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接缝止水结构系统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接缝止水结构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时,一般分阶段施工车站与附属结构,即先施工地铁车站,后施工附属结构。车站与附属结构基坑由于开挖深度不同,围护通常采用不同的工法。针对以饱水的软弱粘土沉积为主的软土地区,车站多采用连续墙,而附属结构则多采用SMW工法桩。
[0003]在我国,通常意义上所指的软土是指水下沉积的软弱饱和粘性土层。软土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的特点。路基中常见的软土,一般是指处于软朔或者流朔状态下的粘性土。其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系数高、强度低,并具有蠕变性、触变性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因此,通过软土地区的路基易发生坍滑和沉陷等病害,因此,软土地区的路线应尽可能选择软土薄的地带通过,若是选用软土作为路基应用,必须采取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否则易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
[0004]而在软土地区常用的SMW(Soil Mixing W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接缝止水结构系统,具有支护基坑的地下连续墙(4),所述地下连续墙(4)与附属基坑围护(5)间存在接缝(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缝(6)处设置有止水结构(1),所述止水结构(1)、所述地下连续墙(4)和所述附属基坑围护(5)形成封闭构造;沿所述止水结构(1)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止水结构(1)的第一固定部(3);所述止水结构(1)包括若干组沿所述地下连续墙(4)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搅拌桩,以及布设于相邻两组搅拌桩之间的注浆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接缝止水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结构(1)包括第一止水结构(11)和第二止水结构(12);所述第一止水结构(11)一端与所述地下连续墙(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止水结构(12)连接;所述第二止水结构(12)远离所述第一止水结构(11)的一端与所述附属基坑围护(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接缝止水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结构(11)与所述第二止水结构(12)内设置有加固结构(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接缝止水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结构(1)、所述第一固定部(3)均与所述附属基坑围护(5)深度相同;所述加固结构(2)底端深度大于所述止水结构(1)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接缝止水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基坑围护(5)上设置有支撑部(51),所述支撑部(51)与所述第二止水结构(1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接缝止水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权,施卫华,曾红兵,魏磊,陈海银,王爱军,何梁,徐光辉,曾涛,方文轶,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