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工程用基坑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768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用基坑支护装置。所述支护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螺纹支撑杆和螺纹支撑套,在螺纹支撑杆和螺纹支撑套的自由端分别设有支撑机构,所述螺栓支撑杆通过电机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块、支撑底座和双层支撑架,所述双层支撑架包括滑动式缓冲机构、固定在支撑底座的外侧边缘的外层支架和通过固定环滑动安装在固定块上的内层支架,所述滑动式缓冲机构包括滑动套设固定块上的安装环、铰链连接在安装环上的多根第一连接杆和滑动连接在内外层支架之间的多根第二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基坑的宽度进行调节,其支撑部位设置成双层支撑架,具有缓冲支撑的功能,能够增加支撑效果,并延迟支护装置的使用寿命。支护装置的使用寿命。支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工程用基坑支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基坑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岩土工程用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在深基坑开挖的工作中,由于深基坑土方的卸荷,导致周围土体和基坑本身的位移和应力出现较大变化,进而导致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和基坑内的土体隆起。在基坑开挖后,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需要建设对基坑采用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基坑支护,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0003]现有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基坑支护的宽度是确定的,无法根据基坑的宽度来进行调节和支撑的作用,从造成不便于对该支护设备进行安装。授权公开号CN 215329927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层深基坑支撑施工装置,包括基坑、调节箱和支撑腿,该支护装置通过启动电机带动锥齿轮二、锥齿轮一和螺杆转动,螺杆带动两侧的螺纹套筒、连接板和支撑板相互远离,使两侧的支撑板与基坑内壁贴合;授权公开号CN 210163916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撑梁架结构,包括底座和支撑机构,该装置通过相向滑动上固定座并拧紧固定螺杆,达到简单方便安装拆卸支撑机构的效果,通过启动液压电动推杆,液压电动推杆带动导向杆与套筒伸缩调节,从而改变支撑机构的长度,达到简单方便调节的效果,使得该支撑梁架适合多种不同宽窄的基坑使用,从而提高了该支撑梁架的实用性。上述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的支撑装置虽然也可以实现长度的调节,但是其调节方式比较麻烦,而且在对基坑进行支撑过程中都是通过单独的支撑板来对基坑内壁进行支撑,由于不具备缓冲支撑的功能,极大的减少了传统支护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用基坑支护装置,该支护装置具备可以根据基坑的宽度进行调节并对基坑进行支撑,其支撑部位设置成双层支撑架,具有缓冲支撑的功能,能够增加支撑效果,并延迟支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5]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用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两端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螺纹支撑杆和螺纹支撑套,所述支撑机构分别设置在螺纹支撑杆和螺纹支撑套的自由端,所述螺栓支撑杆的自由端通过电机与支撑机构连接,螺纹支撑套的自由端通过垫块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块、支撑底座和双层支撑架,所述固定块和支撑底座连为一体;所述双层支撑架包括临近基坑侧的外层支架、临近支撑杆的内层支架和滑动式缓冲机构,所述外层支架固定在支撑底座的外侧边缘,所述内层支撑通过固定环滑动安装在固定块上,所述滑动式缓冲机构包括滑动套设固定块上的安装环、铰链连接在安装环上的多根
第一连接杆和滑动连接在内外层支架之间的多根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与内层支架滑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与内层支架连接的滑动端通过弹性构件与固定环连接。
[0006]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层支架包括沿着支撑底座外表面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块支撑板,且多块支撑板临近基坑侧的外侧面与支撑底座临近基坑侧的外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在每块支撑板临近内层支架侧的内侧面开设有滑槽;所示内层支架包括沿着固定环外表面呈环形分布的多个支撑框,内层支架的多个支撑框与外层支撑架的多个支撑板一一对应布设,每个支撑框与固定环通过转动支座铰链连接,每个支撑框的中空区域形成滑道;所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与支撑框的数量相匹配,每根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通过第一滑块与滑道滑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滑块铰链连接;每根第二连接杆一端伸入滑道,并通过第一转轴与滑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在第一转轴与转动支座之间的区域滑动,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滑块与对应支撑板上的滑槽滑动连接,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0007]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与支撑底座均为圆柱形结构,支撑底座的直径大于固定块的直径,并与固定块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块临近支撑杆的一侧。
[0008]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转轴与安装环转动连接,并在安装环上对应开设有转轴安装槽,所述第二转轴安装在转轴安装槽内,第一连接杆通过转轴套转动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0009]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构件采用弹簧,一端与转动支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滑块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电机带动螺纹支撑杆旋转,由于螺纹支撑杆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螺纹配合杆,就可以对两个固定块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更好的适应不同宽度的基坑,也就对基坑之间起到支撑固定的效果。
[0012]2、本技术的支撑部位设置成双层支撑架,双层支撑架之间通过滑动式缓冲机构连接,双层支撑架与中部固定块之间也通过滑动杆连接,在对两侧基坑表面起到支撑便于安装的效果的同时有可以对基坑内壁两侧起到双重支撑缓冲支撑力的作用,且双层支架也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本技术提高了对基坑之间的支撑保护功能,又延长了该支护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3]3.本技术外层支架与内层支架通过第二连接杆滑动连接,内层支架与安装环通过第一连接杆滑动连接,内层支架和安装环均可在固定块上移动,在进行支撑过程中,外层支撑架顶住基坑壁,整个支撑装置两端受力,在受力过程中通过连接两层支撑架的滑动式连杆和连接内层支架和固定块的连接杆及弹性构件给与支撑装置向两端的推力,两个支撑力以抵消便可对基坑之间起到支撑作用;而且第二连接杆沿着滑槽滑动到端部便可抵住,对第一连接杆进行限位,第一连接杆滑动到第一转轴的位置便可停止滑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立体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立体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示意立体图。
[0017]图中:1、垫块;2、螺纹支撑套;3、螺纹支撑杆;4、电机;5、固定块;6、支撑底座;7、双层支撑架;701、安装环;702、转轴安装槽;703、第二转轴;704、第一连接杆;705、第一滑块;706、支撑框;707、滑道;708、滑槽;709、弹性构件;710、转动支座;711、支撑板;712、第二滑块;713、第二连接杆;714、第一转轴;8、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3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工程用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两端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螺纹支撑杆(3)和螺纹支撑套(2),所述支撑机构分别设置在螺纹支撑杆(3)和螺纹支撑套(2)的自由端,所述螺纹支撑杆(3)的自由端通过电机(4)与支撑机构连接,螺纹支撑套(2)的自由端通过垫块(1)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块(5)、支撑底座(6)和双层支撑架(7),所述固定块(5)和支撑底座(6)连为一体;所述双层支撑架包括临近基坑侧的外层支架、临近支撑杆的内层支架和滑动式缓冲机构,所述外层支架固定在支撑底座(6)的外侧边缘,所述内层支撑通过固定环(8)滑动安装在固定块(5)上,所述滑动式缓冲机构包括滑动套设固定块(5)上的安装环(701)、铰链连接在安装环(701)上的多根第一连接杆(704)和滑动连接在内外层支架之间的多根第二连接杆(713),所述第一连接杆(704)的自由端与内层支架滑动连接,且第一连接杆(704)与内层支架连接的滑动端通过弹性构件(709)与固定环(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工程用基坑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支架包括沿着支撑底座(6)外表面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块支撑板(711),且多块支撑板(711)临近基坑侧的外侧面与支撑底座(6)临近基坑侧的外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在每块支撑板(711)临近内层支架侧的内侧面开设有滑槽(708);所示内层支架包括沿着固定环(8)外表面呈环形分布的多个支撑框(706),内层支架的多个支撑框(706)与外层支撑架的多个支撑板(711)一一对应布设,每个支撑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凯冯昊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