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80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支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驱动机构和锁定机构。先通过定位钉将第一支板固定在靠近坑壁的地面上,随后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二支板旋转,直至第二支板与基坑侧壁相接触,该种方式可以适配各种不同角度的基坑侧壁,适配性强,在第二支板与基坑侧壁相接触后,会自动驱动锁定机构运转,则锁定机构会直接对驱动机构进行锁定,保证第二支板在支护过程中的稳定性;在需要解除支护时,只需先将定位钉抽出,移动第一支板,使第二支板远离侧壁,则此时锁定机构会自动解除锁定,可将第二支板进行收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适配各种不同角度的基坑侧壁。可以适配各种不同角度的基坑侧壁。可以适配各种不同角度的基坑侧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坑槽开挖时设置的边坡需符合安全要求。坑壁支护的做法以及对重要地下管线的加固措施必须符合专项施工方案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的要求。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应会同设计人员提出方案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加固。
[0003]基坑支护工程包含挡土、支护、防水、降水、挖土等许多紧密联系的环节,其中的某一环节失效将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
[0004]现有的支护装置大多都是直接限定了支护的角度,只能针对固定角度的基坑侧壁进行支护,难以适配不同倾斜角的侧壁,适用范围窄,适配性差,且可调节角度的支护装置又存在需要固定角度的问题,在角度调节完成后,还需要人工对角度调节部分进行固定,费时费力,无法自动对装置进行锁紧,自动化程度低,不易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支护装置大多都是直接限定了支护的角度,只能针对固定角度的基坑侧壁进行支护,难以适配不同倾斜角的侧壁,适用范围窄,适配性差,且可调节角度的支护装置又存在需要固定角度的问题,在角度调节完成后,还需要人工对角度调节部分进行固定,费时费力,无法自动对装置进行锁紧,自动化程度低,不易于使用。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以及用于将第一支板固定在地面上的定位钉,且所述第一支板与第二支板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支板进行翻转,并与基坑侧壁相接触;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板上,且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控制第二支板与基坑侧壁相接触后,所述锁定机构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机构的位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台和第二支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上,所述第一支台上设置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动杆;第二推动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台上,所述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之间通过转轴相互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上,所述转轴穿过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
转动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开槽内部,且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动盘内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弹性伸缩杆;若干卡位槽,均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内壁上,所述卡位槽与所述弹性伸缩杆相互配合;控制运转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内部,所述控制运转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螺杆移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伸缩杆一端连接有万向球。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运转组件包括:板槽,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板一侧,所述板槽内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滑动设置有支护板;所述定位柱上还套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与所述支护板相连接;齿板,设置于所述支护板侧部,所述第二支板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板相互配合;传输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用于控制所述转动盘旋转。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输组件包括:若干连动盘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板和第二推动杆上,所述连动盘之间、连动盘与第一齿轮之间、连动盘与转动盘之间均套设有传输带;螺纹套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盘内部,所述螺纹套轴与所述螺杆之间螺纹配合;一组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螺纹套轴上,所述第一开槽内壁上还安装有齿环,所述齿环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配合。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侧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转动盘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槽与限位条之间相互配合。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该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使用时,先通过定位钉将第一支板固定在靠近坑壁的地面上,随后驱动机构可以控制第二支板旋转,直至第二支板与基坑侧壁相接触,该种方式可以适配各种不同角度的基坑侧壁,适配性强,在第二支板与基坑侧壁相接触后,会自动驱动锁定机构运转,则锁定机构会直接对驱动机构进行锁定,保证第二支板在支护过程中的稳定性;在需要解除支护时,只需先将定位钉抽出,移动第一支板,使第二支板远离侧壁,则此时锁定机构会自动解除锁定,可将第二支板进行收纳,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适配各种不同角度的基坑侧壁。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的局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中螺杆的结构图;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0015]附图中:1

第一支板;2

第二支板;3

定位钉;4

驱动机构;41

第一支台;42

第二
支台;43

主电机;44

第一推动杆;45

第二推动杆;5

锁定机构;51

第一开槽;52

第二开槽;53

转动盘;54

螺杆;55

弹性伸缩杆;56

卡位槽;57

万向球;58

板槽;59

定位柱;510

支护板;511

回位弹簧;512

齿板;513

第一齿轮;514

连动盘;515

传输带;516

螺纹套轴;517

限位槽;518

限位条;519

第二齿轮;520

齿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8]如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以及用于将第一支板1固定在地面上的定位钉3,且所述第一支板1与第二支板2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所述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以及用于将第一支板(1)固定在地面上的定位钉(3),且所述第一支板(1)与第二支板(2)之间为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所述驱动机构(4)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支板(2)进行翻转,并与基坑侧壁相接触;锁定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板(2)上,且与所述驱动机构(4)相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4)控制第二支板(2)与基坑侧壁相接触后,所述锁定机构(5)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机构(4)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支台(41)和第二支台(4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上,所述第一支台(41)上设置有主电机(43),所述主电机(43)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推动杆(44);第二推动杆(45),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台(42)上,所述第一推动杆(44)和第二推动杆(45)之间通过转轴(46)相互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深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5)包括:第一开槽(51)和第二开槽(5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44)和第二推动杆(45)上,所述转轴(46)穿过第一开槽(51)和第二开槽(52);转动盘(53),设置于所述第一开槽(51)内部,且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46)上,所述转动盘(53)内部设置有螺杆(54),所述螺杆(54)一端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弹性伸缩杆(55);若干卡位槽(56),均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开槽(51)和第二开槽(52)内壁上,所述卡位槽(56)与所述弹性伸缩杆(55)相互配合;控制运转组件,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惠平方国良唐国旺朱鼎祥徐登高李博张雷刘佳伟廖一铭李佳傲韩雪峰孙金马鑫亚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