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交叉流高效余热回收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48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交叉流高效余热回收换热器,属于换热器领域,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法兰口,所述箱体通过型材分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左侧设置有热介质入口,所述第一腔室的前侧设置有冷介质出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前侧设置有冷介质入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右侧设置有热介质出口;其中冷介质的U型循环路径与热介质的循环路径形成交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该换热器热交换形式由原来的交叉流转化成交叉和逆流的组合,极大地提高了温差修正的值,最终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且管道布置相对紧凑,占用空间小。占用空间小。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交叉流高效余热回收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交叉流高效余热回收换热器,属于换热器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产品中采用纯交叉流的结构,在效率达到80%时,流道的后部换热能力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再增加换热面积,对其换热效果影响也是微乎其微;而采用纯逆流结构的产品,回收效率可以提高,但因为要实面逆流就需要置有导流的结构,导流结构中换热能力较差,这样导致产品的效能比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二次交叉流高效余热回收换热器,可以在不改变换热器体积的情况下,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对余热有回收利用的效果。
[0004]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二次交叉流高效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法兰口,所述箱体通过型材分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左侧设置有热介质入口,所述第一腔室的前侧设置有冷介质出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前侧设置有冷介质入口,所述第二腔室的右侧设置有热介质出口;
[0005]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内均设置有第一翅片,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贯穿型材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位于同一腔室内的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交叉层级分布;
[0006]所述冷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一翅片连接,所述冷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翅片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一翅片之间通过U型管道连接;所述热介质入口与所述热介质出口与所述第二翅片的一端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翅片的排布方式为,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翅片,不同层级的所述第二翅片之间通过第一翅片隔开;所述第二腔室内翅片的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排布方式相同。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型材之间设置有封条。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采用的材料为铝材。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型材与箱体内壁连接将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分隔为不互通的两室。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通过开型材分隔而实现管道内流道分隔,进而实现双流程,使该换热器热交换形式由原来的交叉流转化成交叉和逆流的组合,极大地提高了温差修正的值,最终提高了产品的换热效率,且管道布置相对紧凑,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原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热介质入口;3、冷介质出口;4、热介质出口;5、冷介质入口;6、第一翅片;7、第二翅片;8、封条;9、型材;10、法兰口;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U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所示,一种二次交叉流高效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法兰口10,用于与冷介质或者热介质管道连接,所述箱体1通过型材9分为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的左侧设置有热介质入口2,所述第一腔室11的前侧设置有冷介质出口3;所述第二腔室12的前侧设置有冷介质入口5,所述第二腔室12的右侧设置有热介质出口4;
[0020]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第二腔室12内均设置有第一翅片6,所述箱体11内还设置有第二翅片7,所述第二翅片7贯穿型材9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第二腔室12,位于同一腔室内的所述第一翅片6与所述第二翅片7交叉层级分布;
[0021]所述冷介质入口5与所述第二腔室12内的第一翅片6连接,所述冷介质出口3与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第一翅片6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内的第一翅片6之间通过U型管道13连接,如图4所示,U型管道13的作用仅为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图中只做示意;所述热介质入口2与所述热介质出口4与所述第二翅片7的一端连接;
[0022]在循环时,冷介质的循环路径与热介质的循环路径形成交叉逆流,可以有效利用余热,达到余热回收和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0023]所述第一翅片6与所述第二翅片7的排布方式为,在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翅片7,不同层级的所述第二翅片7之间通过第一翅片6隔开;所述第二腔室12内翅片的排布方式与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排布方式相同;走冷介质的第一翅片6将走热介质的第二翅片7上下夹住,可以充分交换热量,防止热损失。
[0024]所述第一翅片6与所述型材9之间设置有封条8,方便固定第一翅片6,防止移位出现热交换不均匀的现象。
[0025]型材9采用的材料为铝材;所述型材9与箱体1内壁连接将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分隔为不互通的两室,铝材的传热性能较好,有利于余热利用。
[0026]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为:如图4所示,冷介质入口靠近热介质出口处,冷介质的出口靠近热介质的进口处,当换热器运行时,热介质先对第一腔室内的冷介质进行加热,而后传达到第二腔室的热介质再对冷介质进行加热,即可以有效利用后端热气的余热,后端的热气对冷气先进行热交换对冷气进行了预热,保证了两侧介质有一定的温差,并有效的利用余热进行热交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交叉流高效余热回收换热器,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外围设置有多个法兰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通过型材(9)分为第一腔室(11)与第二腔室(12),所述第一腔室(11)的左侧设置有热介质入口(2),所述第一腔室(11)的前侧设置有冷介质出口(3);所述第二腔室(12)的前侧设置有冷介质入口(5),所述第二腔室(12)的右侧设置有热介质出口(4);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第二腔室(12)内均设置有第一翅片(6),所述箱体(1)内还设置有第二翅片(7),所述第二翅片(7)贯穿型材(9)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与所述第二腔室(12),位于同一腔室内的所述第一翅片(6)与所述第二翅片(7)交叉层级分布;所述冷介质入口(5)与所述第二腔室(12)内的第一翅片(6)连接,所述冷介质出口(3)与所述第一腔室(11)内的第一翅片(6)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内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云龙王斌张彦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方盛换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