连通口沿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
[0009]具体的,制冷剂能够通过集流器的注液口注入集流器内,然后,制冷剂能够通过多个连通口进入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的流道内,从而实现制冷剂的流动,进而实现了对位于相邻微通道换热器之间的待散热物品进行散热。
[0010]通过集流器的设置,可以将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同时连接于集流器上,然后在集流器的第一腔体内注入制冷剂,即可实现同时向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的流道内输送制冷剂。从而无需为每个微通道换热器设置单独的激流部件,简化了电池模组的结构,并且,在电池模
组装配的过程中,无需将每个微通道换热器与单独的集流部件相连接,再将多个微通道换热器相连接,只需将每个微通道换热器连接在集流器上即可,从而减小了电池模组的装配难度,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0011]具体地,集流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均可以采用金属进行制作,同时,集流器与微通道换热器之间可以采用钎焊的方式进行连接,不仅可以减小集流器与微通道换热器之间的连接难度,提高装配效率,还能够保证集流器与微通道换热器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性,从而无需单独设置密封件来实现密封,进而还可以减小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
[0012]进一步地,在集流器内还可以设置有分流板,并且分流板沿第二方向延伸。这样,通过分流板的设置,将集流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第三方向上分布。同时,分流板上开设有分流槽,通过分流槽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在向集流器的第一腔体注入制冷剂的过程中,集流器沿第三方向放置,多个微通道换热器沿第二方向排布,制冷剂进入第一腔体的过程中,一部分制冷剂能够直接通过与注液口距离较近的连通口进入相应的微通道换热器中,而通过分流板的设置,另一部分制冷剂则会在分流板的分流作用下继续流动,向距离注液口较远的其他连通口处流动,在沿分流板流动的过程中,制冷剂还能够通过分流槽流向分流板的下方,并从分流板下方的连通口进入相应地微通道换热器中,保证每个微通道换热器均能够有制冷剂流入,从而提高制冷剂进入多个连通口过程中的均匀性,避免进入集流器内的大部分制冷剂首先进入距离注液口较近的微通道换热器,导致距离注液口较远的微通道换热器无法立即进行散热,保证了电池模组散热的均匀性。
[0013]进一步的,自集流器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分流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大。具体的,注液口可以开设于集流器的一端,相应地,沿集流器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分流板上的分流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也就是,分流槽在靠近注液口的位置上的截面积较小,在逐渐远离注液口的方向上,分流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加。通过分流槽的截面积的设置,使得制冷剂在靠近注液口处流经分流槽的速度较慢,从而避免制冷剂进入靠近注液口处的微通道换热器的速度较快,进而保证制冷剂进入每个微通道换热器的速度的均匀性,也即保证了电池模组的散热均匀性。
[0014]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集流器和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其中,集流器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在集流器内还可以设置有分流板,通过分流板的设置,将集流器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同时,分流板上开设有分流槽,通过分流槽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通过分流板的设置,制冷剂进入第一腔体的过程中,一部分制冷剂能够直接通过与注液口距离较近的连通口进入相应的微通道换热器中,另一部分制冷剂则会在分流板的分流作用下继续流动,向距离注液口较远的其他连通口处流动,在沿分流板流动的过程中,制冷剂还能够通过第一分流槽流向分流板的下方,并从分流板下方的连通口进入相应地微通道换热器中,保证每个微通道换热器均能够有制冷剂流入,从而提高制冷剂进入多个连通口过程中的均匀性。
[0015]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池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集流器一端至集流器另一端,分流板朝向上开设有注液口的一侧倾斜设置。
[0017]在该技术方案中,注液口可以开设于集流器的一端,相应地,沿集流器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分流板可以朝向集流器上开设有注液口的一侧倾斜。也就是,在注入制冷剂的过程中,自集流器上的注液口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分流板逐渐向上方倾斜。通过将分流板倾斜设置,可以限制制冷剂沿分流板流动的流速,避免制冷剂快速涌向距离注液口较远的连通口处,导致制冷剂进入连通口的流量不均匀。也即保证了制冷剂能够均匀地进入多个微通道换热器中,保证电池模组的散热均匀性。
[00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连通口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每个所述连通口连通一个微通道换热器的所有流道;或者,自集流器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多个连通口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依次增大,每个连通口连通对应的微通道换热器的至少部分流道,至少部分流道包括位于分流板的背向注液口的一侧的流道。
[0019]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连通口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多个微通道换热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内设置有多个沿第三方向排布的流道;多个电池,所述多个电池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之间;集流器,所述集流器设置在多个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端部,所述集流器包括:注液口,开设于所述集流器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用于供制冷剂进出;多个连通口,开设于所述集流器的面向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侧壁上,与多个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一一对应连通;分流板,设置于所述集流器内并将所述集流器分隔为在第三方向上排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注液口连通,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分流槽,自所述集流器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所述分流槽的截面积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流器的第一端至所述集流器的第二端,所述分流板朝向所述集流器上开设有所述注液口的一侧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槽设置为三角形或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通口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相同,每个所述连通口连通一个微通道换热器的所有流道;或者,自所述集流器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多个所述连通口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依次增大,每个所述连通口连通对应的微通道换热器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东海章海平郝三存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