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相邻基坑分期施工时,先期基坑与后期基坑相接处施工缝为防水薄弱位置,结构极易出现渗漏水。
[0003]现有技术施工时,先期基坑开挖完成后,先期基坑底板施工至围护结构,形成板撑,拆除上一道支撑。底板与围护结构之间,无法设置止水带,现有的防水构造为设置预埋注浆管及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同时设置结构外包柔性防水层。
[0004]现场施工时,遇水膨胀止水胶为非定型材料,常出现涂抹不均匀,以及遇水提前膨胀的问题,止水效果一般。另外预留注浆管也经常出现埋设位置不到位,注浆管堵塞等问题,导致施工缝的防水能力差,易出现渗漏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先期基坑与后期基坑相接处施工缝防水结构易渗水的问题,提供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先期基坑底板(1)和后期基坑底板(2),所述先期基坑底板(1)上部设置为企口(14),所述先期基坑底板(1)与所述后期基坑底板(2)通过所述企口(14)连接形成第一缝面(11)、第二缝面(12)、第三缝面(13),所述第一缝面(11)、所述第二缝面(12)、所述第三缝面(13)形成Z字型接触面;所述先期基坑底板(1)和所述后期基坑底板(2)形成的接触面下部设置有加强层(4),所述加强层(4)下方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铺设于垫层(20)上,所述防水层(3)的长度大于所述加强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企口(14)处设置有止水板(7),所述止水板(7)一部分位于所述先期基坑底板(1)内,另外一部分位于所述后期基坑底板(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7)为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的开口方向向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面(11)和/或所述第二缝面(12)和/或所述第三缝面(13)上嵌有止水条(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条(8)设置在所述第一缝面(11)与所述第二缝面(12)的拐角处,及所述第三缝面(1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浆管(9),所述注浆管(9)设置在所述先期基坑底板(1)和所述后期基坑底板(2)的接缝处,所述先期基坑底板(1)和所述后期基坑底板(2)的接缝处填充有防水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企口(14)的高度至少为所述先期基坑底板(1)厚度的二分之一。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相接位置底板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板(7)位于或高于所述企口(14)高度的二分之一处。9.一种基坑相接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辉,黄健伟,张海洋,陈大权,方文轶,蔡钦好,王雄,杨刚,刘代琪,施卫华,刘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